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03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160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利用海啸数值模拟结果进行海底地震有限断层模型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惠敏  张怀  吴忠良  荀扬  王骥  石耀霖 《地震》2013,33(4):207-213
基于地震有限断层模型进行海啸的数值模拟通常被用来估计海啸的到时、 波高等, 另一方面, 海啸数值模拟的结果也可以作为限定条件用来考察同一地震的不同断层模型之间的相对合理性。 采用国际上各地震研究机构在震后各自得出的不同的有限断层模型作为海啸源, 使用基于二维浅水波方程的海啸传播模型对2011年日本东北地震海啸的传播过程进行模拟, 以海啸模拟所得到的沿岸浪高分布、 平均波高、 最大波高等与实际观测值相比较, 进而判断由各有限断层模型所计算得到的海啸中哪个结果与实际的海啸情况更为符合, 由此推断断层模型的相对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2.
介绍了应用于我国第二代海啸预警系统的基于海啸浮标数据反演的准实时海啸预警方法,并对其做了一些初步的实验和讨论。结果显示对反演结果有较大影响的因素是所选浮标的位置,当浮标与地震源之间的海底地形较平坦时有利于反演,因为平坦的地形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小非线性作用和底摩擦作用。浮标数据长度及单位源范围的选择对反演结果不会产生很明显的影响,在海啸预警过程中,浮标数据包含海啸波第一波的信息即可,单位源范围尽可能包括所有震源区域即可。  相似文献   
143.
渤海海域历史上发生过地震诱发海啸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历史文献中有许多关于渤海"海溢"的记录,但"海溢"是否就是现代意义上的海啸还存在疑问,而且渤海海域基本不存在发生重大海啸的海沟型地震构造背景,因此,渤海地区是否发生过海啸的争论从未停止.本文在分析历史地震和古籍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历史地震引发海啸的可能性,结合对渤海沿岸海啸堆积物的地质调查,认为渤海海域历史上基本没有发生过破坏性海啸事件,即使存在过海啸,到岸浪高也不会高于0.5 m,而且仅限于东营—潍坊一带.  相似文献   
144.
采用球坐标系下非线性浅水波方程, 研究日本本州M9.0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对中国东南沿海的影响, 并计算了冲绳海槽构造带上3个不同段落可能发生潜在地震引发的海啸, 分析这些海啸与日本大海啸的浪高和走时关系. 结果表明, 日本地震海啸模拟结果与日本当地报道及中国东南沿海7个验潮站的报道结果相符. 冲绳海槽构造带中段可能发生的3次不同震级(M7.0, M7.5, M8.0)潜在地震引发的海啸到达中国东南沿海的时间比日本海啸提前约4个小时, 从震源区传播3个多小时即可到达华东沿海部分验潮站. 冲绳海槽M7.5潜在地震海啸在验潮站上计算的波高与日本海啸相当, 中冲绳海槽M8.0潜在地震海啸在大陈站的波高将超过0.9 m, 在坎门站波高将超过1.8 m. 北冲绳海槽的潜在地震海啸威胁主要集中在江苏盐城、 上海一带, 南冲绳海啸主要对台湾东北部和浙江沿海产生威胁. 本文对冲绳海槽构造带上潜在地震引发海啸的模拟结果, 可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防震减灾、 海啸预警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5.
由于印尼苏门答腊-安达曼地震以及由它引起的海啸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与其比邻的巽他海沟俯冲带触发地震的可能性引起了真正的关注。我们已经计算了这个区域以及临近区域——苏门答腊直立走滑断层的同震应力分布,发现两个构造上的应力都增加了,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原已很大的地震危险性。尤其是这个区域发生大的俯冲带地震的可能性增加,  相似文献   
146.
印尼8.7级地震海啸灾害及应急救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2004年12月26日发生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近海的8.7级地震后引发的大规模海啸对东南亚国家造成的灾难的情况、各受灾国的应急响应、国际救援及中国国际救援队前往印尼班达亚齐开展救援行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7.
印度洋大海啸与实时地震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的大海啸是人类的悲剧。目前发布海啸警报主要是依靠地震台网记录的实时地震数据。  相似文献   
148.
科学家利用新的数学公式计算出将要发生的海啸及其造成的破坏性,并能够提前发出预警。这项研究由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教授罗宾·约翰逊主持。由于受到2004年底的海啸造成的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等国沿海地区严重破坏的触动,他们积极从事此项工作,其研究结果发表在学术期刊《科学指导:流体动力学研究》上,并获得该杂志的最佳论文奖。  相似文献   
149.
李宏博 《地球》2009,(2):53-57
以地震为诱因而引发的地质灾害叫做“次生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地面塌陷、地裂缝和海啸等,灾害间的关联形成灾害链,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危害,是可怕的“多米诺”效应。如2004年印度洋地震海啸造成20多万人死亡。  相似文献   
150.
根据构造相似条件分析,琉球海沟与日本海沟、智利海沟、印尼巽他海沟一样具备发生9级罕遇超巨大地震的可能。在对近几年来全球发生的超巨大地震参数及构造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设定琉球海沟9.0级地震参数,并将其引发的海啸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地震可引发初始波高为8m的海啸,台湾东北部半小时后遭受10m以上海啸,3~4小时左右传至浙南、闽北沿岸,近岸各处波高在1~2m;5小时左右传至浙北、粤北沿岸,浙江近岸各处波高在2m左右,广东沿海、台湾海峡由于台湾岛的正面阻挡,海啸波高低于50cm;8小时后靠近上海海岸线,最大波高约1m。海啸的上岸高度与海岸附近的海深和海岸线的形态密切相关,我国东南海域地形变化复杂、海湾众多,对海啸波有放大作用,模拟结果可能比实际海啸偏小。我国沿海地区分布着不少已建和在建的核电厂,在核电设计时未考虑海啸,一旦发生这种罕遇地震海啸则影响不可忽视,尤其是若与风暴潮、天文大潮叠加则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由于核电安全要求万无一失,故须制订有效预警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