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3篇
  免费   422篇
  国内免费   522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256篇
地球物理   101篇
地质学   627篇
海洋学   103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85篇
自然地理   138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1年   1篇
  1950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3 毫秒
61.
罗会邦  陈蓉 《气象科学》1995,15(4):17-29
本文总结了“青藏高原大地形及西太平洋暖池势力强迫对东亚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专题五年来的主要研究工作。其中包括青世故高原东部大气热源的时间演变特征,夏半年高原热源异常对我国降水和北半球环流的影响;西沙海温变化特征及其与我南方降水的关系,北太平洋海温主因子特征及其与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变化。  相似文献   
62.
蒙古-鄂霍茨克成矿带中段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构造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鄂霍茨克成矿带是重要的金、稀有元素成矿带。作者将我国境内大兴安岭北部上黑龙江盆地和额尔古纳隆起区的砂宝斯金矿、小伊诺盖沟金矿等与俄罗斯赤塔州的达拉松、克留切夫等典型矿床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探讨该成矿带内金矿床的成因和形成的构造背景。研究表明,上述矿床均受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控制,矿床形成于西伯利亚地台与蒙古—华北陆块碰撞造山环境;我国上黑龙江盆地区与俄罗斯东后贝加尔地区同属蒙古—鄂霍茨克成矿带中段,以中温热液矿床为主,矿床类型主要为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63.
针对台湾海峡东岸台湾北部的海岸阶地进行调查研究,并与西岸福建东北部的海岸阶地进行分析比较;着重阐述台湾西北部4个海岸区域阶地的特性(阶序、分布、高度、崖差、构成等)及其变动情况(阶地抬升、变窄、延伸等);通过推断形成年代、测算隆升速率等,探讨研究区域的海岸线变化与构造升降运动,结果发现:台湾岛的海阶变化不仅受到海平面变动的影响,尚受到区域性地壳隆升的控制;福建沿海地区受蓬莱造山运动的影响极小,海岸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受到数次海平面变化的影响;福建沿海的隆升速率由北向南逐渐减少,总体上低于海峡东岸台湾岛的隆升率(平均2mm/a).该研究印证了:相对于台湾岛地区,福建沿海地区的地壳活动相对稳定,其海阶发育可能仅受到海平面变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4.
近年来在新疆巴喀勒萨依地区发现一套含少量火山碎屑岩的含铜砂岩地层,由于该地层位于近东西向的断裂夹块中,其含矿层位的确定就成了难题。在该地层中发现了一些腕足类、珊瑚、腹足类、植物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鉴定,时代属晚石炭世晚期。介绍了巴喀勒萨依地区晚石炭世伊什基里克组含铜砂岩剖面及铜矿特征,并获得铜资源量19 797 t,银铜资源量371 t,提出了该区铜、银富集在红色含铜砂岩中有机质聚集处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65.
鄂尔多斯西缘前陆盆地上古生界沉积相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培坤  纪友亮 《新疆地质》2005,23(2):152-157,i006
在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逆冲构造带上古生界进行了详细的沉积相研究.分析出该地发育了6种沉积相,分别为碳酸盐潮坪相、障壁砂坝-泻湖相、河口湾相、三角洲相、河流相、湖泊相.并按上古生界识别出的2个二级层序,推测出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特征,总结出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地区,晚古生代沉积演化经历了拗拉槽再活动背景下的裂谷海湾充填、陆表海充填和内陆坳陷充填3个发展阶段.并结合构造、物源供给、海侵、古气候等条件分析了鄂尔多斯西缘前陆盆地上古生界沉积相演化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66.
新疆昆仑山中部库牙克地区,处于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结合部位,一些重要构造线均交会于此,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关键在于库牙克断裂。1:20万区域化探最新成果显示,库牙克地区绝大多数元素两分性特征突出、南北差异明显,北部整体富集MgO、K2O、Na2O、Al2O3、CaO、Cr、Ni、Co、V、Ti、Au、La、Be,而贫Hg、As、Sb、B、Li,南部正好相反。两者之间的分界线从东向西依次对应于阿尔金断裂西段、库牙克断裂、阿什库勒断裂和康西瓦断裂东端。因此,从地球化学角度对库牙克断裂的延伸进行了推断,提出库牙克断裂东连阿尔金、西经阿什库勒与康西瓦断裂相接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67.
根据近海深度浅、热容量小的特点,建立了一个一维能量平衡模式,对东中国海年平均海温进行了模拟。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了平均海温的经向分布与纬向分布情况,结果与观测基本相符。同时还检验了模式对海温年际变化的模拟能力,得到了较好的结果。最后简要分析了能量平衡模式应用在近海上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68.
徐忠峰  钱永甫 《高原气象》2005,24(4):570-576
利用1954-1998年NCAR/NCEP再分析资料及同期我国160个测站月降水资料,分析了热带地区100hPa东风与华北夏季降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从春季到夏季,东风强度与华北夏季降水具有显著而稳定的正相关关系。(2)弱东风年夏季,印度洋及印度次大陆表面温度均为正异常,然而赤道印度洋地区的正异常明显强于其南北两侧。海温异常的这一分布特征,一方面使得100hPa东风减弱;另一方面使得南亚地区海陆热力对比减弱,导致南亚夏季风偏弱,进而造成由该季风区向华北地区的水汽输送减少,华北地区干旱。  相似文献   
69.
渤海湾盆地北部奥陶纪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渤海湾盆地北部主要包括黄骅坳陷、沧县隆起、冀中坳陷和下辽河坳陷,区内奥陶系厚 6 0 0~ 80 0m,主要由石灰岩和白云岩组成。下奥陶统分为冶里组和亮甲山组,中奥陶统分为下马家沟组、上马家沟组和峰峰组,上统缺失。其中下马家沟组、上马家沟组和峰峰组又进一步划分为下段和上段。早奥陶世冶里期和亮甲山期,本区以局限海环境为主,其内散布着一些潮坪和滩。中奥陶世,本区岩相古地理面貌变化旋回极为明显,下马家沟期早期潮坪广布,晚期以局限海为主;上马家沟期早期又是潮坪广布,晚期以开阔海为主;峰峰期早期潮坪广布,晚期又以开阔海为主。在奥陶纪,本区经历了 4个大的海侵-海退旋回,其中上马家沟期晚期是本区乃至整个华北地台的最大海侵期。  相似文献   
70.
华南晚二叠世克氏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二叠世是否出现 克氏蛤(Claraia), 是个有争议的问题, 经研究认为Claraia已在晚二叠世早期出现. 对假克氏蛤(Pseudoclaraia)和类克氏蛤(Claraioides)属征的研究以及与Claraia的比较表明,属级特征上三者基本相同. 根据命名优先律, PseudoclaraiaClaraioides应归入Claraia. 华南晚二叠世Claraia生活在次深海大陆斜坡中下部的低能静水中, 营表栖足丝附着、具一定游泳能力的生活方式. 对克氏蛤演化关系的研究表明, 三叠纪的克氏蛤是由二叠纪克氏蛤演化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