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8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20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360篇
海洋学   489篇
综合类   53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应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连续2年氮素、水分添加处理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氨氧化细菌(AOB)16S r RNA基因和古菌(AOA)amo A基因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硝化势在水分添加低氮(N30)和非水分添加高氮(N300)处理下较对照显著升高(P0.05),在水分添加高氮(N200、N300)处理下较对照急剧下降(P0.05)。不同处理下氨氧化细菌的群落结构变化较氨氧化古菌敏感,氮素添加显著改变了氨氧化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在高氮素处理下,氨氧化细菌的多样性指数有下降的趋势,而古菌的多样性则有升高的趋势,表明氨氧化古菌在高氮素下生长比较活跃。发育树分析的结果表明,非水分添加处理下,氨氧化细菌的群落由亚硝化螺菌属的Cluster 1、Cluster 3和Cluster 4组成,水分添加处理下由亚硝化螺菌属Cluster 3、Cluster 4和亚硝化单胞菌属的Cluster 6组成,而氨氧化古菌群落在水分添加处理下主要由泉古菌门的Cluster 1、Cluster 2和water lineage组成,在非水分添加处理下主要由泉古菌门的Cluster 1、Cluster 2和Cluster 5组成,两种水分输入机制下,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的不同组成说明,水分在调节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方面有重要作用。此外,氨氧化细菌群落多样性与全氮,NH4+和NO3-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古菌群落与其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氨氧化细菌与古菌对氮素和水分添加有不同的且互补的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932.
This paper reports the photochemical degradation of Methylene Blue(MB)in natural seawater(NSW).The photodegradation reaction conformed to the first-order reaction kinetics with the rate constant 0.0158 min-1.MB was photochemically degradated faster under high-pressure mercury lamp(HPML)than under sunlight.When MB was in lower concentrations,salinity could inhibit the photoreaction whereas MB in higher concentration,salinity could accelerate the photoreaction.Humid acid could also inhibit the photoreactions.Toxicity tests with marine phytoplankton Skeletonema costatum(Sk)and Heterosigma akashiwo Hada (Ha)showed decreased acute toxicity after photodegradation.  相似文献   
933.
研究分离自对虾养殖池的一株促藻生长细菌的最佳培养条件,通过单因子实验得到该菌株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初始pH值为7.5,最佳氯化钠质量浓度5 g/L;在其他培养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对酵母膏、葡萄糖、初始pH值做三因子三水平的正交实验,得到培养基最佳组合为:酵母膏10 g/L,葡萄糖1 g/L,初始pH值7.5。  相似文献   
934.
面掸皮切成细丝,与虎掌菌配炒而成。色泽绚丽,脆嫩郁香,香脆适口。虎掌菌,主要生长于云南省楚雄地区的部分山岭。菌体特殊,无盖无柄,菌体表面长满一层纤维茸毛,分黑、黄两种,以黄色为珍品,形似虎爪故名。虎掌菌为何独产楚雄地区,相传有一段趣闻。明代建  相似文献   
935.
利用厌氧微生物分离技术,对深度为1.2 m 的海南红树林湿地沉积物钻孔样品进行了分离培养,共获得11 株 厌氧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 菌株。经显微观察和16S rDNA序列分析,可归纳为6个属,其中已经报道有芽孢杆菌 属(Bacillus)、弧菌属(Vibrio) 和梭状芽胞杆菌属(Clostridium),另外3个属分别为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 和海杆菌属(Marinobacterium)。不同属的细菌对硫酸盐还原的速率最低为14.71%,最高可达 56.78%,并且以上6属11株菌都能将+6价的硫还原生成-2价硫,并与培养基中的Fe2+结合生成黑色FeS沉淀,而这些无定 形FeS沉淀是生成黄铁矿的前体。红树林湿地SRB种群数量随沉积物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结合沉积物的地球化学分析测试 结果表明,表层(0 cm) 水界面的沉积物由于处于氧化-还原界面,氧气的周期性输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SRB的生长;随着 深度增加(10~40 cm),充足的有机质、偏中性的pH值以及厌氧环境的增强,使得SRB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而60 cm以下 沉积物中因TOC含量降低,减少了微生物可利用的碳源,pH值明显降低,Na+和Ca2+离子浓度明显增加,这些因素都抑制了 SRB的生长,使得深部沉积物中SRB的种类和数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936.
针对我国广泛分布的碳酸盐-硫酸盐岩混合建造,选择其中的硫酸盐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水-岩和水-岩-细菌两个封闭系统的硫酸盐岩溶蚀模拟实验,模拟了细菌数、温度、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系统水化学组分的影响,研究了两个系统内的地球化学作用.结果表明,水-岩系统内发生的是硫酸盐岩溶解作用;水-岩-细菌系统内发生了细菌硫酸盐还原作用和细菌硫酸盐还原驱动的硫酸盐岩溶解作用,导致埋藏环境硫酸盐岩岩溶的发育,进而增强了与硫酸盐岩共生的碳酸盐岩的渗透性.研究成果开拓了油气储层古岩溶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37.
938.
以一种类似地层中蠕虫状无孔多胞孢的现代真菌孢子Corynespora joveolatum菌孢(竹棒孢)为样品,研究了地层中同类菌孢的原生烷烃生物标志物及其热解生烃特征。实验结果表明,Corynespora foveolatum菌孢原生烃类烷烃组分主要由正构烷烃组成,并以nC29为主峰碳,nC29占正烷烃总量的42.8%。除含量不高的植烷和姥鲛烷外,几乎不含异烷烃和烯烃,烷基苯和烷基环已烷的含量也  相似文献   
939.
940.
为了研究污水人工快速渗滤系统(CRI)中氨氧化菌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NH4-N在CRI中的迁移转化机理,从深圳运行中的CRI系统砂层填料中以5~10cm间隔垂直取12个样品,对其氨氧化菌的16SrDNA进行DGGE分析。结果表明,CRI系统中氨氧化菌菌群随着深度的增加先增多后减少,在表层至10cm处氨氧化菌约有4~5种组成,主要由某些以有机氮为降解底物的微生物和进水中被砂粒介质截流吸附的微生物组成;在20~90cm范围内氨氧化菌增加至9种左右,多样性最为丰富,是亚硝化作用发生的主要区域;而在100cm以下的范围,由于NH4-N浓度的降低或系统复氧不足,氨氧化菌迅速减少至5~6种。该研究结果证明了氨氧化菌在快渗池内分布范围的变化对NH4-N去除率的影响,即氨氧化菌在快渗池内分布的越接近中上层,对NH4-N的去除效果越好。关于CRI系统中氨氧化菌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NH4-N去除率关系的认识,为工艺改进和效果提高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