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67篇
地质学   135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7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51.
长白山北坡苔原/岳桦景观边界的定量检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景观边界是不同景观类型之间的过渡带,是生态系统与环境(包括地形和地貌等)相互作用的产物,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多变量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PCA和移动窗口分析法MSWA)分别对样线数据和TM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分析,定量判定长白山北坡苔原和岳桦景观边界的宽度和位置。结果表明:长白山北坡苔原和岳桦景观边界的宽度为60m左右,这与野外样线调查的结果——该边界的宽度为50m相一致;研究结果表明:与地理信息系统和其它统计方法相结合,TM遥感影像数据可以用于森林景观边界的定量检测;在景观边界的检测方面,移动窗口法比主成分分析法更可靠;只要样线布设合理,主成分分析法也可以用于景观边界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252.
在延边地区明月沟盆地中侏罗世屯田营组火山岩中发现含有较多的辉石岩捕虏体及单斜辉石和角闪石捕虏晶。单斜辉石相对富含Al2O3、FeO和TiO2,与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中单斜辉石巨晶的成分相当。角闪石巨晶的成分明显不同于地幔橄榄岩包体中的韭闪石。从矿物化学所获得的温度-压力计算结果表明:岩浆来源应位于壳幔过渡带。  相似文献   
253.
崔玉环  王杰  刘友存  郝泷  周婷 《湖泊科学》2021,33(5):1448-1457
为探究河湖过渡带地下水来源及其水质影响因素,本文分析了不同水体氢氧同位素的分布特征,确定地下水的补给来源,而后采用贝叶斯混合模型(MixSIAR)定量解析不同补给源对地下水的贡献率,并计算混合水源对地下水酸碱度(pH)、电导率(Cond)和总溶解固体(TDS)的贡献量,探究水源混合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研究发现:近长江和湖岸的地下水同位素特征与长江水、湖水接近,其水力联系密切,而中部地下水同位素特征与河水接近,受河水补给明显;河水对地下水的贡献率最大,约为47%,降水贡献率约为20%,湖水和长江水的贡献率分别约为16%和17%;混合水源对pH的贡献率接近100%,对Cond的贡献率约为70%,而对TDS的贡献率很小.此外,生活污水、农业污染等外源输入也会导致地下水pH下降,Cond和TDS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254.
洋陆过渡带为大陆与大洋相互作用的重要地区,是研究大洋与大陆地球演化过程、动力学机制的关键,西太平洋及邻区是全球范围内开展洋陆过渡带研究的最理想实验室。东海陆架盆地及邻区整体位于华南陆块东部,中、新生代以来遭受了多期复杂的板块碰撞、俯冲、弧后拉张等影响,完整保留了该时期的构造变形,记录了丰富的洋陆过渡带地质信息。基于近10年来获取的陆域实测资料、海区地球物理数据,综合前人中、新生界研究成果,运用海-陆对比等方法,以东海陆架盆地南部及邻域为研究区,梳理了毗邻陆域中、新生界构造变形,识别出4大区域不整合面、划分了4大主要构造层,总结了区内6个构造岩浆期发育及5大区域断裂展布。同时,重新梳理了海域中、新生界地层格架,细化出5类构造样式与12种构造组合,分析了断裂、火成岩,其中断裂主要沿NE-NNE、NW向展布,兼有少量沿EW向发育的小规模断裂,岩浆岩多期次活动,主要为燕山期与喜山期。结合数值模拟,认为慢速拉伸模式较为符合研究区中生代构造环境,板片俯冲造成的局部含水地幔熔融可能为区内岩浆岩的主要成因,详细划分了区内构造演化与盆地类型。  相似文献   
255.
为研究江汉平原—大别山区过渡带黏性层状土中溶质迁移的规律,以保守性阴离子Br-为示踪剂,通过等温吸附试验、一维弥散试验、HYDRUS-1D软件模拟反演手段,研究了Br-在黏性层状土中的吸附参数、迁移规律,模拟反演其弥散参数。结果表明:(1)Freundlich模型和Langmuir模型均能较好的拟合吸附试验结果,随着土壤中黏粒比例的增大,土壤对Br-的饱和吸附量有所增加;(2)层状土中土壤质地与结构均会影响穿透曲线的形状,但一维饱和土柱中的弥散过程主要取决于含水介质系统中黏性颗粒的占比,黏粒的增加会对溶质运移产生阻碍作用;(3)通过HYDRUS-1D软件构建模型反演弥散参数,R2均大于0.991,拟合效果较好,分析发现层状土中无论土壤组成类型还是层厚及排序的影响,其本质都是改变了土壤的平均孔隙流速从而影响弥散作用,平均孔隙流速越小其弥散系数越小;(4)试验中粉质黏土弥散系数约为0.005~0.048 cm2/d,远远小于下部砂土弥散系数0.524~7.477 cm2/d,差值达到了至少两个数量级,表明研究区内厚层黏土为控制地层,会较大程度阻碍地下水中溶质运移,上部含水层中的污染物或有机...  相似文献   
256.
砂岩型铀矿是我国目前铀矿勘查中重要的类型之一,二连盆地作为砂岩型铀矿重点勘查地区,已发现大量中大型铀矿床及铀矿化点,铀矿化受下白垩统赛汉组砂体与氧化-还原过渡带控制,因此大致查明目标层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与氧化-还原过渡带的分布范围是研究区铀矿找矿工作的重点。这里通过对研究区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与高精度地面磁测资料的研究与分析,推断了目标层砂体的空间展布形态、划分了氧化-还原过渡带分布范围,而且在后期的钻探工作中发现了良好的工业铀矿化信息,为铀矿产地的地质勘探工作提供了依据。同时此项工作的开展,对在我国北方砂岩型铀矿勘查中选择有效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57.
针对973项目“南海大陆边缘动力学与油气资源潜力”2009年新采集的多道地震剖面NH973-1测线进行了研究分析,获得以下初步认识:(1)西南次海盆深海平原南端下伏巨厚沉积体,表明陆坡坡脚不是洋陆边界的位置,深海平原南端为陆壳分布区,也可解释为洋陆过渡带.这种情况在南海的洋陆边界确定过程中应加以考虑.(2)西南次海盆洋...  相似文献   
258.
河北汉诺坝新生代玄武岩携带的石榴辉石岩为岩浆底侵于上地幔顶部40~45 km形成的堆晶岩,是壳-幔过渡带的典型样品。本文使用Solartron 1260阻抗分析仪,测量1.2 GPa和380~900 ℃下石榴辉石岩WD958的电阻率。样品电导率(σ)与温度的关系遵守Arrhenius方程: σ=σ0exp(-ΔH/kT),其中T是样品的绝对温度,k是Boltzmann常数,指前因子σ0为97.5 S/m,活化焓ΔH为1.27 eV。使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测定样品中单斜辉石的平均含水量为117×10-6 H2O,橄榄石无水,石榴子石的含水量因蚀变无法测定。使用Hashin-Shtrikman平均方法计算样品WD958的电导率,发现样品可看作由含水单斜辉石、无水石榴子石和无水橄榄石组成的高阻集合体,电导率同时受小极化子导电和质子导电的影响。如果原位的石榴辉石岩的矿物含水量保持平衡,其电导率将提高1个数量级,质子导电成为主控导电机制。石榴辉石岩在高温的壳-幔过渡带(~1 000℃)表现为高导层,而在正常地温梯度下,与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的电导率近似,为高阻层。因此,在岩浆底侵作用下,电性上的壳-幔边界将随着温度和含水量的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259.
吐哈盆地巴喀气田八道湾组致密砂岩气藏气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核磁共振、压汞测试、物性分析、相渗曲线及生产动态等多种资料,对吐哈盆地巴喀气田八道湾组致密砂岩储层的物性特征、孔喉分布、束缚水含量、气柱高度、"甜点"发育的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研究区气水分布特征和气水分布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八道湾组发育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其孔隙度总体小于7%,渗透率小于0.2×10-3μm2;喉道半径较小,主喉道半径的分布范围为0.01~1μm;束缚水饱和度较高,且同孔隙度呈负相关关系。研究区气水过渡带的范围约为640 m,研究区储层总体处于气水过渡带之内;处于过渡带不同构造位置处不同物性的储层具有不同的含气特征和气水生产特征,位于气水过渡带较高部位的物性较好的区域和裂缝发育区是"甜点"的主要发育区。  相似文献   
260.
周文  金文辉  谢润成  陈文玲  丘东洲 《地质通报》2012,31(11):1838-1851
对雪峰山西侧盆山过渡带油气成藏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总结,划分出该区在燕山—喜马拉雅期强烈构造改造作用下可能残存的5套含油气组合。总结了区内典型的成藏特征,提出该区下古生界地层中油气具有多源供烃、多期成藏特征,并经历了“古油藏”阶段,构造隆升剥蚀作用是造成油气保存条件不好的重要因素。提出在晚期构造强烈改造区中也存在油气保存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这类地区主要位于“隔槽式”褶皱主背斜的断层下盘、两翼潜伏构造及复向斜等下寒武统、下志留统区域性泥岩盖层分布地区。研究区地层中存在原生、次生、再生型油气藏,无论哪类油气藏,“构造型油气藏”在构造强烈改造后保存下来的几率变小,“非构造型油气藏”(主要是岩性油气藏)保存下来的几率较高。通过分析研究区古油气藏的破坏条件,提出了五大类10亚类油气藏破坏类型划分方案,指出研究区存在多种破坏类型的古油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