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366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16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41.
642.
应用回归与自回归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浙江省某海港的吞吐量进行预测。选用增长函数Logistic曲线描述其长期趋势,并与残差的一阶自回归模型相结合,构造叠合模型作为港口吞吐量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643.
林承坤 《地理学报》1990,45(1):78-89
在长江口与杭州湾泥沙和河床演变研究的基础上,对上海港的选址与建设及上海港通海航道的治理与利用,提出了新的设想。  相似文献   
644.
针对港口自身的结构特点并融合专家知识,采用结构化分析方法,提出了基于黑板结构的产生式网港口识别模型。该方法突破了传统的仅从直线等几何特征出发建立模型并识别目标的局限性,体现港口的结构关系,是对结构模式识别方法的再次尝试。  相似文献   
645.
《河北国土资源》2007,(1):24-25
大力推进沿海地区开发开放,加快培育沿海经济隆起带,是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突破口和战略重点。加快整合秦皇岛港、京唐港、曹妃甸港、黄骅港四大港区资源。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港群体系。强力推进临港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和现代物流业,积极发展海洋经济。曹妃甸工业区,努力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示范区”。沧州临海工业区,成为拉动冀中南和朔黄铁路沿线发展的新引擎。秦皇岛临港经济区,成为环渤海经济带上的新亮点。[编按]  相似文献   
646.
内河港口是内河航运纽带的重要节点,评估内河港口的区位优势度对长江经济带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以2021年长江沿岸内河港口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源数据,结合长江内河港口辐射范围内的3个指标并对原模型进行改进,结合AHP-EWM模型计算长江经济带长江沿岸28个港口的区位优势度,研究结果显示:① 除重庆和武汉以外,江苏省以外的其他省份港口辐射范围内交通网络密度都比较低;从交通干线影响度来看,分布比较均衡且数值较为相近;而城市经济影响力的空间分布较为无序;② 根据区位优势度的高低以及空间分布得出长江经济带货运港口空间格局为“三中心,一组团”的空间格局;③ 将内河港口按长江岸线所属省份进行划分后发现:江西省3个港口区位优势度差异最小,但其优势度也整体偏低;安徽省与江西省类似;江苏省整体优势度较高且差异小,湖北省的优势度差异最大,表明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等问题且亟需改善。研究成果可对长江经济带内各个港口范围内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交通规划、港口选址等方面提供指导性意见帮助打通铁路、高等级公路进港“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647.
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及空间杜宾模型测度2001—2019年环渤海地区港口发展水平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港口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增长放缓或下滑的城市港口发展水平往往也较低,且港口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马太效应”。(2)环渤海地区港口发展水平对城市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较为显著,对本地和邻近城市经济均有明显的推动作用。(3)省域港口群港口发展水平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差异性,津冀港口群和山东港口群港口发展水平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辽宁港口群对城市经济增长则存在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4)在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多维要素中,劳动力和城市资本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仍然较大,人力资本要素的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648.
为促进我国新兴游艇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章总结游艇旅游业的概念和特征,分析世界游艇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基于此提出对我国的启示。研究结果表明:游艇旅游业是包含多种产业活动的全产业链,具有产业集聚、租赁船队垄断、利基市场、商业模式多样和时节性等特征;目前世界游艇旅游业的发展呈欧美地区占主导、游艇租赁业蓬勃发展、游艇港口经营本地化以及跨区域管理制度待改进等状况,且具有集群化、本地化、多元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未来我国应推进游艇租赁合法化,建设多层次游艇基础设施,加强游艇政策创新力度,丰富游艇旅游产品和培养游艇旅游业人才。  相似文献   
649.
张圣  王列辉 《地理学报》2022,77(10):2616-2632
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署,亚洲一体化进程进入新的阶段。作为一体化核心区的“亚洲地中海”港口间的互联互通随着时间变化有什么特点、贸易一体化进程中港口连通具有什么规律,均有待明确。本文利用1890—2008年航线数据构建长时段的航运网络,从港口功能和航线连通两个维度研究该区域的航运连通特征,并结合波特的钻石模型分析演化机制。主要结论为:① 从港口的联系强度和广度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前,日本港口崛起,二战后,新加坡和香港长期维持枢纽地位,中国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港口得到快速发展;② 从港口的中转功能看,二战前,各港口的转运能力差距不大,二战后,新加坡、香港和釜山先后成为三大中转枢纽;③ 长时段的港口联通经历航运线路松散布局(19世纪90年代—20世纪20年代)、航运网路形成与发展(20世纪30年代后)、多枢纽港提升(20世纪50年代起)、港口群聚发展(20世纪90年代起)4个阶段;④ 生产要素和管理者的政策促进港口长期稳定发展,需求条件和外部机遇推动港口繁荣,管理者的变化深刻影响港口组织模式,企业战略和港口间竞争影响港口连通性。长时段的演变规律表明,该区域港口网络从分裂到融合是大势所趋,少数港口因海陆地理位置优越,长期位列第一梯队,那些后期开发和非枢纽型港口要主动融入航运网络的一体化中去,充分发挥体制机制改革的效应。  相似文献   
650.
伴随着我国沿海港口发展规划的实施,港口建设规模迅速扩大,其对海岸线、海域资源占用的规模和强度也不断提高,港口航运用海问题及环境风险日趋增多,与其他类用海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对海洋环境、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形成较大压力。文章通过对我国港口航运用海的现状、发展趋势进行系统分析,对近几年我国港口航运用海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评价,提出了完善港口航运用海管理的相关建议,为进一步加强我国港口行业用海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