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6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236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82篇
地球物理   102篇
地质学   141篇
海洋学   89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闽北近海柱状沉积物粒度特征及沉积速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闽北近海柱状沉积物的粒度频率曲线、粒度参数、粒度组成和沉积速率变化等特征分析,探讨闽北近海现代沉积环境条件变化.结果显示,闽北近海沉积物类型单一,以粘土质粉砂为主,粒级变化不大,粒度组成相对集中,粉砂级占绝对优势.频率曲线主要以主次双峰型为主,Zk1、Zk2柱样局部层位为主次三峰形态.Zk1、Zk2、Zk3柱样分别在78、69、87 cm处有不太明显的分段特征,上段平均粒径均略大于下段.研究表明潮流作用是该海域主沉积动力,沉积物主要以陆源物质为主,研究海域的水深整体略有变浅.研究区现代平均沉积速率为1.18~1.23 cm/a,里山湾和台山列岛附近海域沉积物平均沉积速率较快,分别为1.23、1.20 cm/a,大于七星列岛附近海域的沉积速率1.18 cm/a.海水动力条件是主要的控制因素,百年以来里山湾和台山列岛附近海域的水动力大小逐渐减弱,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减小,台山列岛附近海域沉积速率减小幅度比较大;七星列岛附近海域水动力条件逐渐增强,沉积速率缓慢增加.  相似文献   
992.
检查地质记录中的现代、历史和海底滑坡发现,活跃大陆边缘的滑坡可导致海啸。海啸可破坏海岸及海底设施,而且由于其对社会的潜在重大影响,也是海洋地质灾害研究的要素。在此类环境中,海啸被认为主要由地震活动触发;然而,也有一些假说认为海底滑坡可导致海啸。本文简要综述了活跃陆缘可致海啸的海底滑坡地质特征和触发机制。可致海啸的大型海底滑坡大都发生在无增生的陆缘。这些观测结果对海啸预警系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为日本的海啸预警系统尚未考虑海底滑坡触发海啸的情形。  相似文献   
993.
根据均匀分布在全球各大洲的IGS测站信息,选取105个数据质量良好的近海岸测站以及29个内陆测站,利用ECCO发布的海底压力数据计算得到由非潮汐海洋负载引起的IGS测站位置N、E、U方向上的位移。分析了由地理位置差异导致的测站受非潮汐海洋负载效应的影响存在的差异,并修正了SOPAC提供的IGS测站坐标时间序列,探讨了非潮汐海洋负载效应引起的测站位移对近海岸测站坐标时间序列的影响。结果表明,近海区域(<50 km)测站受到非潮汐海洋负载影响U方向平均量级为5 mm,远大于内陆(>500 km)测站U方向的影响;经过非潮汐海洋负载修正,71%的测站高程坐标时间序列RMS值得以减小,其中最大可使RMS值降低13%;大西洋、太平洋西海岸受其影响比东海岸大,考虑到其受非潮汐海洋负载效应影响显著,使用大西洋与太平洋西海岸地区测站坐标时间序列前必须进行非潮汐海洋负载修正。  相似文献   
994.
根据2014年3,5,8和10月青岛近岸海域的海洋监测资料,分析了海水透明度的时空分布状况。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以透明度为因变量,筛选出水深、水温、盐度、硝酸盐、亚硝酸盐、溶解氧和叶绿素a七个影响显著的关键环境因子,建立了最优的多元线性回归统计模型;利用单因子相关性分析方法和曲线拟合分析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海水透明度与叶绿素a含量、悬浮物含量及水深呈显著相关,并得出曲线拟合方程。  相似文献   
995.
蒸发波导是发生在海洋近地层中的一种异常折射现象,它能够改变电磁波的正常传播特性,对雷达、通信等电子设备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利用被动式大气波导探测系统监测数据和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同化的0.25°×0.25°格点数据,对中国近海的蒸发波导进行了统计分析,结合蒸发波导对雷达的影响,对中国近海的蒸发波导进行了区域区划,形成了中国近海蒸发波导四级分布,以及雷达可利用波导范围的区划,为指导部队训练过程中利用蒸发波导环境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96.
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近岸海域污染日益严重,成为影响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文章在全面分析我国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状况和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对策建议:我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应加强陆海统筹,切实削减氮磷入海总量;严格控制填海工程,坚决遏制滨海湿地丧失的势头;围绕关键海洋关键生态过程,实施生态恢复修复工程;加强海洋灾害风险管控,有效预防海洋环境灾害发生;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为我国近岸海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97.
中国近海区域浮游植物生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近海区域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浮游植物生态的变化关系到我国近海生态安全.采用重构的遥感数据等资料,分析并综述我国近海区域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初级生产力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水升温、风场等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东(南)中国海叶绿素a浓度略有上升(下降)的趋势,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生物量有明显的变化;其中,微微型浮游植物和甲藻占比增加,小型浮游植物物种成为海区优势种,暖水性种分布区北扩,而这与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洋热动力环境的长期变化及其对营养盐供给的影响关系密切.分析还指出了气候变化对我国近海区域海洋生态影响研究迫切需要开展的若干工作.  相似文献   
998.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25-1油田沙三段主要发育低渗—特低渗型岩性油气藏,沙三段沉积相特征及其分布认识程度低。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粒度统计,结合钻测井资料,研究渤中凹陷25-1油田沙三段沉积物类型、沉积特征、沉积序列及沉积相展布。结果表明:渤中凹陷25-1油田沙三段近岸水下扇主要发育具有鲍马序列的浊积岩、砂质碎屑岩和滑塌岩三种重力流沉积物,其中浊积岩分布于中扇辫状水道间、中扇前缘及外扇,砂质碎屑岩是内扇—中扇水道的主体组成部分,滑塌岩发育于全区同沉积断层活动带;扇体沙三段自下而上依次发育内扇—中扇—外扇的退积型沉积序列;自沙三段初期发育近岸水下扇且扇体规模最大,随之湖平面逐渐上升、构造活动减弱导致扇体向西南侧迁移并开始萎缩,沙三段末期扇体面积仅为原始面积的二分之一。该结果为渤中凹陷25-1油田未来勘探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99.
Yangshan near-shore sea area is the multi-island and multi-channel area with strong flow velocity and high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idal currents, waves, and sediment in the Yangshan area, a two-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 of tidal currents, sediment transport, and sea bed deformation is developed. In the model, the effects of tidal currents and wind waves on sediment transport are considered. According to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y area, unstructured grids are applied to fit the boundaries of the near-shore sea are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lculated value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measured data. The field of tidal currents,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s, and the deformation of the seabed can be successfully simulated.  相似文献   
1000.
2004年12月发生的苏门答腊岛近海地震和印度洋大海啸给印度洋周边各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灾难。为了研究减轻特大地震和海啸灾害的策略,日本及相关各国的研究人员进行了3年综合性国际调查研究,现将这项研究概略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