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6篇
  免费   386篇
  国内免费   480篇
测绘学   74篇
大气科学   554篇
地球物理   173篇
地质学   749篇
海洋学   27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11篇
自然地理   718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1年   2篇
  1949年   5篇
  1948年   4篇
  1946年   4篇
  1945年   2篇
  1943年   2篇
  1942年   4篇
  1941年   3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位于海岸带强烈活动区的远东海区的特点是同时受到所有形态污染物质的污染.此外,远东海区处在全球性自然因素,如太平洋金属矿带、火山活动、大量深部物质通过上升流活动区被带出地表和强大的海流的影响下,整个污染物质组合对生物体的共同作用加深了负面的生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新疆扎河坝煤矿、买乌开、科克库都克三幅1∶50000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当中,笔者利用Google Earth(GE)图像数据进行了遥感地质解译,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在本次遥感解译工作中,所获得的GE卫星影像的清晰度远远大于以往的ETM多波段合成图像。其包含的可解译地质信息也比以往的卫星影像更加丰富。通过对GE影像进行数据采集、完美镶嵌、校正成为1∶5万标准图幅,使其坐标误差控制在30 m以内,并建立了测区内各地质构造单元的解译标志。良好的GE影像图的解译资料推动了野外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在干旱气候背景下常常有风尘物质的释放和传输,风尘沉积被认为是干旱环境变化良好的地质记录。在亚洲中部和中国北方,大面积的干旱区被沙漠戈壁覆盖,这些地区是粉尘物质的重要源地,释放的风尘物质影响局地和区域环境,并通过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影响更大空间尺度的气候变化。因此,亚洲中部干旱气候的形成和演化以及发展趋势一直受到重视。长期以来,关于晚新生代亚洲中部干旱气候发展的驱动机制至少有两种解释:一是青藏高原的隆升控制着亚洲中部的干旱化过程,随着高原的阶段性隆升亚洲干旱气候逐步增强;二是晚新生代全球变冷直接驱动着亚洲变干,全球变冷是主导因素。中国黄土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堆积的黄土-红粘土序列是指示亚洲干旱化过程良好的地质记录,通过对新获得的风尘堆积记录的分析,发现在晚新生代中国风尘堆积的时空演化与全球变冷有较好的对应,全球变冷可以促使亚洲中部干旱气候发展并加强粉尘活动,而青藏高原隆升的幅度和时间还不清楚,进而认为是全球变冷而不是青藏高原隆升直接驱动亚洲内陆的阶段性变干。基于这些结果,我们认为以前关于青藏高原隆升影响全球气候的结论可能高估了青藏高原在地球环境演化中的作用,关于高原隆升直接驱动亚洲干旱化的结论还需要检验。  相似文献   
14.
干旱区凝结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凝结水是维系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食物链的水分来源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较详细地列举了目前国内外在干旱区测定凝结量及其持续时间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从凝结水的数量特征以及时间格局两方面阐述了不同地域凝结水的时空差异性,并从气象因素、凝结面的类型及其位置、周边植被对其作用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影响凝结水发生的主要因素,探讨了干旱区凝结水的生态作用及其意义,展望了干旱区凝结水未来的研究趋势。提出在未来的干旱区凝结水研究中应加强与气象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的交叉,从能量平衡角度加强对凝结水量的研究;同时,改进和规范凝结水的测量方法,开展荒漠植被对凝结水的生理响应研究以及凝结水对极端干旱胁迫植物的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DEM及其获取方法以及坡度计算方法,通过选取西北干旱区具有代表性的丘陵地和平地作为试验区,建立数字坡度模型,研究了不同分辨率的DEM提取坡度的变化规律,并对坡度提取误差进行了分析,对西北干旱区进行与坡度有关的生态环境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由国际地貌学家协会(IAG)、国际地理联合会荒漠化与土地退化委员会(COMLAND)、IGCP500(干旱区演化: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国第四纪研究会、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与第四纪专业委员会等学术团体发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古全球变化研究计划(PAGES)及中国科学院资助,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内蒙古阿拉善盟行署、阿拉善右旗旗委政府、南京大学协办的“干旱、半干旱区环境演变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International Workshopon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ridand Semi-arid Re…  相似文献   
17.
《地球科学进展》2008,23(11):1200-1200
由IODP美国执行机构(IODP-USIO)负责实施的IODP Shatsky航次现在开始召集船上科学家。该航次预计在2009年9~11月在西北太平洋海区实施钻探。该航次主要科学目标为:对Shatsky洋脊上的火山丘进行钻探取样,研究海台形成的年代、物源和演化,以此来验证控制火山台地形成的科学假说。  相似文献   
18.
19.
泥河湾等中新生代内陆古湖盆现代可划分为埋藏型、覆盖型或裸露型古湖盆,具有诸如内陆静湖沉积区的水文地质特征,研究其沉积相及储水构造等水文地质特征,在内陆干旱、半干旱区供水水源地具有重要的水文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关勇 《干旱区地理》1995,18(3):32-38
本文使用文献计量学中的引文分析方法,以《干旱区地理》为调查样本进行了统计分析。《干旱地理》1985-1994年共版43期,刊登论文558篇,其中附有引文的论文436篇,引文2766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