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23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66篇
地质学   181篇
海洋学   4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在三轴压缩下大理岩循环加载实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围压10、50、100和200MPa,应变率5×10-5/s和室温条件下,采用山东掖县大理岩岩样,在800t高温高压伺服三轴流变仪上进行了连续加载和循环加载实验.对岩样的残余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变化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出:在低围压下(<100MPa),残余强度与超过极限强度后的循环加载次数有关;超过极限强度后加载弹性模量随着非弹性应变的增加而减小,并趋于一个极限值.在高围压下(≥100MPa),残余强度几乎与超过极限强度后的循环加载次数无关;超过极限强度或者产生应变强化后加载弹性模量几乎不随非弹性应变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72.
沙粒轨迹形成过程是理解风沙两相流输运力学机制的关键问题。多假设追踪算法通过融合追踪目标的多个信息特征和建立后验概率控制的动态递归算法来实现对目标的准确追踪,其精度可能优于传统的基于位置信息的轨迹追踪算法。基于多假设追踪算法的需要,以沙粒灰度和表观粒径(沙粒在影像上显现的大小)为对象,通过分析沙粒在轨迹形成过程中灰度和表观粒径的辨识度及稳定性来揭示它们作为多假设轨迹算法的特征参数的可能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沙粒灰阶25~255,具有多峰分布的特征,表明不同沙粒灰度具有很好的区分度;80%~85%的沙粒在入射、反弹过程及粒-床碰撞后,灰度差在1倍标准偏差之内,表明大多数沙粒的灰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沙粒的表观粒径分布于77~1 001 μm,表明表观粒径具有较好的区分度;97%~100%的沙粒在入射、反弹过程中、77%的沙粒在粒-床碰撞后,表观粒径差均是稳定的(77~154 μm);仅有15%~23%的沙粒发生了显著的侧向运动或自旋,表明多数沙粒的灰度和表观粒径的稳定性不受侧向运动或自旋的影响;灰度和表观粒径可以作为多假设追踪算法的重要辨识参数。  相似文献   
73.
范东浩  秦凯  杜娟  何秦  辛世纪  刘鼎医 《遥感学报》2022,26(5):1015-1026
许多城市建立的相对稠密的网格化监测站点,为精细化监管城市空气质量奠定了基础。本文选用徐州市网格化监测数据、地球静止卫星Himawari-8/AHI及COMS/GOCI的表观反射率和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气象和其他辅助数据,开展了徐州地区0.005°空间分辨率网格的PM2.5浓度精细化制图研究。本文使用了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随机森林(RF)及时空加权回归(GTWR)等3种方法,并选用多种特征参数组合进行对比分析。综合分析模型精度和过拟合程度,结果表明XGBoost模型表现最好,其R2为0.90,RMSE为11.65 μg/m3。进一步将本文结果与国控站点、清华大学的TAP数据集和马里兰大学的CHAP数据集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网格化站点的PM2.5制图结果能更好地反映城市内部不同区域的PM2.5浓度分布差异性,弥补因国控站点稀疏带来的缺陷,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空气质量精准管控。  相似文献   
74.
根据1977—2016年历年8月南黄海断面标准层调查资料,采用时空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南黄海断面8月份低氧、贫氧长期时空演变与机制。溶解氧(DO)含量与表观耗氧量(AOU)年际变化分别有4种主要时空模态,溶解氧含量第一模态与表观耗氧量第一、二模态是断面海域显著线性低氧、贫氧趋势的主要影响分量,溶解氧第二~四模态与表观耗氧量第三、四模态为准平衡态长期变化。南黄海夏季低氧、贫氧变化的主要机制是生物活性组分(BAC)耗氧过程增多和增强,低氧和贫氧准平衡态长期变化的主要机制是生物活性组分、饱和溶解氧与海流输送的增减氧效应处于准平衡态状态。黄海冷水团中平均溶解氧含量、表观耗氧量存在显著线性低氧、贫氧趋势。南黄海夏季表层海气氧通量强度显著线性减弱,并且呈现“氧源”、“氧汇”相间变化。黄海夏季风生环流、海气氧通量强度逐渐减弱为黄海夏季低氧、贫氧发展提供了物理条件。目前黄海溶解氧含量、表观耗氧量场季节循环时空分布已经发生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75.
本文叙述在高围压下用各种靜力学方法及动力学方法测定岩石試件的弹性参量。曾对在地壳中分布甚广的岩石:輝綠岩、玄武岩、花崗岩及石灰岩进行了測定。結果表明,在压力为1-1000公斤/厘米~2范围內,上述岩石的弹性参量均随压力的升高而不断增加。从弹性力学的概念出发,闡明了靜力弹性参量及动力弹性参量的差別,对比了各种不同方法測定的結果,以及它們随压力变化的情况。指出在实践中分別采用靜力弹性参量及动力弹性参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6.
地震荷载作用下冻土的动力学参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地震动荷载作用下冻土的动三轴试验,定量研究了重塑冻结兰州黄土的动本构模型、动弹性模量在不同温度(-2℃、-5℃、-7℃、-10℃)下的变化规律,建立了相应的温度影响模型,为寒区建设工程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抗震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77.
考虑植被的热惯量法反演土壤湿度的一次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应用NOAA/AVHRR通道1、通道2和通道4资料计算表观热惯量和植被指数,并结合农业气象试验站观测的土壤湿度,分别建立了传统的和考虑植被指数的表观热惯量估算实验区域土壤湿度的方程。  相似文献   
78.
基于0.02mol/L HCl介质中,痕量钴(Ⅱ)对重铬酸钾氧化偶氮胂Ⅲ褪色反应的催化作用,建立了测定痕量钴(Ⅱ)的动力学光度法。钴(Ⅱ)质量在0~4.0μg/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方法检出限为0.076μg/L,在25mL溶液中,测定0.1μg钴(Ⅱ)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8%(n=11)。讨论了酸度、反应物浓度、温度、反应时间、干扰离子等因素的影响。研究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并测定了一些动力学参数。催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40.73kJ/mol。此法可用于井水、蜂蜜和维生素B12中钴(Ⅱ)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8%-5.7%,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9.6%~104.2%。  相似文献   
79.
论文利用2005年、2006年怀来实验场附近玉米生长期中的多次野外试验数据,以热惯量模型为基础,探讨MODIS数据监测土壤水分的可行性。论文对该模型与算法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不同植被覆盖度下,热惯量方法监测土壤水分的可行性。论文引入归一化植被指数对热惯量法进行修正,得到一个新的回归参数,通过实验分析验证,在不同植被覆盖下,该参数与土壤含水量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具有一定的实际可行性。  相似文献   
80.
孕镶金刚石钻头工作温升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研究钻进规程参数对钻头温升的影响过程中,以能量守恒定律为基础,建立了钻头与岩石系统的能量守恒数学模型。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钻头的温升与钻压与转速的乘积呈线性关系,钻压与转速对钻头温升的影响是等效的;通过谐振子模型研究摩擦热能的产生和分配,得出以下结论:摩擦热能在钻头与岩石之间的分配,与其各自弹性模量(硬度)有关,热能的分配与其弹性模量成反比,即Q1:Q2=E2:E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