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156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468篇
海洋学   86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洛川黄土纳米尺度观察:纳米棒状方解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洛川黄土剖面典型样品进行了透射电镜分析,发现黄土中存在纳米棒状方解石。此类方解石直径30~50nm,长度几百纳米至几微米。纳米棒状晶体有圆滑地粗细变化和弯曲现象,偶见晶体连接成树枝状或晶体直角连接形成框架状形态。X-射线能谱分析显示方解石有少量的镁、磷和硫,这种纳米棒状方解石在国内外文献中鲜有报道。根据纳米尺度研究结果推测,这种纳米棒状方解石形成与生物衍生物诱导的定向结晶有关。纳米棒状方解石是一种重要的黄土堆积时期干旱环境指示矿物,其碳、氧稳定同位素组成代表黄土堆积时气候参数。纳米棒状方解石的发现,对环境中纳米矿物研究、黄土中碳酸盐碳成因及古气候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2.
采用无机盐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颗粒均匀的形态为针状的(Eu2+,Dy3+)SrAl2O4纳米粉体.通过TG-DTA分析和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了微观结构和表面形态的表征.研究了纳米(Eu2+,Dy3+)SrAl2O4粉体在不同烧结温度下固相反应过程和成相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样品的烧结温度为500 ℃时是单一的Sr(NO3)2晶相;750 ℃左右生成了Sr3Al2O6,并伴有少量SrAl2O4晶体;1 100 ℃是生成了结晶度良好的针状纳米(Eu2+,Dy3+)SrAl2O4粉体.通过计算,样品粉体晶粒平均为80~100 nm.该晶体粒度随烧结温度升高而逐渐变大.  相似文献   
173.
刘宁  张勇  杨建元 《盐湖研究》2006,14(4):61-65
综述了利用我国盐湖镁资源,以乙酰丙酮及其衍生物、有机胺和醋酸根为配位剂,采用有机配合物为前驱体合成纳米氧化镁的方法,前驱体形成的机理以及特点和优势。通过介绍此合成法在合成纳米金属粉体、其它金属氧化物粉体、无机盐粉体、氧化物薄膜或复合氧化物薄膜以及特殊结构化合物等方面广泛应用的实例,并预测了该法在合成其它高值化镁产品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4.
伊利石单元粒子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元粒子是单晶体构成的细小的粘土颗粒,是由一种或多种层状结构的硅酸盐构成的混层粘土的基本单元。多数伊利石单元粒子以混层晶体的"建筑砌块"的形式产出,"砌块"与"砌块"之间,在 a、b方向通过"砌块"的边缘界面相"砌合"而连接,在 c轴方向通过平面界面相"砌合"而连接。还对伊利石单元粒子的生长机理及形成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利用伊利石单元粒子的厚度划分成岩作用阶段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伊利石单元粒子的形成过程有三个阶段:蒙脱石伊利石化过程中2nm厚的伊利石粒子的成核作用阶段、成核作用与生长作用阶段和表面控制生长阶段。伊利石单元粒子生长过程中,伊利石单元粒子呈现从板状体到条状体的生长,而板状颗粒又呈现各种螺旋生长图案,有圆形、残缺的圆形、多边螺旋、平行阶梯状螺旋、交错螺旋等。伊利石单元粒子的厚度分布服从对数正态型,其峰值为10.5nm。单元粒子与纳米科技两者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所采用的方法基本一致,建议今后将研究单元粒子与研究纳米粘土矿物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5.
地气测量在宣汉气田上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杨凤根  童纯菡 《矿物岩石》1998,18(3):99-105
本文首次将地气测量技术应用于油气田勘查及评价工作中;即对由遥感方法发现的环形构造等有利含油气局部构造通过地气测量进行地面解译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地气测量能够反映地下逾4000m的深部构造形成的弱异常;地气异常出现在由遥感解译的环形构造的环状带之正上方,异常宽度略大于遥感所反映环状带宽度。  相似文献   
176.
177.
用紫金山天台青海站的13.7m射电望远镜以27个强IRAS远红外源(流量F100μm≤500Jy)进行了CO(1-0)的谱线预测。观测表明,27个强IIRAS源全部与分子云成协,产与大质量星的形成或早期演化有关。其中13个源是第一次给出CO(1-0)的谱线测量结果,本对这一类源CO发射的性质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8.
本文详细讨论了东太平洋深海锰矿结核中新发现的中华微放线菌和太平洋螺球孢菌究竟是不是超微结构,首先,它们是笔者根据形态,结构和元素成分作为超微生物化石进行鉴定的,其次,透射电子显微镜中可以清楚地区分出完整的微生物结构,包括菌丝,孢子,孢囊和菌落等,它们之间的尺寸比例也是适当的,此外,透射电子显微像还揭示,深海锰质叠层石的纹层就是这些超微生物韵律性生长的结果,与滨海叠层中的纹层十分相似,笔者认为,已知微生物的最小尺寸不能作为否定新发现的超微生物化石的依据。本文还讨论了超微生物化石的术语问题。  相似文献   
179.
应用于矿产勘查的地下纳米物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于矿产勘查的地下纳米物质刘应汉任天祥汪明启(地质矿产部物化探所,河北廊坊065000))关键词纳米物质地球化学测量矿产勘查收稿日期:1996-12-24修改稿:1997-3-17第一作者简介:刘应汉男1965年生工程师勘查地球化学诞生于90年代的...  相似文献   
180.
固体酸催化剂的无腐蚀、环境友好和可循环使用等特点使其成为无机液体酸的最佳替代物.磁性纳米固体酸具有优于常规固体酸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及分离简单的特性.用共沉淀法分别合成了一系列三组分TiO2-Al2O3-Fe3O4(TAF)和CeO2-Al2O3-Fe3O4(CAF)及四组分ZrO2--Al2O3-Fe3O4(ZACF)磁性纳米复合氧化物固体酸催化剂,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比表面积测定、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热重分析和红外光谱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利用酯化反应作为探针反应评价了其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磁性纳米固体酸催化剂在酯化反应中表现出很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