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242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29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1.
面向自然语言的地理空间场景描述一直是地理信息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传统方法更注重空间关系的遍历性描述,难以融合人类空间认知,与人类自然语言有较大的差距。地理空间场景自然语言描述的本质是地理空间二维向量转换词空间一维向量的过程。本文提出M2T空间场景自然语言表达框架,通过空间场景理解、语言合成和注意力感知3个知识图谱,在多源知识图谱的融合机制下,生成自然语言空间场景描述文本。其中空间场景描述知识图谱解决遍历空间关系剪枝难题,同时通过建立空间关系图谱建立空间场景之间关联,支持空间场景连续表达;自然语言风格知识图谱建立空间表达与语言风格的关联,实现了贴切于空间自然语言表达的多样化语言风格;空间关注度知识图谱根据空间场景主体和客体交互状态,建立注意力矩阵捕捉自然语言空间表达的细微之处。以北京故宫为例设计的原型系统,实验表明系统生成结果与人类游记接近,且内容覆盖更完整,风格更多样,验证了M2T框架的有效性,并展现了空间场景自然语言描述应用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612.
论述了多元化经营的战略思想,分析了多元化经营陷入误区的几种表现,提出了发展多元化经营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613.
朱宝霞  申文庄  马明 《中国地震》2014,30(3):373-381
公众是实现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以下简称地震重防区)防震减灾工作目标、提升社会防震减灾能力的主力军,而公众对地震重防区的认知与防震减灾宣传密不可分.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许多公众对地震重防区和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低、公众的防震减灾素质有待提高、防震减灾宣传针对地震重防区的内容不够全面、宣传方式和手段不够多样化等问题.据此,提出建议:强化地震重防区宣传,丰富防震减灾宣传内容;防震减灾宣传方式和途径多样化;完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制度等.  相似文献   
614.
IPCC气候变化自然科学认知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20年来,随着观测手段的改善、气候模式的进步以及分析方法的提升,人类对气候变化事实、原因和未来趋势的认识水平不断深化,进一步确认全球气候系统变暖是毋庸置疑的,人类活动是20世纪中叶以来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未来气候系统仍将继续变暖。IPCC评估报告极大地促进了气候变化自然科学的进展,并为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615.
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书,引导你用科学的眼光审视关于天体和宇宙的最新知识,激发你的灵感,提升你的科学认知能力,使你更加热爱科学、热爱生活,把个人心灵与人类社会、与广阔自然融为一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616.
空间认知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苗蕾  李霖 《测绘工程》2004,13(2):47-49
介绍了地理可视化中的新技术以及当前的研究热点:从静态、平面转向动态三雏和虚拟现实,并出现了诸如赛柏地图、扩展现实、协作式可视化环境等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17.
地图符号结构是指生成地图符号的各符素间的组合关系,它具有图形结构和意义上的双重含义。为了解决地图符号结构的理论依据问题,本文引入了意象图式的概念,提出了基于意象图式的地图符号结构生成理论。对地理实体的认知机理进行分析,说明了意象图式在形成地理实体概念和生成地图符号所起到的基础作用;对地图符号表征地理实体所选用的意象图式类型进行归纳,可得到7种最基本的意象图式类型;对图形间拓扑关系和意象图式的关系总结,得出了每种意象图式的图形结构表达与参数化描述。最后,通过符素组合实验和符号认知实验,验证了基于意象图式来生成地图符号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618.
地理情境梯度是学生认知进阶发展的“脚踏点”,为探寻学生的认知过程、评估学生的认知水平提供了载体。本文从深度教学的视角,说明设置梯度式地理情境的必要性;从地理情境的参量构成和地理核心素养,构建地理情境梯度的层级标准。本文以“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为例,设定“区域情境促认知”“问题情境促探究”“综合情境促反思”三个相互关联的梯度情境,促使教师深度教学和学生深度学习的落地。  相似文献   
619.
基于手绘草图的北京居民认知地图变形及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申思  薛露露  刘瑜 《地理学报》2008,63(6):625-634
认知地图是外界环境在人们头脑中的表征, 往往与现实地图不一致, 研究认知地图及 其变形对城市规划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手绘草图是当前挖掘认知地图的一种主要方法。通 过问卷调查, 获得北京居民手绘草图样本, 分析草图中体现的北京城市意象要素。采用二维 回归(BR) 与标准偏差椭圆方法定量测度认知地图整体和局部的变形。对于二维回归计算出 的变形系数(DI) 进一步采用蒙特卡罗模拟计算其变形半径, 得出北京居民的认知地图平均变 形在2-3 km, 整体变形以二环为界, 内小外大, 并呈西南-东北斜向拉伸, 东西收缩的趋 势, 局部变形北部大于南部。个体的变形系数与对地标的熟悉程度负相关, 男性小于女性, 驾车者小于不驾车者, 日常活动范围越广、出行频率越高、居住时间越久、距离锚点越近的 被试认知变形越小。  相似文献   
620.
以5.12汶川大地震重灾区之一的四川省德阳市为例,借助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初步分析了灾区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一些整体特点,主要结论是:1)灾区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综合水平尚不理想。2)从青少年到老年,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几种能力均先逐渐增强后又逐渐减弱,各方面能力最好的是19~25岁的青年人,少年和老年人最差;在地震灾害认知程度方面,部分中壮年人群明显没有预期的好。3)民众的受教育程度与其认知和响应地震灾害的水平之间显著正相关。4)女性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水平与能力明显不如男性。5)民众的地震灾害知识水平和防震减灾技能掌握程度显著影响着其震时及震后的响应行为和态度,且以后者的影响更为突出。6)广播、电视、报纸特别是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各类官方传媒,以及当地政府的针对性宣传是灾区民众获取防震减灾知识的两个主要途径,而学校正规教育则未能如期取得可以显见的优势。灾区民众在汶川大地震发生2个月后所拥有的防震减灾知识中,有相当大的数量是该次地震发生后才刚刚获得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加强该地区防震减灾知识宣传与教育的策略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