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53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101篇
海洋学   26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运用地震沉积学的理论,使用90°相位转换和地层切片等关键技术,结合钻测井资料,对滨南地区滨682井区古近纪沙河街组3个层序的砂体分布特征和沉积体系进行了精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东部和东南部浊积砂体较为发育。层序I早期浊积砂体分布面积较大,中期和晚期面积较小;层序Ⅱ早期和晚期浊积砂体分布范围较大,中期很小;层序Ⅲ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证明该方法不但简单,而且减少了穿时问题,适合楔形沉积层序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2.
研究并讨论地层切片技术在复杂断陷盆地岩相识别中的应用及对策,以准确反映盆地中沉积体系的展布,精细刻画振幅型和结构异常型沉积体系.应用地层切片技术,结合三维精细解释结果及三维可视化方法,在海拉尔盆地贝西次凹霍1井区识别了下白垩统大磨拐河组河道的展布并刻画了下白垩统南屯组扇体发育的特征.  相似文献   
93.
本文以地层切片技术为基础,以松辽盆地xblpl工区嫩江组萨尔图油层为例,分析了该技术在沉积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表明,高精度三维地震工区为开展地震沉积学研究提供了方便的基础资料,在对研究区内各个层序界面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制作了不同三维地震工区的一系列的地层切片,这些切片提供了萨尔图油层不同沉积体系的分布特征,刻画了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在不同时期的展布范围。地层切片技术有利于层位的等时分析和宏观沉积体系的刻画。值得注意的是,地层切片属性分析图上,并不是所有的强振幅都代表砂岩而弱振幅都代表泥岩,需要结合岩心相、测井相进行校正,方可准确识别出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94.
针对渤中探区Q构造新近系近十年探索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借鉴周边成熟油田浅层岩性勘探的思路,以地质认识为指导,以精细构造解释和岩性圈闭刻画为核心,综合运用地层切片、地震属性分析、90度相移及低幅度构造变速成图等多项地球物理技术,对新近系明下段浅水三角洲岩性圈闭进行精细识别与刻画.结果表明:地层切片结合地震属性技术有效识别砂体平面展布特征,90度相移技术辅助完成砂体精细刻画,低幅度构造变速成图技术真实反映砂体构造特征.通过多项地球物理技术的应用,相继发现了Qa、Qb/c及Qd等一系列浅层岩性含油气构造,掀起了渤海海域浅层岩性勘探的热潮,同时也对相似地质背景探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5.
PC集群环境下地图切片的并行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轶 《测绘科学》2014,(3):120-123
WebGIS的地图服务普遍采用地图数据切片的发布策略,切片数量随着地图渲染精细程度的加大以几何级数增长,以单机或单服务器的计算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地图切片生成与更新的效率需求,而构建高性能计算机集群或采用高端分布式环境增加了计算的成本和复杂度。本文以相同条件进行PC集群环境下地图切片的并行计算实验与分析,随着计算节点的加入,并行计算执行时间相对于串行计算缩短了2-6倍。实验结果表明,PC集群环境下进行地图切片的并行计算,是一种成本相对较低、具有伸缩性和提升效率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6.
在大数据时代来临的背景下,传统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已无法满足时空大数据高效存取、实时处理、分析挖掘等需求。本文结合智慧广东时空信息云平台的项目建设案例,探讨了面向大数据的时空信息云平台的建设目标、总体架构、关键技术、应用情况等内容,为解决海量时空大数据处理与分析性能问题,推动地理信息服务高质量发展做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97.
地震沉积学是一门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它以三维地震数据为基础,结合岩心、测井等资料,通过先进的地球物理技术,对沉积微相进行精细研究。胜利油田滨682井区沙三中、下亚段以近岸水下扇、浊流和半深湖-深湖沉积为主,浊积砂是该层主要的产油砂体。为了分析该地区浊积砂的分布规律,在地震沉积学理论指导下,运用90°相位调整技术和地层切片技术对滨682井区目的层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认为:垂向上,滨682井区沙三下亚段的下部和上部以及沙三中亚段的下部和上部是浊积砂体发育的有利层段;在平面上,沙三下亚段沉积早期浊积砂体主要发育在研究区东南部,面积最大可达1.71 km2;沙三下亚段沉积晚期浊积砂体在东部、东南部和南部都有发育,南部浊积砂体面积较大,可达3.37 km2,东南部和东部浊积砂体面积较小,在1.61 km2左右;沙三中亚段沉积早期浊积砂体发育在研究区东北和东南,面积可达1.90 km2;沙三中亚段沉积晚期浊积砂体发育在研究区西部和东南部,面积都较小,一般为1.15 km2。  相似文献   
98.
深水沉积是深水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本文利用南海北部陆坡区三维地震资料,应用三维可视化、相干处理、沿层切片及波形分类等地震技术,识别和刻画南海北部陆坡区更新世深水沉积水道的展布、演化特征及有利砂体分布位置,初步总结出一套适合深水沉积水道的地震识别和描述方法.该水道呈南西-北东方向展布、具蛇曲形态,水道主体以泥岩充填为主,水道侧向加积及堤坝部位是有利的储集部位.  相似文献   
99.
塔河油田三叠系阿四段河道砂体具有埋藏深(>4 000m)、砂岩厚度薄(<10m)、横向变化快、地震识别难度大的特点。在小层对比的基础上,在沉积微相的约束下,综合应用多属性优选、时间切片、分频混色、三维可视化等技术描述砂体展布特征,形成了一套针对塔河油田三叠系阿四段超深层、薄砂层、窄河道砂体的“四定”储层识别与描述技术组合。   相似文献   
100.
文昌A油田主力油组ZJ1-2L储层以滨海临滨环境的沿岸砂坝和下临滨席状砂沉积为主,该区钻井分布少、典型地震相标志少,储层厚度自东向西逐渐减薄至小于地震资料分辨率,砂体边界的确定严重制约着油田的开发实施。面对常规储层预测技术手段受限的问题,利用地震沉积学的思想,首先用分频解释技术确定了等时沉积参考面,并通过Wheeler变换,在研究区层序地层等时格架的基础上制作了一系列地层切片,通过对地层切片的解释及域演观察识别出了砂体的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分频反演技术,精细刻画出了ZJ1-2L油组砂体平面分布范围。开发实施结果表明,该技术刻画的砂体范围与实钻结果有很好的吻合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