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83篇
测绘学   83篇
大气科学   75篇
地球物理   247篇
地质学   164篇
海洋学   81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9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和“葵花8号”气象卫星资料,对2016年4—9月甘肃省陇东南地区出现的43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展开分析,确立了强对流云团识别指标、追踪方法及预报指标,并对2018年部分个例进行了效果检验。结果表明:(1)利用卫星B13通道(10.4 μm)亮温值TBB≤238 K或B08通道(6.2 μm)与B13通道亮温差△TBB<0 K双阈值作为强对流云团识别指标,可以准确识别出陇东南地区的强对流天气云团;(2)利用“逆向搜索法”、“面积重叠法”及对云团重心的计算,可以准确对强对流云团进行定位、追踪及移动路径外推预报;(3)建立的强对流天气落区判别指标对该地区短时强降水及冰雹落区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692.
基于二维水动力模型,在仅考虑潮流作用条件下,通过计算欧拉余流和拉格朗日余流并结合粒子追踪方法研究了辽宁大连—朝鲜龙渊郡连线北侧的北黄海北部海域的潮余流结构和粒子运移的趋势。结果表明:欧拉余流和拉格朗日余流流速整体较小,呈现由南向北的流向,但在獐子岛及长山群岛的附近岛屿和朝鲜半岛沿岸的海域欧拉余流和拉格朗日余流流速较大。对比粒子追踪计算的结果与欧拉余流和拉格朗日余流的结果表明,流向与粒子运移路径基本一致。该海湾的余流及粒子运动规律特点对辽东半岛东岸及朝鲜半岛西侧海域的排污及污染控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93.
三维地震与海底地震仪(OBS)联合采集技术在野外地震调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地震调查方法的研究。其中对海底地震仪(OBS)的研究能够给天然气水合物调查提供有力的保障,OBS在海底的布设是联合采集的关键,对OBS观测系统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关系到OBS采集的野外资料的总体质量和后期解释。因此,通过研究,可以选择设计最佳的观测系统,为联合采集技术提供基础数据,降低采集费用、提高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694.
选取2019—2020年西藏、云南、四川、青海、新疆地震台网记录的MS≥5.5远震事件P波数据,采用P波质点运动方法,计算中国西北、西南地区211个地震台站方位角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结果显示,约53%的台站方位角偏差绝对值始终小于3°,运维状况极佳;约39%的台站方位角偏差绝对值保持在3°—10°,运维良好;约9%的台站方位角偏差绝对值大于10°,少数台站存在极性反转等现象。在运行维护过程中,部分台站受到更换或移动地震计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地震计方位角出现短时跳变现象。为保证地震数据的可靠性,应定期对台站方位角进行检查和校正,以便为地震学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95.
为海洋生态保护和海岸工程建设等工作提供参考,基于Mike21模型水动力学(HD)模块,得到最新岸线形态下芝罘湾的潮流场,涨、落潮历时不均,落急潮流流速大于涨急潮流;东北岸流速最大,向西南靠岸渐小;湾北涨、落潮流向相反,湾中、南部流向在涨急时刻为SW向,落急时刻由南呈NW向向北顺时针逐渐转为NE向。计算了15个潮周期的欧拉余流场,余流流向除湾南沿岸局部区域沿岸向南外,整体为中心在湾东北的顺时针余环流,余流流速整体较小,大部分区域不超过0.06 m/s。芝罘湾内等距离释放16个自由粒子,据粒子运移轨迹得知:湾以北外海的物质不易向湾内输运,湾内自由粒子最终均运移出湾外,湾内无聚集,表明芝罘湾的水动力情况利于物质向外输运;担子岛以北的粒子向东输出湾内后,绕开担子岛等岛屿输运至东南外海;担子岛以南的粒子经过在湾内回旋振荡,以“∞”型轨迹最终南下。  相似文献   
696.
基于光滑质点流体动力学方法数值波浪水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光滑质点流体动力学(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简称SPH)方法建立二维数值波浪水槽,利用推波板造波生成孤立波和不规则波,模拟结果跟实验值及解析解做了对比分析,结果令人满意.SPH数值水槽中生成的波浪具有明显的非线性,波浪能量沿程有所衰减,与物理水槽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697.
黄丽君  崔晓鹏 《大气科学》2023,(6):1925-1938
东北冷涡是影响我国东北地区天气和气候的重要环流系统。本文在前人研究工作基础上,构建了本文的东北冷涡识别与追踪方法。利用2000~2019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东北冷涡开展客观识别与追踪,进而分析东北冷涡的时空分布特征、持续时间、强度和尺度等,最后利用国家地面气象站小时降水观测数据,探讨了东北冷涡影响期间东北区域的暖季降水分布特征。东北区域内,东北冷涡频数和影响天数无明显长期变化趋势,但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和月际变化,东北冷涡更易发生在暖季;东北冷涡的持续时间主要集中在48~72小时,半径尺度范围主要分布在600~1200 km,冷季平均尺度大于暖季,冷季冷涡中心强度也强于暖季;东北冷涡中心活动高频区沿45°~55°N呈东—西走向带状分布;东北冷涡影响期间的暖季降水量占比基本在20%以上,不同强度降水档(0.1~5 mm h-1,5~10 mm h-1,10~20 mm h-1和≥20 mm h-1)中,占比空间分布不同,强降水局地性特征显著;东北冷涡影响期间的暴雨日降水量占比最大可超过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