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6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217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65篇
海洋学   863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1篇
  1948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51.
基于三参量(B,m0,ω0)风浪频谱,经变换引进了深度参量μ,通过解出传统谱出的K,F,p,q与B,m0,ω0,μ间的关系,得到了有限水深海浪频谱,从而使传统频型具有完备的形式。本文还给出一种由深水海浪谱构造浅水海浪谱的方法。  相似文献   
52.
胡胜利 《海洋预报》1989,6(3):49-53
通过对印度洋夏季气压场分布与南半球过赤道气流对西南季风贡献分析,讨论了印度洋阿拉伯海西部附近海域,风、浪场变化特征和该海域航线的选择。  相似文献   
53.
海浪的波谱特征分析对认识海浪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海浪谱反映了海浪的结构成分。这对海工建筑、海洋运输、船舶制造、海浪预报和海浪模拟等均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波群是伴随海浪经常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且经常伴随大浪的出现而出现。实践证明,波群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其破坏性远比单个波大得多,它是海浪破坏海工建筑物的重要因子,许多防波堤的破坏并非是由单个波的作用,而是由相继出现的几个大波(波群)作用的结果。早先,人们对波群这种习见的现象研究甚少。自1974年葡萄牙锡尼斯港深水防波堤的破坏之后,对波群的研究才日益受到重视。 对波群的研究目前多采用包络方法、马尔科夫链方法和波能过程线法。波群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波群的统计特征(如波群链长统计);另外,波群的模拟也是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目前用包络方法研究波群比较普遍,且有不少研究成果。徐德伦等(2001)综述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及结果,文圣常等(1984)也进行了详尽的讨论。 以往的研究大都是研究波群的统计特征,如合田良实(1976)、 Ewing(1973)、Rye(1974)。而针对地域性的波浪,我国学者也只是以包络方法为基础讨论了不同地域海浪波群的统计特征(常德馥,1987;葛明达,1986;范顺庭,1998)。就波群本身的结构特征而言,即波群的波谱分析特征以往的研究涉及尚少。作者拟借助于谱分析方法,对带有典型波群的实测的海浪记录来分析海浪波群的波谱结构,进而借此对海浪波群的结构特征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4.
9914号(Dan)台风浪的后报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WAM第三代海浪模式的第四版本(WAMC4)对40a来造成福建沿海灾害最严重的9914号台风海浪过程进行了后报试验,并与近岸常规观测和卫星高度计有效波高资料进行了比较。与常规观测站的比较结果表明,WAMC4能较好地再现海浪的发展过程。后报结果与TOPEX/POSEIDON和ERS-2卫星观测资料的对比研究表明,风速的后报结果与卫星观测有较好的一致性,但海浪的后报比卫星高度计反演的有效波高整体略偏低。  相似文献   
55.
耗散源函数及LAGFD-WAM海浪数值模式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是在LAGFD-WAM海浪模式方法基础上,根据破碎波统计理论给出了LAGFD耗散源函数形式。同时对LAGFD-WAM模式进行了改进并与WAM模式作了三种典型风场下的对比实验和实测结果检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56.
波,流联合作用下的近岸海底沙波稳定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岸海底大型沙波是一种研究较为薄弱的地貌单元,但它的迁移对港口、航道和海底电缆及钻井平台、输油管道等海洋工程设施建设造成的危害极大。在综述目前国内外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概要地介绍了作者提出的一种较为简便、省力和有效的沙波迁移速率和沙波稳定性定量评价和预测方法,旨在提高航道通航能力和海洋工程建设的灾害防治和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57.
利用岸边潮位资料来估计潮汐模式的开边界条件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一些数值试验研究.所用方法是基于最优控制理论的伴随算子法.利用模拟的“资料”来求最优的模式开边界条件,使模式结果与“资料”在最小二乘的意义下拟合的最好.数值试验考虑了两个理想化的模式区域.模式是IAP浅水方程模式.通过数值试验可对方法的有效性和局限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伴随算子法在许多情况下可很好估计出潮汐模式开边界条件,并较之传统的方法,有潜力提高潮汐模拟和计算的精度.  相似文献   
58.
我国地震海浪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我国地震海浪的25次记录,在做初步分析后认为我国的地震海浪多由近海海洋地震引起,其多发地区为渤海沿岸与东南沿海一带.随着对沿海地区开发的深入,这类记载逐渐增多,受灾程度加大.另外分析了在社会历史变迁中,国家对海洋的开发政策、沿海开发下城市近海地理位置、沿海港口及海洋贸易的规模与地震海浪受灾程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9.
黄薇  吴海波  李军辉  刘赫 《沉积学报》2016,34(1):120-128
本文充分利用岩芯、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4个主力凹陷的南屯组砂体类型及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南屯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辫状河三角洲和湖底扇等4种典型类型砂体,并从沉积背景、发育部位、沉积特征、搬运机制以及地震反射特征等5个方面,分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详细阐述了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辫状河三角洲和湖底扇的识别标志;其中扇三角洲主要分布在乌尔逊凹陷和贝尔凹陷的陡坡带,近岸水下扇主要分布在南贝尔凹陷和塔南凹陷的陡坡带,而辫状河三角洲主要分布乌尔逊凹陷、贝尔凹陷和南贝尔凹陷的缓坡带。从盆地边部向盆地中心方向,沉积相由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逐渐过渡为半深湖-深湖相沉积,局部半深湖-深湖相中发育湖底扇沉积体系,整体具有“南北分块、东西分带”的沉积格局。综合研究表明,扇三角洲前缘、近岸水下扇中扇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是油气富集的有利沉积相带,而洼槽边缘的湖底扇砂体为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60.
在弯道水槽中开展6组试验,分别用非黏性土及黏性土填筑河床,研究相同水力作用下近岸河床组成对黏性岸坡崩塌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在试验给定的岸坡及河床组成情况下,非黏性河床凹冲凸淤且总体表现为淤积,近岸河床及凹岸岸坡冲刷强度大,凸岸附近床面上泥沙掺混较明显;黏性河床及凹岸岸坡均被冲刷,河床主流区冲刷强度比近岸河床及凹岸岸坡大。相较于黏性河床,非黏性河床近凹岸处较易冲刷,水流结构重新调整,凹岸坡脚处水流流速及紊动能可增至2倍左右,环流强度可增至11倍,加速了岸坡崩塌及崩塌体的分解输移;非黏性河床近凹岸坡脚处变形以及凹岸岸坡崩塌量均相对较大,岸坡崩塌强度为河床淤积强度的2~4倍,崩塌物质可充分补给河床的泥沙来源;经水力冲刷后非黏性河床组成情况下形成的河道滩槽高差相对较小,河道横断面相对宽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