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0篇
  免费   243篇
  国内免费   325篇
测绘学   1327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181篇
地质学   561篇
海洋学   654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308篇
自然地理   169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针对传统测量方法在地铁隧道断面提取及变形监测中存在的成果单一、过程复杂、效率低下等问题,本文采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TLS)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法曲面拟合的断面提取及变形监测分析方法。该方法以隧道中轴线为基础提取隧道连续断面,将截取的断面拟合成曲面,通过多次曲面比较,获取拟合曲面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变化尺寸,进而计算地铁隧道的变形量。以西安地铁某隧道上行区间为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技术方法较传统监测方法能够快速实现隧道断面提取及变形监测,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92.
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细小道路纹理特征不明显、信息提取困难的问题,本文提出并实现了一种融合不同尺度特征的深度学习道路提取新方法。首先引入CoT模块构建残差网络,以充分利用局部与全局上下文信息提取不同尺度道路特征;然后构建特征金字塔注意力模块,融合不同层级道路特征信息;最后使用全局注意力上采样模块结合全局背景对道路细节进行恢复。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召回率、交并比均优于已有方法,能够较完整准确地提取遥感影像中的道路信息,提升道路提取效率。  相似文献   
99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建成区范围不断扩大,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为更好地了解城市发展规律,本文选取1992、1997、2002、2007、2012年5期的DMSP/OLS数据和2017、2019年2期的NPP-VIIRS两种夜间灯光影像作为数据源,采用统计数据比较法提取太原市建成区范围,通过对太原市建成区形态扩张指数的分析,得出城市扩张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太原市建成区从1992-2019年太原市建成区面积增长了249.73km2,扩大了2.7倍,且建成区增长的面积主要集中在太原市的东南部。②2002-2012年和2017-2019年进入加速型扩张模式,扩张的速度快;1992-2019年太原市重心偏移距离为5676.42m,平均偏移速度为202.73m/a,重心位置总体向东南方偏移。③太原城市扩张的驱动力主要是受经济发展因素、人口因素、交通因素和政策规划因素的影响。本文为太原城市规划和空间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94.
建筑物作为自然灾害中最受影响的承灾体之一,其损毁信息的准确提取对灾后应急救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借鉴多模态的思想,提出了一种自动检测损毁建筑物的recursive-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RS-GAN)方法,将损毁建筑物检测分为灾前建筑物识别和灾后损毁建筑物检测两个任务,且分别在两个GAN分支中完成。RS-GAN加入联合损失函数将两个GAN分支进行连接,充分利用两个任务之间的潜在互利性提升检测效果。RS-GAN利用第1条GAN分支识别建筑物灾前形状与位置,并将识别结果作为第2条GAN分支的输入进行损毁建筑物检测任务,从而使检测结果具有更清晰的轮廓。该方法为端到端模型,在不需要过多的人工干预情形下,实现了损毁建筑物的自动检测。为了验证RS-GAN模型的效果,在圣罗莎和密苏里两个数据集上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RS-GAN方法拥有更好的检测性能,在圣罗莎数据集上的总体精度和平均精度分别达到了0.90和0.86。  相似文献   
995.
杨蕴  李玉  赵泉华 《测绘学报》2022,51(1):145-158
针对由于斑点噪声和建筑遮挡造成的高分SAR图像河流水体提取的不连续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结合自适应斑点抑制和多分辨率拓扑分析的河流水体提取方法。首先,在斑点抑制各向异性扩散中引入Beta度量以实现SAR图像的自适应滤波;其次,利用局部阈值分割和连通域标识对去噪图像中的河流水体段进行快速提取;然后,以河流水体段的最小外接凸多边形为对象构建高斯金字塔,并由此进行多分辨率拓扑分析来获得河流间断点信息;最后,由区域生长策略逐层地对间断点进行判别,实现相邻河流水体段的自动连接。采用TerraSAR-X和GF-3高分SAR图像验证提出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提取完整河流水体。对多幅SAR图像提取结果的定性和定量评价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与稳健性。  相似文献   
996.
GVF Snake模型具有捕获范围大、能够逼近"凹形"区域的优势,是提取面状水域的有效方法,但该模型在具体使用时需要依赖一定的人工参与。本文充分利用已有矢量数据中的先验信息,通过扫描线寻找目标像素并进行区域生长,为GVF Snake模型的求解提供梯度矢量场的作用范围及初始轮廓曲线,提高模型的自动化程度。实验证明,该方法准确、可靠,对于面状水域矢量数据的更新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王彤彤  张留所 《海洋与湖沼》2022,53(6):1558-1572
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影响海洋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过程,探究环境因子调控发育的分子机制,需要深入了解海洋动物早期发育的生理和分子特征。以实验室驯化的潜在模式动物海洋线虫Litoditis marina为研究对象,对其胚胎期和孵化后发育早期2h、4h和6h的L1幼虫样品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和分析。结果表明,2h、4h和6h的L1幼虫间差异较小,而三个L1幼虫样品与胚胎期相比,基因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通过KEGG富集分析,发现与胚胎期相比,三个L1幼虫样品的多个通路如核糖体、核糖体生物发生、糖酵解/糖原异生、TCA循环和氧化磷酸化通路相关基因发生了显著上调。另外还发现多个神经递质和神经肽受体基因如dop-和npr-等在L1期转录水平显著上调。与胚胎期相比,L1幼虫的多个DNA复制和修复相关、Notch、Hippo和Hedgehog信号和剪切体等通路相关基因发生了显著下调。发现的L. marina早期发育转录组变化模式与已经发表的陆生模式生物秀丽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从胚胎期到L1幼虫的转录组变化特征非常相似,但同一上调或下调通路中具体发生表达变化的基因有些不同。另外,L1幼虫显著上调的核糖体生物发生通路相关基因在秀丽线虫中发生了显著下调。进一步通过基因编辑等技术和方法深入研究发育调控关键基因的功能将为海陆近缘线虫间的发育进化机制、海洋线虫对潮间带环境适应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应答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新认知。  相似文献   
1000.
已知的鱼类环境DNA(eDNA)metabarcoding片段均未被针对性考察其对近缘物种的适用性,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物种丢失”风险。为筛选出物种识别率最高的片段,本研究比较了15个主流片段对106属(共935种)鱼类的识别差异。研究结果如下:(1)蛋白质编码基因(COI,片段15)的物种识别率最高,但其引物通用性最差;片段09、片段11、片段07、片段03、片段12的引物序列总平均遗传距离也较大,均存在eDNA低效扩增的风险;(2)片段长度影响物种识别率,核糖体基因中片段05、片段06、片段01、片段02及片段13的物种识别率较高;(3)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显示,不同基因、同一基因不同片段的识别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应考虑多片段、多基因组合应用;片段01与片段02、片段05与片段06等在NMDS图上距离较近,存在相互替代性;(4)物种类群影响识别结果,eDNA研究仍需要进一步开发高识别率片段。综合物种识别率、引物通用性、NMDS分析等多方面因素,本研究推荐2×150 bp测序平台使用片段01(MiFish-U)、2×250 bp测序平台使用片段05(Ac12S),辅以片段13(Vert-16S-eDNA)等进行近缘鱼类多样性调查。本研究旨在为提高鱼类eDNA调查结果准确性提供一定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