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52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91篇
海洋学   199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4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崂山顶、涧、沟、坡、麓、滩、岬一带巨砾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崂山的地貌景观十分复杂,形成众多的奇山异石.研究发现:更新世期间,崂山发生过多次古冰川作用,从水下到山巅都留下古冰川活动的印记.崂山的冰碛物具有不成层、无分选、杂乱无章、大小不一、由带有磨光面的、个体差别很大的和带有棱角的岩块、砂等堆积而成,部分冰碛物伸入海下.崂山古冰川冰碛物的堆积地貌主要有终碛堤、冰碛丘陵和侧碛堤三种类型.崂山古冰川侵蚀地貌有:(1)拖蚀(拔蚀)岩块;(2)磨光面;(3)古冰斗;(4)"刃脊"、角峰、哑口;(5)削断山嘴"U"型谷;(6)冰臼.崂山低海拔古冰川遗迹的发现,对研究崂山地貌演化和第四纪黄渤海陆架环境变迁,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2.
双平板式透空堤具有较为优越的消浪性能备受专家学者关注。目前关于其消浪性能的评价多采用透射波高法开展,仅考虑波高一个参数。本文采用透射波高法、波浪能量法和波能流法分别对平板式透空堤的消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波高、水深和周期三个参数的波能流法更加全面与深入。探讨了双平板式透空堤迎浪向与背浪向处波能流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相对板宽、位置参数和波高大小对波能流的影响较板间距和潜深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43.
鹅掌河泥石流对四川邛海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沉积作用在湖泊的演化和消亡过程中至关重要,洪水泥石流的淤积作用对我国西南地区广泛分布的构造断陷湖泊是一个普遍的环境问题.通过调查鹅掌河泥石流发育背景,人类的活动对泥沙进入邛海的影响和对比1988年与2003 年邛海水下地形图得出:在近30年的时间内,鹅掌河洪水和泥石流改沿固定河堤流入邛海,在湖底形成浊流,将更大量泥沙带到湖中.浊流在鹅掌河河口的水下扇陡坡上形成一水下冲沟,在湖底沉积区形成一条长2 km的水下堤.计算发现, 鹅掌河泥石流带入邛海的泥沙远大于一般土壤侵蚀产沙量,其中以1996,1997和1998三年泥石流输入的泥沙量最多.鹅掌河洪水和泥石流对邛海的影响以及水下地形、湖泊基本特征和湖泊环境的变化,应引起人们对邛海保护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44.
刘强  张刚  项立辉  张晓飞 《海洋通报》2017,36(5):561-567
基于近年来射阳港区水下地形数据和定点全潮水文观测资料,分析了双导堤建设前后冲淤变化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近6年来总体上以淤积为主,净淤积量约为65.23×106m3,年均净淤积速率约为7.9 cm/a;淤积区域主要分布于导堤两侧浅水区,侵蚀区域主要分布于导堤口附近。2008-2013年间研究区冲刷、淤积和相对稳定区域面积分别占15%、55%和30%。堤口东侧的SSW02站实测最大流速为1.54 m/s,北堤北部的SSW01站为1.4 m/s,无论是涨潮还是落潮,堤口均大于导堤北侧;导堤产生了沿堤水流和口门回流,改变了导堤两侧附近海域潮流方向并增大了口门处的沉积动力。研究区泥沙运动方式主要表现为波浪掀沙、潮流输沙;区域海流泥沙的沿程落淤和导堤挡流效应导致导堤两侧出现淤积,导堤产生的回流促使堤口冲刷和堤内泥沙回淤。导堤引起的局部流场变化是海底冲淤格局重新分布的主因。  相似文献   
45.
提出了一种将波浪中倾斜板问题等效化简为波浪中水平板单元组的方法,该方法建立在使用分离变量法求解水工结构边值问题的基础上,并使用伽辽金法精确求解连续边界条件,确定考虑衰减波态的速度势函数,从而求解没水倾斜板结构的消波性能。等效化简法计算精度于边界元法相当,且计算单元数量少、开销低。基于二维线性势波理论,对没水倾斜板式防波堤消波性能分析显示,没水板的倾斜角度、没水深度与板长是结构消波性能的控制因素:没水倾斜板防波堤的消波性能优于没水水平板防波堤的消波性能,随着没水板结构的倾斜角度增大,没水倾斜板结构的波浪透射系数显著减小,且长板优于短板,浅板优于深板;与前人的水槽实验对比显示,相对没水深度与波陡影响结构的消波性能,且波陡造成的波浪破碎贡献了显著的波能消耗。该结论对板式防波堤的结构配置、优化设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6.
开敞式滩海油田保滩促淤工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飞雁滩油田海区的海洋环境条件,试验研究了不同结构型式潜堤的稳定性和保滩促淤效果,对潜堤的保滩促淤效果和淤积速率进行了预测,对工程布置、潜堤结构方案、基础冲刷防护措施和潜堤顶高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7.
对透空管式防波堤的消浪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进行物理模型试验,深入探讨了管道防波堤的堤顶宽度、斜率、波陡对防波堤消浪效果的影响,得出了该结构的反射系数及透射系数与各影响参数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堤顶宽度为1.2Hm,斜率为1∶1.5的模型消浪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8.
王霜  陈建生  周鹏 《岩土力学》2015,36(10):2847-2854
对由弱透水黏土层、细砂层和强透水砂砾层组成的三层堤基进行了管涌发展的砂槽模型试验,为了便于观察分析,细砂层由各种颜色的细彩砂依次排列在砂砾石层上表面,通过改变彩砂层的厚度分析研究了不同细砂层厚度对管涌发生、发展机制及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三层堤基细砂层厚度的不同使管涌发生的临界水力梯度、涌砂量和通道发展的速度不同,与双层堤基有很大区别。临界水力梯度是由多种元素决定的,包括破坏土体的性质及其整体性等;细砂层的存在使流量在渗透变形初期对涌砂不敏感;在试验中发生的相同水位下多次间歇性涌砂,其原因一方面是颗粒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堵塞,另一方面是通道边界的土体失去支撑发生应力释放,抵抗力随着时间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49.
山东蒙山第四纪冰川组合遗迹的发现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山东蒙山地区南坡保存的丰富而清晰的第四纪冰川遗迹,重点展示了兰溪山谷的冰石河、侧碛堤组合,并对相伴产出的擦痕、磨光面、颤痕等冰川遗迹进行了调查与测量。同时对冰石河、侧碛堤的分布、规模、物质组成、岩石特征进行了介绍。根据侧碛堤的排列位置及砾石的风化程度,初步确定为末次冰期的冰碛遗迹;对山谷两侧磨光面上的擦痕进行了测量统计,显示谷壁磨光面上擦痕的长宽比具有10:1左右的比例规律;根据侧碛最大高度法(MELM),结合对于蒙山侧碛的调查,对蒙山雪线的高度进行了估算,初步估算蒙山南坡末次冰期时的雪线高度约为700 m左右。蒙山地区这些组合冰川遗迹的发现,为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研究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50.
渤海湾全新世贝壳堤与牡蛎礁:古气候与海面变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讨论了早全新世晚期以来渤海湾西岸贝壳堤平原成堤、西北岸牡蛎礁平原(及毗邻浅海区)建礁过程的同时性特征和气候变化与这一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堤、礁记录的相对海面变化。堤、礁大致同时发育,可分为6期,依次分别被寒冷事件5、4、3、2和1分隔。堤底板前、后缘高差大致对应3m的大潮差、礁顶板大致对应海平面。据二者分别重建了南部贝壳堤平原、北部牡蛎礁平原的相对海面变化:南部自7ka cal BP以来基本与现代海平面等高,小的波动在±1m之间,压实固结作用抵消了中全新世的相对高海面;北部中全新世的相对海平面位置因新构造和固结压实双重下沉作用的影响,已位于现代海平面2~3m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