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69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118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65篇
海洋学   7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17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重庆两江新区低丘缓坡开发建设生态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是协调城镇化和生态保护的重要途径。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首先界定研究区低丘缓坡土地评价范围,提取低丘缓坡土地面积共为531.66 km2。然后以生态保护为基本目标,从自然禀赋、区位条件、生态环境3个角度选取10个指标,应用生态适宜度模型建立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生态适宜度等级空间格局。结果表明:① 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单因子生态适宜性等级差异较大,其中自然禀赋和生态环境的生态适宜度等级以中高等级为主,区位条件的生态适宜度等级以中等级为主。② 研究区综合生态适宜度等级以中等级为主,以复盛、石船、鱼嘴和龙兴等地为集中适宜开发建设区。③ 通过综合生态适宜度等级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的叠加分析,将研究区划分为四类建设区。优先开发区面积为80.43 km2,集中在西部河流两岸附近1000 m和东部槽谷地区;一般开发区面积为157.26 km2,主要位于西部河流两岸250~350 m地带和铜锣山两侧槽谷地区;限制开发区面积为201.74 km2,集聚在中部400~450 m台地区;禁止开发区面积为92.22 km2,以“四山”地区为集中区。研究结果为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过程中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2.
冰冻圈是气候系统中的五大圈层之一,冰冻圈变化对其内部及关联生态系统的影响已成为全球变化关注的热点领域,冰冻圈生态系统的概念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基于国内外对冰冻圈要素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已有研究成果,对冰冻圈生态系统的组成、各冰冻圈要素与生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梳理。目前,冰冻圈生态系统的研究热点主要是冰冻圈生境特征和生境变化对生物群落带来的影响。从生物群落是否直接生活在冰冻圈要素内来看,可将生态系统分为以微生物为主的冰冻圈内生生态系统(endophytic ecosystem of cryosphere)和冰冻圈关联生态系统(cryosphere-related ecosystems)。总体来看,目前冰冻圈生态系统的研究主要关注不同物种(例如陆地动植物、陆地淡水生物、海洋生物、海岸动物和鸟类动物等)对冰冻圈变化的响应,未来应重点开展冰冻圈变化对生物群落影响的定量化研究,特别要考虑冰冻圈各要素变化对生物群落影响的时间尺度和空间范围。  相似文献   
123.
生态环境质量是评价宜居水平的重要指标,定量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可为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以我国山西省及其规划矿区为研究区域,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和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模型,在原有的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y Index,RSEI)加入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和生境质量(Habitat Quality,HQ),分别用来表征碳汇水平和生境适宜度水平。选取2000—2018年有代表性的3个年份进行分析,通过构建基于耦合NPP、HQ和RSEI的新型遥感生态指数模型(NH-RSEI),评价山西省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异质性,并结合缓冲区分析法、驱动力分析法,对规划矿区的环境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2000—2018年,山西省的整体生态水平处于中等偏下但有所改善,改善程度要小于矿区;晋东部的矿区生态环境处于中等...  相似文献   
124.
江苏省冬小麦气候适宜度动态模型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佩  田娜  赵会颖  高苹 《气象科学》2015,35(4):468-473
用1961—2010年江苏57个气象站常规气象资料和小麦产量资料,结合前人的研究思路,应用生态适宜度、模糊数学理论,引入权重分析等方法,建立了江苏省冬小麦气候适宜度的动态模型,模型检验结果良好。对1961—2010年冬小麦历年全生育期和各生育期的气候适宜度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各地冬小麦气候适宜度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其中冬小麦生育期内温度适宜度最高,降水适宜度维持在较低水平,日照是其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性制约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125.
综合农作物产量预报、作物气象灾害评估、作物气候适宜度评估业务技术原理及预报员经验,按照农作物产量预报业务流程规范和需要,采用DELPH17.0+VB6.0二种语言综合开发,实现农作物产量气候影响与预报动态化、数据处理自动化.具有数据录入、产量分解、产量预测、灾损评估、气候适宜度、产品制作、系统管理七大功能模块,实用性强、推广价值高.  相似文献   
126.
当地下水开采引起地下水位埋深超过当地原生植被的适宜水位时就会诱发植被生态风险,对植被生态风险进行定量评价可以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采提供指导.以鄂尔多斯乌兰淖水源地为例,以大量的现状植被样方调查和水文地质调查成果为基础,选取高斯模型(基于植被数量生态学的生态关系模型)回归分析方法对乌兰淖水源地的地下水位埋深和植被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植被多度同地下水位埋深的数学模型并确定乌兰淖地区适宜生态水位,在此基础上建立以地下水位埋深为变量的植被生态风险评价指标.建立研究区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对拟选开采方案开采时段的流场进行预报,依据未来开采条件下地下水位的变化程度,对植被生态风险进行计算并分区.从评价结果来看,乌兰淖地区在规划开采条件下植被生态安全区和低风险区占70%以上,对于高中风险区依据各种植被的适宜生态水位提出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27.
The discovery of magnetotactic/magnetosensitive bacteria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Magnetotactic bacteria orient and migrate along magnetic field lines in aquatic habitats. The first  相似文献   
128.
GIS技术在果树适宜种植区域选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永泰县枇杷果树适宜种植区域选择为例,通过对数字高程模型进行地形分析,提取坡度、坡向、坡位信息,以及计算出避冻因子,采用GIS技术进行空间叠置分析,筛选出适宜种植枇杷的生态区域,研究GIS在果树种植中的应用,指导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29.
论述山间盆地地貌特征对城市建设形象和用地的质量等影响,以及不同成因类型的山间盆地中城市建设的地貌条件评价,建立山间盆地中各地貌区段的适宜利用模式,提出在山间盆地中进行城市建设布局时,应尽量利用山前台地这一地貌区。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