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5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74篇
测绘学   275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67篇
地质学   255篇
海洋学   176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20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4年   2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仪器在较大波动幅度的影响下产生自动调零(电磁阀门开启),与地震信息混在一起,难以直接使用原始数据。合理消除自动调零带来的影响,还原真实情况,成为台站必须解决的问题。采用确定校正值的方法,力图还原为连续记录,结果发现:处理后的资料可以和另外一台没有调零动作的体积应变仪器的原始资料相符合。  相似文献   
152.
连云港近岸海域潮流垂直结构及其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存勇 《海洋通报》2012,31(4):391-396
根据连云港近岸海域夏冬季多站同步连续实测潮流资料,分析了不同季节、不同潮周期潮流垂向分布特征,并对实测潮流资料进行了准调和分析,进一步计算潮流椭圆要素,据此分析了潮流性质、潮流椭圆旋转率、最大流速流向及到达时间的垂向分布.结果表明,连云港近岸海域实测各层潮流在垂向上和季节上具有一定的差异,通常表层潮流最强,底层潮流较弱,夏季表底层大小差异比冬季明显.潮流性质属正规半日潮流,表征潮流性质的日潮流与半日潮流比值随水深的增加而变化,夏季表底层变化比冬季大.最大流速大小随深度增加而递减,夏季比冬季变化显著.最大流速方向随深度变化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底层最大流速到达时间比上层早,日潮流比半日潮流变化大.  相似文献   
153.
С��ȥ���������۷����ĶԱ��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С??????????о???????С????????????????????????Ч???????????????????????????5??С???????????????????????????????  相似文献   
154.
我国地质人才短缺问题已经呼吁了多年,地质行业从业人员学历偏低、在校地质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下降是目前地质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日前,浙江省地质调查院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通过联合办学和建立研究生实践基地的方式,为这一问题找到了实现双赢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5.
珠江河口咸潮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初 《热带地理》2013,33(4):496-499
咸潮只是河口偏于向陆一侧盐度较低(0.5~10)的那一部分盐淡混合或冲淡水体,不宜将河口“咸水”和海洋“盐水”等同或混为一谈;视“咸潮上溯”为“盐水入侵”欠当。咸潮上溯为河口自身物质的随潮运动,基本上是一种被动的行为。咸潮上溯之动力机理,与河口水、盐物质于一年、一月和一天中随潮在河口的进出、“排”“蓄”循环运动过程有关。小潮向中潮变化时期(一月中)及其初落时段(一天中),河口正处于由“蓄”(进)转“排”(出)阶段,其时表“排”(淡水)、底“蓄”(咸水),水体高度呈层,受异重流的影响,底部咸潮进一步上溯“冲刺”达盐度最大值。大潮向中潮变化时的压咸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6.
(三)平心而论,李陵此番走出居延的戈壁之战,本是一次对历史进程没有什么影响的战役,从军事学角度,至多是一次步兵与骑兵在大漠中交锋的特殊战例,进一步验证了步兵战车面对骑兵军团在野战中  相似文献   
157.
储层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导致水驱不均,不同大小孔隙(喉)之间形成优势渗流流动.在水驱开发中后期,剩余油高度分散在储层孔渗系统中难以启动,如何对孔隙尺度的水驱优势流动进行抑制的同时又确保不堵塞油流通道,使剩余油被高效采出,是当前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基础研究的主要方向.制作微观仿真储层孔隙结构与尺度的非均质性物理模型,开展了连续相驱替流体(聚合物溶液、交联聚合物凝胶)和微纳米柔性微凝胶颗粒水分散体系驱油机理的对比实验.实验表明,作为连续相的传统聚合物溶液依靠粘度无区分地增加大小孔隙中的流动阻力,从而赋予低渗层区小孔隙中的剩余油以驱动力,将这些剩余油携带采出,当粘度过大时,甚至难以启动剩余油;微凝胶颗粒分散液作为低粘水分散流体,其中的凝胶颗粒优先进入大孔隙,暂堵在喉道处并抑制相对大孔隙中的流动,同时注入水转向进入相对小的孔隙,将其中的剩余油活塞式推出,该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是不断重复的.本文从流度调整的角度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传统的连续相驱替流体是依靠提升注入水的粘度实现流度的调整,而微凝胶颗粒水分散体系是通过降低注入水的相对渗透率,并相对提高油相渗透率,从而实现对流度的高效调整.   相似文献   
158.
为明确煤系薄层砂岩储层油气富集区展布,利用"地质主因分析—测井图版界定—地震定量预测"研究思路,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Aih12井区八道湾组为例,分析研究区16口井183个岩心样品的粒度刻度(岩心—铸体薄片交互验证)—测井归位,比较不同粒度储层塑性岩屑体积分数及压实减孔效应,建立基于自然伽玛曲线的煤系砂岩储层定量评价图版并预测油气富集区。结果表明:粒度为煤系砂岩储层质量的关键控制因素,物性、含油性较优的高效储层主要为粒度较粗的(含砾)粗砂岩和(粗)中砂岩;根据砂岩界定标准(38GR≤80API)、高效储层界定标准(38GR≤51API),通过自然伽玛曲线反演实现砂地比、高效储层平面展布预测,综合适中砂地比、高效储层和良好烃源岩—储层沟通条件等油气富集要素,优选A-F共6块油气富集区,累计面积为44.8km2,为准噶尔盆地及其他盆地煤系砂岩高效储层定量评价及预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9.
喀拉通克铜镍矿床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同位素研究在喀拉通克岩体的地壳物质混染过程中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块状和浸染状矿石、斑点状和脉状矿石以及围岩中硫化物进行硫同位素测试,分析了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的硫同位素在硫化物中的富集状态,探讨了喀拉通克铜镍矿床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结果表明:块状矿石的同位素测定值与标准值之间的千分偏差δ(34S)为(-1.30~1.84)×10-3,浸染状矿石的δ(34S)为(-2.50~0.85)×10-3,脉状矿石的δ(34S)为(-1.54~3.00)×10-3,围岩中黄铁矿的δ(34S)为(-7.8~-3.3)×10-3;硫同位素在硫化物中的富集从大到小依次为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说明硫化物之间基本达到了硫同位素平衡;喀拉通克铜镍矿床的硫主要来自于地幔,只在岩浆熔离作用形成的浸染状矿石和岩浆后期热液阶段形成的脉状矿石以及晚期黄铁矿中有少量或局部地壳硫混染的痕迹;地壳硫的加入没有在岩浆源区发生,可能发生在岩浆上升并发生硫化物就地熔离的局部过程中,几乎不对硫饱和及硫化物的熔离产生影响;岩浆在地壳深部发生的橄榄石、铬铁矿等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有可能是促使硫饱和与硫化物熔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0.
<正>在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储量利用调查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全省储量利用调查工作有力有序推进,至2009年12月底,全省共投入矿区核查地质队伍14个,参加项目人员133人;完成420个矿区的核查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