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351篇
地质学   183篇
海洋学   77篇
综合类   73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蓝镜头     
《海洋世界》2011,(9):F0002-F0002
开学啦!在加勒比海的美国佛罗里达州海域有一种蓝条石斑鱼。趁着开学季,它们也来了一次集体出动。这种鱼的雌雄性别每天可变换数次,若两条鱼交配产卵;一旦交配之后,它们又互换雌雄,再进行繁殖。  相似文献   
22.
重庆市是滑坡灾害高发的城市,滑坡灾害每年都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本文结合历年滑坡统计资料,基于GIS平台,分析重庆市滑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自1980年起,重庆发生滑坡的次数明显增加,且集中发生在5~9月,尤其是7月。80%以上的滑坡为降雨引发,其次是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人类活动诱发滑坡灾害增长速度最快。重庆滑坡密度大的地区为市区以及万州区、忠县等三峡库区核心地带,滑坡高发地区有东北向西南方向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3.
长江中游荆江的水沙通过三口洪道分流入洞庭湖,三口分流是荆江-洞庭湖关系调整的驱动因子,为揭示其变化特征及三峡工程运用的影响,基于大量的原观数据,系统研究了近60年三口分流比的变化过程,提出其显著调整特征及诱发因素,引入径流还原计算方法,量化了三峡水库不同运用方式对三口分流量的影响幅度。结果表明:①特大洪水及重大人类活动等诱发因素作用下,三口分流比出现4~5年持续性减小的趋势调整期,之后进入分流比稳定恢复的平衡调整期;②2003-2014年,三峡水库汛前枯水补偿调度使得三口分流量年均增加8.000亿m3,汛后蓄水使得三口分流量年均减小29.00亿m3,对三口分流综合影响量为年均减少21.00亿m3,占同期三口年均分流量的4.29%。  相似文献   
24.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突发性、局地性极端强降雨事件频发,加之城镇化进程中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导致发生了大量的地质灾害事件,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占我国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总数的比例呈逐渐上升趋势。本文以"十二五"期间我国发生的地质灾害为主要研究对象,搜集了全国省级国土部门的权威数据,通过数理统计,以及对孕灾条件和诱发因素的分析等,研究总结了2010—2015年("十二五")期间全国发生的地质灾害的总体情况及特征:(1)在全国发生的64 530起地质灾害中,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要灾害类型,中小型灾害最为发育;(2)强降雨是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汛期降雨型地质灾害在地域上具有随时间由东南向西北逐渐推移的特征;(3)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具有向低人员伤亡、高财产损失方向发展的趋势。研究结果对今后一段时期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部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5.
在甘肃天水地区每年由降雨诱发的黄土-泥岩滑坡灾害事故很多,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为探索该类斜坡的滑动破坏过程与机理,在野外地质调查、工程地质钻探及岩土体力学测试的基础上,通过室内大型物理模型实验,研究“上部黄土+下部泥岩”二元结构类型斜坡在强降雨作用下的动态变形演化过程,揭示该类斜坡的破坏机理和破坏模式。结果表明:强降雨作用下斜坡变形破坏以滑动破坏为主,水分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加土体自重、引起土体强度降低、降低结构面的抗滑力、产生孔隙水压力及降低有效应力等几个方面,斜坡的破坏模式则主要表现为坡肩侵蚀→微裂隙产生、发展、贯通→斜坡局部滑动破坏→斜坡整体滑动破坏。研究结果对天水地区该类滑坡的早期识别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可为该类滑坡的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6.
27.
光耀华 《华南地震》1990,10(4):71-75
大化水库自1983年蓄水后出现频繁的微弱地震,延续时间达7年,最大震为Ms1.7级,地震系列属震群型,初步判断属水库诱发地震。由于库区有活动断层且岩溶发育,地震诱发机制可能为断层孔隙水压力效应或岩液塌陷。从地震发展趋势分析,目前已处于衰减程过,预测今后不会有强震发生。  相似文献   
28.
利用区域性台网记录测定了任邱油田注水诱发地震的震源应力场和尾波衰减特征,结果表明地壳上层有很大水平应力,断层面解受注水井附近局部原生断层影响与华北现代应力场的优势破裂方向和错动方式有差别。地震应力降分布范围为0.2—3.0巴。平均尾波Q_0值为75,属于地壳上部沉积岩层的正常情况,发现在时间上表现出与注水量增减有关的波动。在空间上表现出震群密集区Q_0值较外围区偏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29.
谢原定  张生源 《地震研究》1990,13(4):370-376
本文重点讨论了断裂规模、断裂相交网络和断裂力学的性质对地下水力扩散的影响,及其与诱发地震的关系。指出断裂密集成带的地方,水力扩散大。根据流体流动规律,水力扩散沿断裂方向流体流速大,断裂越长越深,沿断裂方向水力扩散距离就越大。而水力扩散随深度的变化,由于不同深度上岩性变化和应力状态的不同,有的深度上的岩类可能出现扩容而增大水力扩散。因此它并不是随围压的增大而单值地减少。 文章指出断裂的末端和断裂的交汇处是地下水富集的地方,在水富集地方的四周,水力扩散比其它地方要大。另外现代活动的张性和张扭性断裂比压性和压扭性断裂的水力扩散大。文章还提出水沿断裂扩散是水库诱发地震的直接原因。水力扩散大的断裂,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大,规模大而活的断裂诱发地震的震级可能大。  相似文献   
30.
华北油田任845井注水诱发地震特征与地震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