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11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37篇
海洋学   24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91.
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海洋原甲藻APBM(P.micans APBM)的5.8SrDNA及其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并分析了甲藻属9株赤潮藻(7株从GenBank获得)的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海洋原甲藻APBM的ITS片段(含5.8S区)为631bp,东海原甲藻的(含5.8S区)为552bp;东海原甲藻与从GenBank中获得的微小原甲藻相似程度较高,与甲藻属其他原甲藻相似程度较低;本文研究的海洋原甲藻APBM的ITS序列与其他原甲藻相似程度都较低并且在进化树上距离也较远。用ITS1或.ITS2序列构建的系统树与用ITS 5.8S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树反映的结果基本一致,5.8S区因过于保守似乎不适于构建系统树反映种下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92.
西沙群岛甲藻的研究——Ⅲ.几种罕见的热带大洋性甲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国蔚 《海洋与湖沼》1989,20(3):230-237
于1974年12月—1975年1月,在西沙群岛附近(15°16′—17°05′N,111°11′—113°44′E)采到热带大洋性罕见甲藻七种和一变种:Gonyaulax fusiformis Graham, Gonyaulaxmitra(Sch(?)tt)KofOid,Heterodinium globosum Kofoid,Ceratium digitatum sch(?)tt, Ceratiumdigitatum v.rotundatum J(?)rgensen, Ceratium limulus Gourret, Ostreopsis siamensis Schmidt,Gambierdiscus toxicus Rukuro & Yasuwo。七个种和一个变种以及其中两个属Ostreopsis Schmi-dt, Gambierdiscus Rukuro & Yasuwo均为我国新记录。  相似文献   
293.
发头裸腹溞在曲阜分布较广,能在水域中形成优势种。作者测定了发头裸腹溞的不同体长组的鲜重、干重以及经4%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后的样本的湿重、干重,并计算出体长—体重回归方程。同时对干重和湿重的百分比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94.
多甲藻素在一种海生黄藻中的存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酰胺薄层层析分离、分光光度法,对一种海生超微型黄藻品系PP983的色素组成进行了研究测定。结果表明,该黄藻中只含有叶绿素a 而不含叶绿素c,检出8种类胡萝卡素,除作为黄藻特征色素的Heteroxanthin和Vacheriaxanthin两种外,还发现该藻含有一个吸收峰在471nm,呈现多甲藻素(peridinin)特征的色素。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并以微小多甲藻(peridinium pusillum)作对照,对其光合色素作进一步的分析,确证该黄藻中不含有叶绿素c而含多甲藻素。结果显示此种黄藻与甲藻有更近的亲缘关系。初步讨论了黄藻中多甲藻素的存在及其在藻类系统演化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95.
顾海峰  蓝东兆 《台湾海峡》2001,20(1):132-133,T006
本文介绍了一种分离富集沉积物中甲藻休眠孢子的新方法-钨酸钠法,并用这种方法在诏安湾沉积物中分离到了12种甲藻休眠孢子。  相似文献   
296.
施之新 《海洋与湖沼》1998,29(3):261-268
于1975-1985年,相继在湖北、湖南、云南和陕西等省进行淡水藻类标本的采集,然后进行裸藻门分类研究,发现了裸藻类的新分类单位。它们是无色裸藻类中2个属的10个新种类;隶属于变换藻属(Aatasia)的有5新种和1个7新变种,即梭形变胞藻(A.acus)、棒形变胞藻(A.clcviformis)、纺锤变胞藻(A.fusiformis)、梨形为胞藻(A.pyriformis)、矩形变胞藻(A.re  相似文献   
297.
多刺裸腹Zao染色体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曹文清  王永聪 《台湾海峡》1995,14(3):284-287
本文分别对采自深圳盐田实验基地和厦门九龙江口水域的多刺裸胜利Zao染色体作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述两地区的多刺裸腹Zano染色体数目均为2n=22,染色休形态、大小无明显差异。根据外部形态的比较和遗传特性的分析,可判明两海区出现的多刺裸腹Zao未产生地理上的生态隔离现象,均为亚热带水域同种类型的生物种群。  相似文献   
298.
厦门西港甲藻孢囊种类和数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采用超声波分离、网筛(28μm和95μm)过滤、重液(CdI-KI)浮选等方法,对采自厦门西港的7份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厦门西港有甲藻孢囊5属10种,其中小型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minutum)为中国沿海首次记录。沉积物中甲藻孢囊数量范围为18.2-138ind/g沉积物(湿重),高数量密集区主要分布在内湾水域;表层至表层以下2cm沉积物中的孢囊数量明显多于3-5cm底层的。孢囊数量的分布格局与本港的地形、水交换条件密切相关,不同的养殖类型对孢囊的沉降和积累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99.
1989年5月及10月测定青海湖主要经济鱼类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 przewalskii(Kessller)不同性别,9种组织中的人体及动物必需常量元素6种,微量元素10种的含量。存在不同组织、性别、季节及年份的差异。雌鱼常量元素总量是骨>鳞>鳃>肝>肌肉>肠>心>卵巢>皮;微量元素总量肠>鳞>心>鳃>骨>肝>皮>卵巢<肌肉。雄鱼常量元素总量是骨>鳞>鳃>皮>精  相似文献   
300.
铁、氮、磷、维生素B1和B12对海洋原甲藻的生长效应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4因子,2水平(铁为4水平)正交试验表明:络合铁和硝态氮对海洋原甲藻的生长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P<0.01),维生不B1,B12混合液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络合铁和硝态氮为大鹏湾浮游植物生长的营养限制因了。而磷酸盐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