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6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161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71.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超低温保存前后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精子的超微结构。观察发现,受冷冻损伤精子的被膜膨胀、破裂、脱落;线粒体内嵴变形,结构模糊,甚至消失;鞭毛在基部或主段、末段断裂,或被膜膨胀脱落。结果表明,经超低温保存后,部分红鳍东方鲀精子由于膜结构及鞭毛轴丝损伤导致精子活力下降。  相似文献   
172.
岩虫消化管组织学、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和组织化学方法初步研究了岩虫(Marphysa sanguinea)消化管的组织结构和消化酶的分布。结果显示:岩虫消化管呈长直管状,可分为口咽腔、食道、肠和后肠。组织化学研究表明食道粘膜层固有层有分泌酸性粘多糖、中性粘多糖和混合粘多糖3种粘液细胞;肠及消化盲囊的上皮细胞游离端及顶部胞质均检测到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酯酶的活性。透射电镜显示食道粘膜固有层的粘液细胞可分为含低电子密度颗粒、高电子密度颗粒和电子透明颗粒3种。肠和消化盲囊绒毛发达,上皮细胞表面具丰富微绒毛,游离端细胞质中可见酶原颗粒、吞饮小泡、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及溶酶体。肠纤毛沟由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组成,带环状横纹的纤毛小根插入细胞内部,纤毛小根之间散布着丰富的线粒体、溶酶体等结构。  相似文献   
173.
中国对虾眼柄神经分泌结构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明申  康现江  陈红波  陈靖路  刘龙  李彦芹  黄增瑞 《台湾海峡》2002,21(3):279-283,T002,T003
利用电镜技术并结合半薄切片对中国对虾眼柄神经分泌细胞和窦腺进行观察,依据神经分泌细胞的直径以及细胞核、细胞器、分泌颗粒的特征将其分成6种类型,依据神经分泌颗粒的直径、形态、密度特征将窦腺中的神经分泌颗粒分成6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4.
秀丽白虾精子结构及生殖进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秀丽白虾精子的形态结构 ,结果表明 :秀丽白虾精子属无鞭毛、单棘型精子。其外形呈图钉样 ,由主体部和棘突构成。主体部包括帽状体、细胞质带和精核。帽状体由约 2 0根辐射状排列的纤丝组成 ,纤丝具横纹。其凸面延伸成棘突 ,棘突内纤丝是帽状体内纤丝的延续 ,亦具横纹。凹面包裹细胞质和精核。细胞质退化 ,无细胞器。精核为非浓缩型 ,核膜不完整。核质呈丝状 ,在凹面及侧面核基质中分布着许多大小不一的膜性泡  相似文献   
175.
日本沼虾鳃细胞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日本沼虾鳃的 3种细胞的超微结构。鳃丝角质层下的上皮细胞层比较薄 ,其近角质层侧细胞膜具有微绒毛。位于鳃丝中隔表面的上皮细胞 ,为假复层状结构 ,含有大量的糖原颗粒和线粒体。颗粒细胞内充满了丰富的高尔基体、粗面内质网及大型的球状分泌颗粒。其颗粒内含有絮状物质或斑纹状物质。肾原细胞主要分布于鳃轴内血管腔的表面 ,其细胞膜内陷形成许多足突及过滤孔 ,细胞质中充满了各种大小的泡、包被泡和管道  相似文献   
176.
对虾杆状病毒感染寄主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1993年辽宁沿海养殖对虾发生的爆发性、流行性病害,作了病情调查及病毒感染寄主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造成养殖对虾爆发性病害的主要原因是对虾杆状病毒与细菌交叉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77.
大菱鲆幼鱼鳃小叶软骨组织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镜技术研究了大菱鲆(Scopthalmus maximus)幼鱼鳃小叶软骨组织的细胞超微结构。研究表明。鳃小叶软骨细胞呈近似的椭圆状,电子密度较低,细胞间有大量的胶原蛋白结构。软骨细胞分为3种类型:新生软骨细胞、成熟软骨细胞和衰老软骨细胞。幼稚软骨细胞体积较小,细胞核较大,具有1个核仁;胞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线粒体数量不多且体积较小;成熟软骨细胞和核的体积均庞大,具有1个核仁;可见少量的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衰老软骨细胞细胞核收缩或消失。胞质中出现许多不规则空泡,细胞器很少。细胞间丰富的胶原蛋白结构使鳃小叶软骨组织具有良好的弹性。  相似文献   
178.
大弹涂鱼卵细胞发育的显微和超微结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运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大弹涂鱼卵细胞发育各时相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卵细胞发育可分为6个时相,即(1)卵原细胞、(2)卵母细胞单层滤泡、(3)卵母细胞出现脂滴和卵黄、(4)卵母细胞卵黄充满、(5)卵母细胞核极化和(6)卵母细胞退化时相。发现颗粒细胞之间的滤泡小泡。成熟卵中的皮质泡在受精以前就开始释放其内含物到卵周期。对滤泡小泡和滤泡腔、皮质泡的作用以及卵膜结构变化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9.
有机锡对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各种微藻生长半抑制浓度的比较(赵丽英等,1990)和富集能力的测定(Beaumant and Newmen,1986),以及对微藻固碳能力(Callow and Evans,1981)和色素含量的影响(高尚徳等,1994),而对海洋徽藻的细胞器损伤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半抑制浓度的TPTC处理等鞭金藻细胞,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为研究有机锡对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提供了细胞学方面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0.
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血细胞超微结构、分类及计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研究中国对虾循环血细胞的超微结构、分类和计数。血细胞分成三类:(1)透明细胞,不含电子致密颗粒;(2)小颗粒细胞,含小的电子致密颗粒;(3)大颗粒细胞,含大的电子致密颗粒。循环血细胞总量平均值为10320个细胞/mm~3。透明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等分别占循环血细胞总量的25.32%、61.79%和12.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