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68篇
大气科学   61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157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8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46年   1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焦建 《地理教学》2013,(12):4-6
正地裂缝和地面沉降是一种地质灾害,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显现,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的产生一方面是受到如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另一方面,抽吸地下水也是导致地面沉降、加大地裂缝产生的重要原因。地裂缝和地面沉降对于砖石材料的建筑危害较大,需加以警惕。砖石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耐火性,材料便宜,取材便利,施工工艺简单,工期短等  相似文献   
392.
西安地区单桩桩土相互作用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有限元法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根据西安地区原型摩擦桩的地层特点和土性条件,运用有限元基础理论,利用相应的边界条件与假设条件,建立单桩数学模型。通过模型研究了单桩的沉降特性与土共同作用的影响因素,对西安地区单桩桩土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93.
基于西安市7个区文化遗产资源点的经纬度坐标、保护级别等基础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西安市9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资源点进行插值分析。采用自然间断分级法得出各个时期的城市中心,通过分析城市中心迁移的客观规律得出西安城市中心经历了由西南到东北,然后又向东南转移的过程。结果表明,采用GIS技术可以对城市历史规划、建设及发展轨迹进行分析,也可以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94.
以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分别提取2000,2004,2009,2013年西安都市圈居住空间信息,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13年居住空间扩展幅度明显,经历了快-慢-稍快的扩展模式,增加面积为872.26 km2;(2)未来发展仍以大都市中心集聚模式为主,而县城居住地和地级市居住地将是潜在发展区;(3)人口的发展对居住空间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西安市城郊和县城的人口承载能力相对较大,将是人口城镇化的主要流入地,而其他地级市人口出现负增长;(4)城市居住空间的发展与工业及服务业的承接和演替非常紧密,而农村居住空间的发展同样主要受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影响,农业对居住空间演变只起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395.
西安快速城市化边缘区社会脆弱性评价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脆弱性理论是分析人地相互作用程度、机理与过程的重要工具,为可持续性评估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将社会脆弱性工具应用到城市边缘区研究中,视快速城市化为主要干扰,选取西安城市边缘区所辖街道为基本单元,从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3方面构建社会脆弱性评价框架与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函数模型法以及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社会脆弱性程度进行评价,揭示社会脆弱性空间分异格局,探究社会脆弱性关键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 西安城市边缘区的暴露度格局呈现出自中心向外围渐趋减缓的特征;敏感性程度的高、低分布与暴露度的低、高分布在空间上具有相似性;适应能力的空间规律性不明显;② 社会脆弱性空间分布不均衡,以中、低等级为主,低等级街道分布在城市内边缘区,中等级街道分散在城市外边缘区;③ 建设用地面积比重等8个因子对社会脆弱性有重要影响,土地利用方式与景观格局的变化以及物质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是城市边缘区社会脆弱性形成的主要原因,社会系统体制转换阶段的差异进一步加剧了社会脆弱性;④ 城市边缘区应通过优化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以适应城市化的扰动,包括制定适应性管理政策和加强城市边缘区社会适应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396.
大尺度空间域下1980西安坐标系与WGS84坐标系转换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在大范围内进行坐标转换时常用的坐标转换模型,分析将WGS84坐标转换为西安80坐标时根据不同精度已知点及不同大小的转换区域进行坐标转换所能达到的精度,对所用模型转换误差在全国各区域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以图的形式直观地显示出来,供应用部门使用时参考。  相似文献   
397.
陶福平  陶虹  李辉 《江苏地质》2015,39(4):686-690
采用二维有限元法模拟计算地下水位下降、增加建筑荷载等不同工况引起的地面沉降量。结果表明,地下水位下降是引起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密集的多层建筑,规划中的高层建筑对地面沉降的影响相对较小。由此推断,西安市近年来地面沉降超常发展是由于城中村过量开采地下水和不断加盖多层建筑所引发。  相似文献   
398.
399.
2000多年前,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写道: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八水绕长安由此成为对13朝古都西安的美誉。盛唐之时,长安引清明渠、龙首渠入城,山水园林景观荟萃,八水绕长安遂  相似文献   
400.
本文根据大量实际观测数据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西安地裂缝在垂直、水平,引张三个方向上运动的时间序列及各种因素在相同时期内变化的时间序列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分析,发现了与地裂缝运动有关的因素。从而论证了西安地裂缝的运动除受地质构造条件的控制外,也与承压水水位的剧烈下降密切相关。利用此方法试图对西安地裂缝研究开拓一个新的途径,从而为地裂缝的理论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