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2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198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77篇
地球物理   97篇
地质学   182篇
海洋学   56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81.
中国近海声速剖面的模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WOA05数据集提供的气候态声速场数据,通过模糊C-均值聚类分析,得到了中国近海声速剖面模态特征的区域性分布和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中国近海的声速剖面结构可分为深海型(D型)、浅海型(S型)和过渡型(T型)三个基本类型。深海型剖面为"季节性跃层/正梯度+主跃层+深海声道+深海正梯度"结构,南海和菲律宾海因所属水系不同呈现出明显差异;浅海型剖面季节性变化强烈,冬季为正梯度或均匀型结构,其它季节为"混合层+季节性跃层+下均匀层"结构,负梯度强度与季节性跃层的变化有关,在夏季达到最强;过渡型剖面形态与邻近的深海型上层结构类似,但因受地形制约产生与深海型不同的声传播特征。海面太阳辐射、海洋环流、混合层以及水团配置的季节性变化导致的温盐场空间分布差异是造成不同海区、不同季节声场速剖面结构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82.
山东南部近海沉积物中碳、氮、磷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山东近海31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的总氮、总磷和总有机碳的含量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总氮、总磷和总有机碳含量均较低,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胶州湾及湾口和北部海域,总氮浓度范围为0.31~0.75mg/g,平均值为0.52mg/g,总磷浓度范围为0.18~0.32mg/g,平均值为0.24mg/g,总有机碳浓度范围为0.17%~0.49%,平均值为0.33%。相关性分析表明,总氮和总有机碳的相关性较好,总有机碳和总氮比值(TOC/TN)略高于Redfield比值,表明这两种生源要素的来源可能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83.
随着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带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给近海海域带来了沉重的环境压力,并引起了人们对海洋污染问题的普遍关注。在参考近年来发布的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我国近海污染的总体特点以及污染程度的变化趋势。同时,指出应加大对海洋环保科技研究与开发的力度,重点开展沿岸环流动力状况及其污染物输运影响评价方法研究、近海复合污染及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近海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技术研究以及区域海洋环境生态系统工程研究,从而为近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984.
青岛近海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7年1月、4月和10月对青岛近海15个站位3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初步分析了青岛近海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现状,以种类组成、生物量和栖息密度为基础,应用香农-威纳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以及物种均匀度指数对青岛近海大型底栖生物的群落结构、种类组成、优势种以及数量动态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采到底栖动物226种,其中多毛类119种,甲壳动物58种,软体动物23种,棘皮动物12种。各站种类数在2~52种之间,种类最少的出现在海域东北部的S2站,最多的出现在西南部的S15站。各站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别较大,最大的为10月的S12站,最小的为1月S2站。物种丰富度的季节变化较显著,物种多样性和物种均匀度季节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985.
淤泥质海岸近海风电塔基局部冲刷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淤泥质海岸修建近海风电塔基时,局部冲刷深度是设计的主要参数,目前相关研究成果较少。针对苏北淤泥质海岸拟建的响水近海风电塔基,选取自然条件相似的胜利埕岛油田海洋平台桩基局部冲刷现场观测资料,对常用的三种桩基局部冲刷公式进行了验证比较,推荐较为适宜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考虑波浪作用的改进方法,并对响水近海风电塔基的局部冲刷深度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1)经过对比分析,韩海骞公式较为适宜用来计算淤泥质海岸近海风电塔基的局部冲刷深度;2)对于淤泥质海岸近海风电塔基来说,波浪作用较为重要,不可忽略,可以采用波生流的方法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986.
江苏近海海域是具有数十年历史的鸟类学研究地区,对于海洋性鸟类繁殖、保护以及江苏省鸟类名录的修订具有重要地位。本研究首次系统调查、整理了近40年间江苏近海海域鸟类多样性,分析了鸟类多样性的群落结构及与风电、养殖的关系特征。通过对连云港、盐城和南通近海海域以及少数离岸岛屿4个季度的野外调查,共计发现鸟类69种2 393只,隶属于11目27科。其中,雀形目和鸻形目是近海海域鸟类的重要组成类群,鹱形目、鲣鸟目和潜鸟目在江苏近海海域稳定存在。本研究将江苏近海海域记录鸟类丰富至182种。2020年调查发现的鸟类物种占总记录鸟种数的37.91%,首次记录到的鸟种有27种。Pearson相关性检验显示风电建设与鸟类多样性在距离尺度上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筏式养殖与鸟类多样性在距离尺度上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江苏近海海域鸟类对风电场具有明显的规避倾向,而对筏式养殖区域具有明显的依赖倾向。针对当前江苏近海海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较低、人为干扰严峻的背景下,本文研提了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策建议,为近海海域空间优化和保护地体系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7.
作为一种在大气中普遍存在的碳质气溶胶成分,黑碳因可对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而备受关注。对海洋大气黑碳沉降的深入认识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海洋碳循环过程。目前对中国近海和海岸带大气黑碳沉降的研究工作少且零散,相关研究数据不足以探求其规律。对该区域近20年来已报道的大气黑碳数据进行系统梳理和再分析,利用整合的数据集成估算沉降通量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最后评述了目前黑碳的源解析方法并评估了该区域大气黑碳的来源,对未来近海大气黑碳研究作了展望。结果表明:(1)中国近海和海岸带陆域大气黑碳浓度平均值分别约为1.95±1.28和5.05±2.62μg·m–3,具有显著的人为污染特征,由北向南,海岸带陆域黑碳浓度近似呈“V”形分布,最低值位于南黄海沿岸,而近海区则大致呈递减趋势;(2)中国近海和沿海陆域大气黑碳的总沉降通量分别为413.2±137.1和1422.7±721.1 mg·m-2·a-1,以湿沉降为主,南北差异明显,主要受控于降水过程和陆源排放强度;我国近海黑碳大气沉降量可占全球海洋黑碳总沉降量的16%;(3)化石燃料源贡献了中国海岸带大气黑碳总排放量的...  相似文献   
988.
福建近海砂矿资源极为丰富,目前已发现各类近海砂矿10余种,初步探明具有工业价值的有回填用砂(建筑用砂)、石英砂(型砂、玻璃砂、标准砂等)和稀有、稀土砂(锆石、钛铁矿、金红石、独居石和磷钇等)9个矿种,各类矿床(点)42个,成因类型有海积、风积、冲洪积和洪积等。近海砂矿主要分布在闽江口及其以南近海地区,是福建极为重要的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989.
夏季青岛近海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7月在青岛近海海域(35°19′~36°35′N, 119°50′~121°33′E)进行浮游动物采样调查,研究了青岛近海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调查共鉴定浮游动物48种,浮游幼虫18类.种类数的平面分布为灵山湾、琅琊台湾附近海区较多,其他海区较少.优势种类有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拟长脚虫戎(Parathemisto gaudichaudi)、长尾类幼虫(Macrura larvae)和短尾类幼虫(Brachyura larvae).调查海区近岸暖温类群、近岸暖水类群、近岸低盐类群、温带外海类群四种生态类群共存,但以近岸暖温类群为主.浮游动物丰度、生物量的水平分布趋势与表层温度、盐度的水平分布趋势相似,都从调查海区的外海区向近岸逐渐降低;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水平分布趋势与表层温度、盐度相反,从青岛近岸向调查海区外海逐渐降低.与该区域1959年同月份的调查数据相比,浮游动物主要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差别不大,主要种类中华哲水蚤丰度有较大的增加.  相似文献   
990.
王雨  林茂  林更铭 《海洋科学》2010,34(2):33-39
2006年12月~2007年1月对福建省沿岸近海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大面积科学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冬季福建近海浮游植物隶属于55属112种(含变种、变型),其中硅藻48属97种(含变种、变型),甲藻5属10种,蓝藻1属2种,金藻1属3种。硅藻类在种类和细胞丰度上均占主导地位,甲藻类多分布在闽中近海及东山沿岸,蓝藻类检出率降低,金藻类检出率增高。表层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422.31×102个/dm3,丰度分布呈闽南高,闽中次之,闽东低的态势。叶绿素a的分布与浮游细胞丰度分布大体一致,但在闽中、闽东近海存在近岸与远海的差异,与优势类群的水平分布也有差异。福建近海赤潮生物种类较多,是引发赤潮的潜在生物因素,一些赤潮生物已在闽南、闽中局部海域成为优势种。与以往同期资料比较,硅藻优势类群发生明显变化,甲藻种类数和细胞丰度增多;浮游植物细胞丰度明显增加,但水平分布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