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57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40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123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华北克拉通北缘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时空分布和构造环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华北克拉通北缘是一条近东西向的浅成低温热液成矿带,总结该成矿带金/银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初步确定矿床产于克拉通基底之上的中生代火山盆地,并集中分布于辽吉地块、燕山山脉和太行山北端,断裂构造和火山机构控制了矿床定位;矿床和成矿岩浆岩的同位素年龄集中在170Ma~100Ma;成矿流体以大气水为主,混有岩浆热液;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并有盖层物质混入。讨论表明,本成矿带不可能是太平洋板块、古亚洲洋板块或蒙古-鄂霍茨克板块俯冲的直接产物,而是西伯利亚与华北古板块碰撞所致,成矿岩浆-流体系统可能起源于同碰撞期的陆内俯冲,成岩成矿作用爆发于碰撞构造演化的挤压-伸展转变体制。  相似文献   
102.
2001年以来,在中国气象局、四川省气象局的领导下,在中国气象局专业气象研究所综合理事会、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分理事会的指导下,经过近3年的努力,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以下简称高原所)完成了结构调整、机制转变、人员分流、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的任务,2004年10月14日顺利通过了国家科技部、财政部、中编办联合组织的专家评估验收,科技体制改革与发展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从此,高原所正式跨入了国家级研究所的行列,开始了新的征程。  相似文献   
103.
通过对构造变形、构造空间展布关系、断面产状变化以及构造应力场等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阿尔金北缘活动断裂带在第四纪内的运动方式经历了由挤压逆掩为主(早更新世—中更新世初期)到左旋走滑兼具挤压逆冲(中更新世中、晚期)直至纯左旋走滑运动(晚更新世—现今)的逐渐转变过程.作用于这种转变,研究区内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演变大致可以划分为三期,其主压应力轴方向由老至新依次为近南北向、北北东向和北东向.构造应力场和断裂带运动方式的这些变化主要是由于印度板块持续向北推挤导致青藏高原内部次级块体向东滑动、岩石圈物质向东流展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4.
本文从社会的需求和经济的发展,提出我国地质工作以加强一个基础,完成三基任务为转变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05.
刘福来  徐学纯 《地质学报》1997,71(3):254-265,T001
麻粒岩相条件下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实验结果表明,含水矿物黑云母(Bi)脱水熔融、长英质矿物部分熔融的性质主要受控于温度条件;而矿物相转变不仅受控于温压条件,而且与脱水熔融、部分熔融存在密切成因联系。依据Bi脱水熔融性质和石榴石(Gi)转变反应特征,可划分以下三个阶段:(1)当温度在700℃时,Bi转变为钛铁矿(Ilm)+磁铁矿(Mt)+H_2O,Gt转变为Mt,(2)当温度在730—760℃,Bi脱水熔融为富K_2O熔体(Melt)+Ilm+Mt,Gt转变为紫苏辉石(Hy)+堇青石(Crd);(3)当温度大于790℃时,Bi脱水熔融为Melt+Hy+Ilm+Mt+H_2O,Gt则转变为Hy+尖晶石(Sp)+Crd组合。熔体比例和熔体演化特征除受温压条件控制外,与长英质矿物部分熔融程度和脱水熔融性质关系密切。实验结果显示,在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以及与其相伴随的重熔作用(或区域性混合岩化作用)过程中,不仅存在传统的固相+固相(或流体相)的反应和脱水熔融反应,而且存在熔体参与的变质反应(即:未熔矿物与熔体之间的反应)。该项实验对深入探讨麻粒岩相矿物演化的成因机制及其动力学意义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6.
107.
在高--低转变温度以上热液法合成的石英晶体呈各种六方双锥形态,很少没有柱面,柱面有时弯曲使晶体呈纺锤状,与天然高温石英晶体没有柱面的简单六方双锥共同的特征态显然不同。这种至今所认为的天然高温石英的代表形态是在硅酸盐系统中生长的高温石英的一种习性。  相似文献   
108.
在温度为1130-1450℃,压力为0.4-2.0GPa条件下,实验研究了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及相转变(尖晶石相→斜长石相)过程中的固相化学成分演变。在部分熔融中,随熔融度的增大,橄榄石的Mg/(Mg+Fe)^尖晶石和斜方辉石的Mg/(Mg+Fe)及Cr/(Cr+Al)逐渐增大;而橄榄石中的Ca含量增至单斜辉石消失后逐渐降低;尖晶石中的Ti以较低的含量(TiO2〈0.15%)保持不变或稍有降低;斜方  相似文献   
109.
本文分析了地图生产与出版系统的现状,并对地图生产与出版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探讨,在介绍了具体地图编图与生产系统的同时,提出了研制地图生产与出版系统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0.
迁安石英岩脆延性转变特征及定量判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0—700MPa围压、室温800℃温度条件下,对一组迁安石英岩变形破坏实验研究,提出了不同条件下地壳岩石两种可能的脆延性转变机制,并阐明了脆延性转变中岩石力学性质、强度特性和失稳型式的变化。文章指出,岩石脆延性转变的实质是岩石破裂前各种机制产生的非弹性变形组分迅速增加,造成破裂贯通点偏离线性变形段,使岩石表现出延性行为。因此,依据破裂贯通点偏离线弹性变形段的程度,就可以定量判别岩石的变形性质,确定岩石脆延性转变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