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7篇
  免费   1325篇
  国内免费   762篇
测绘学   349篇
大气科学   454篇
地球物理   2112篇
地质学   2015篇
海洋学   481篇
天文学   134篇
综合类   327篇
自然地理   302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71篇
  2022年   230篇
  2021年   256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226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95篇
  2014年   291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262篇
  2011年   235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53篇
  2008年   262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212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171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113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1篇
  1980年   8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6篇
  1974年   4篇
  1965年   11篇
  1961年   4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81.
为了实现三维倾斜界面真正的共反射点叠加,获得更加精确的P波速度模型,进行可靠的AVO/AVA分析,形成与三维多分量PS转换波共转换点道集配套的技术,在常速介质共反射点精确走时的基础上,推导并给出三维倾斜界面P波共反射点道集近似双曲时距关系及NMO速度;认识到近似时距在偏移距与深度比小于2时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指出P波共反射点道集NMO速度是P波速度、界面倾角、界面倾向和测线方位的函数,且随测线方位变化而呈现椭圆特征.与P波共中心点道集NMO速度不同.P波共反射点道集NMO速度小于介质速度.且随界面倾角增大而减小;椭圆长轴方向为倾斜界面走向方位,短轴方向为倾斜界面倾向方位.  相似文献   
982.
利用架设在沧州地区的20台流动地震台站于2006年12月至2010年7月间记录的271个远震事件,读取的2308个P波到时数据,采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沧州及其邻区(38.0°N~39.0°N,116.5°E~117.5°E)的地壳上地幔P波三维速度结构。层析成像结果表明,沧东断裂两侧的地壳介质的速度分布表现出明显的横向差异,浅层速度分布同地表地质结构分布相一致。沧东断裂西北侧沧县隆起的地壳速度较高,表明其基底抬升;断裂带东南边的黄骅拗陷速度较低,说明基底埋藏较深。本文的远震层析成像研究结果和前人使用重力、电磁和人工地震的探测结果都表明,沧东断裂带两侧的地质构造和地球物理性质有明显的变化,这种构造差异在整个地壳中都有体现。  相似文献   
983.
中国大陆构造变形高精度大密度GPS监测——现今速度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大陆地壳运动持久、强烈、广为发育,是我国高山巍峨、大河东流的缘由,也是地震频繁、震害沉重的起因.获取复杂的地壳变形信息是研究陆地变迁、环境演化必要条件,而监测现今地壳运动状态更是地震研究、减轻灾害的重要基础.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开始用GPS监测地壳形  相似文献   
984.
根据1981年的胶州湾水域调查资料,分析了重金属As(砷)在胶州湾水域的分布、迁移和季节变化。研究结果表明:As在胶州湾水体中的表层质量浓度范围为1.00~2.70μg/L,底层质量浓度范围为1.00~2.40μg/L。在一年中,胶州湾整个水域都未受到As的污染。在胶州湾水域,As的质量浓度来源于河流的输送,其质量浓度小于2.70μg/L。在陆地迁移过程中,在胶州湾周边地区的土壤、水体没有受到As的污染,进而使得胶州湾周边河流的As质量浓度也非常的低。在水域迁移过程中,在胶州湾,As的表、底层质量浓度都相近。在时间尺度上,夏季胶州湾的表层水体中As的质量浓度几乎都高于春季。而在整个湾内底层水体中,春季和夏季的As底层质量浓度都没有高低可分的。在空间尺度上,在海泊河的入海口的近岸水域,As在底层质量浓度中比较高。而在湾口的近岸水域,As在表层质量浓度比较高。这揭示河流的输送能力决定了底层质量浓度的分布和表、底层的垂直分布。  相似文献   
985.
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是油气勘探的基础,它是连接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的桥梁。从合成地震记录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油气勘探过程中的具体研究实例,分析了VSP资料与合成地震记录时深关系的差异性、地震资料对合成记录的影响和子波的选择;最后,利用勘探实例着重用阐述合成地震记录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把握区域速度、明确储层地震响应特征、识别地震资料的多次波和剔除地震资料的地质"假象"。  相似文献   
986.
对浮空器遥感平台进行精密的控制定位是其完成对地观测、中继通信以及环境遥感等任务的关键。在自主地面测控系统对浮空器平台跟踪定位的基础上,给出加窗径向速度平滑伪距的多站跟踪定位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在GDOP值超过6的情况下,利用加窗速度平滑伪距方法仍能改善遥感平台定位的精度,而且能够有效地削弱测距链路中粗差的影响,从而自主地根据近地空间环境对浮空器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987.
壶口瀑布是黄河中游主流上唯一的大型瀑布.其上游河身宽300米,年均流量每秒1000立方米,在瀑布上方500米内,河身被压缩得只有30米的宽度,冲下深20多米的河槽中,于是升腾起五六十米高的灰黄色水雾,发出震天的吼声.  相似文献   
988.
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n),是美国国防部研制的全球性、全天侯、连续的卫星无线电导航系统,可提供实时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高精度的时间信息。由于GPS定位系统具有精度高、速度快、成本低的显著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城市、公路、铁路、水利、石油等测绘工作中。  相似文献   
989.
尼日尔下陆坡深水区的水道发育具多期次特征,内部结构与外形复杂多变,其地理位置与沉积环境不利水道体系的研究.通过地层切片、RMS振幅属性等方法展示不同时间单元水道形态,分析水道体系的期次变换与内部结构的变形过程,探讨水道体系的迁移演化历史.结果表明:中新世中期多发育孤立水道,晚期二级海平面大幅度下降引发大规模浊积事件,促使大量加积式水道形成,在平直处以垂向加积为主,弯曲处呈现垂向加积同时伴随侧向迁移特征.水道演化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初始侵蚀、切割与充填交替进行、废弃阶段,伴随3个阶段水道弯度发生由中到高再下降的变化.水道的交互式切割与充填基本贯穿第2阶段,切割与充填作为水道弯曲变形一对驱动力,使水道在平面上发生3种迁移方式:侧向摆动、下行迁移、侧向与下行混合迁移.  相似文献   
990.
生命历程视角下的广州市居民居住迁移的时空路径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古杰  周素红  闫小培 《地理研究》2013,32(1):157-165
转型与重构是现阶段中国城市发展的主旋律,在这一背景下,从个体生命历程的视角研究居住迁移的时空规律和影响因素有助于从深层次理解城市空间结构重构的内置机制,同时,对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以2007年进行的一次入户调查资料作为基础,研究了广州市居民居住迁移时空路径的生命历程特征。结果显示,广州市居民居住迁移的时空路径呈现出年龄偏好和空间偏好两个基本规律,这两个规律可以用“N”形曲线和“微笑曲线”来表达。“N”形曲线揭示了居住迁移率随年龄变化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最后再上升的规律。微笑曲线则揭示了老人与孩子的居住迁移的方向较为集中而中年人的居住迁移方向较为离散的特点。文章据此从不同生命历程居民居住偏好的角度分析了产生上述居住迁移宏观规律的原因。从而证实了广州市居民居住迁移的时空路径具有若干生命历程的特征,对转型期广州市住房的供给与公共设施和服务的空间配置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