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6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58篇
海洋学   184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21.
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ormone sensitive lipase,HSL)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是脂代谢的关键酶,肌肉和肝脏是鱼类脂代谢的主要场所。为研究饥饿过程中这两种酶的作用,本实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以及ELISA技术检测了在35 d饥饿过程中这两种酶在大黄鱼肌肉和肝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饥饿胁迫显著降低大黄鱼肌肉和肝组织中脂肪含量,以及脂肪合成关键酶ACC mRNA表达水平(P<0.05);显著提高脂肪分解关键酶HSL mRNA表达水平(P<0.05)。饥饿胁迫对肌肉和肝组织中HSL和ACC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肌肉和肝组织HSL (相关系数r分别为0.598 2和0.539 6)以及肌肉组织ACC酶活性(r=0.677 7)与对应mRNA表达水平呈中度正相关(0.5 < r < 0.8),但ACC酶活性在肝组织与其对应的mRNA表达量呈负相关(r=-0.374 0),提示饥饿胁迫对大黄鱼HSL和ACC的表达存在翻译前和翻译后两种水平的调控。本研究结果可为研究饥饿胁迫对大黄鱼脂类代谢分子层面的影响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2.
孙伟  宋金明 《海洋科学》1999,23(1):58-60
对冠状血管扩张药-六硝酸甘露醇脂的性质及其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讨论,采用六甘酯-苯酚二磺酸显色体系进行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表明,本法操作简单,显色稳定灵敏,对含六甘酯93.0%的样品测定9次其标准偏差为0.74,相对标准偏差0.80%,适用于生产质量检测和建立药典规范方法。  相似文献   
123.
异硫氰酸苄酯(BITC)的抑菌试验表明:BITC对3种海洋细菌(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T108株,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E204株和异单胞菌Altermonas.sp.E113株)的完全抑制浓度分别为4.0,1.0和2.0mg/L,50%抑制该3种海洋细菌生长(相对生长率)的浓度分别为2.67,0.37和0.44mg/L。  相似文献   
124.
利用可提取性磷脂表征沉积物中微生物的生物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GC-MS技术,分析了深圳大亚湾大鹏澳及厦门岛南岸海域沿岸几个站位沉积物中可提一磷脂酯结合态脂肪酸的含量和组成成份;同时采用吖啶橙荧光染色计数法测定了这些的中细菌的丰度、重担一。结果表明,在这些沉积物中细菌的生物量与磷脂酯结合态脂肪酸的组份的含量有着正相关关系。说明在环境生态研究中,可提取性磷脂作为海洋和河口沉积物中微生物生物量的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5.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探讨了应用于造纸行业中具有一定取工的淀粉磷酸单酯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26.
微晶白云母活性填料的铝酸酯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微晶白云母为研究对象,铝酸酯DL-411-D为改性剂,研究探讨微晶白云母铝酸酯表面改性工艺务件及其表征方法。经粘度和红外光谱研究证实粘度测试法是确定铝酸酯改性微晶白云母偶联剂用量的有效方法;铝酸酯偶联剂改性微晶白云母工艺简单,偶联剂用量低,不需使用稀释剂,成本低,效果好;改性后的微晶白云母在有机介质中的分散性得到显著提高,因而可大幅度提高其在高聚物中的填充量,降低复合材料的成本。实验结果还表明,铝酸酯改性微晶白云母后,没有发现化学结合的新证据,而更多地显示出物理包覆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7.
以巢湖优势种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鱼腥藻(Anabaena sp.)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温度(35、25和10℃)对这两种藻生长特性和胞外有机物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铜绿微囊藻和鱼腥藻的藻细胞密度、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胞外有机物浓度影响显著.25℃是铜绿微囊藻和鱼腥藻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最高细胞密度分别达到3.12×107cells/ml和2.03×107 cells/ml.不同温度下两种藻的碱性磷酸酶活性特征,证实了高温对鱼腥藻生长的抑制和低温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胞外有机物释放总量受蓝藻生物量和单位细胞有机物释放速率的影响.铜绿微囊藻的溶解性有机碳和胞外总多糖释放量在25℃最高,最大值分别为49.28和38.46 mg/L;而鱼腥藻在35℃时释放量最高,最大值分别为45.82和40.60 mg/L;10℃条件抑制了两种藻的生长及胞外有机物的释放.鱼腥藻胞外多糖含量在35℃培养条件下最高,而铜绿微囊藻在10℃条件下最高,说明不利的生长条件会促进蓝藻胞外多糖的分泌.三维荧光图谱分析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和鱼腥藻胞外有机物以类蛋白质和类腐殖酸为主,温度主要影响藻细胞胞外有机物浓度,而对有机物种类组成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8.
张萍  冯婧  李哲  郭劲松  肖艳  刘静 《湖泊科学》2015,27(4):629-636
三峡水库汛末蓄水后易出现支流回水区磷累积现象,并在冬季末期常出现硅藻水华现象.为研究汛末蓄水的磷积累与冬季末期硅藻水华的相互关系,分析2013年1 3月三峡澎溪河高阳平湖库湾水体中碱性磷酸酶活性、磷形态的转化和藻类生长的协同过程.结果表明,总碱性磷酸酶活性(TAPA)及其最大反应速率(Vmax)、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活性(PAPA/Chl.a)及PAPA与TAPA的比值(PAPA/TAPA)随着时间推移总体呈先增加后减小而后再增加减小的双峰趋势,分别在2月中旬和3月中旬达到峰值.根据冬季末期水华暴发程的特点将其分为Ⅰ、Ⅱ、Ⅲ、Ⅳ4个阶段.Ⅰ阶段为诱导期,水体活性磷主要来自藻类碱性磷酸酶分解的有机磷,藻类对磷过度摄取.Ⅱ阶段为过渡期,温度低,水体碱性磷酸酶活性相对较低.Ⅲ阶段为水华时期,水中碱性磷酸酶主要来源于细菌,叶绿素a浓度达到最大,溶解态反应性磷浓度达到最低;Ⅳ阶段为水华末期,水体叶绿素a浓度逐渐下降,溶解态反应性磷浓度回升,水中碱性磷酸酶主要来源于细菌.  相似文献   
129.
过氧化氢酶在植物生理生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简便、快速、准确地测定植物过氧化氢酶活性,进行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烟苗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过氧化氢酶活性所需试剂种类少、操作简单、测定快速。标准曲线相关性好,样品测定重现性好,加标回收率高,测定结果与高锰酸钾滴定法呈极显著相关,说明方法准确可靠。本方法稳定时间至少在5 h以上,稳定时间长有利于大批量的样品分析测定。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标定过氧化氢浓度与高锰酸钾滴定法无显著差异,说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直接标定过氧化氢浓度可行,既可简化操作和节省时间,又能降低分析测试成本。因此本研究为植物过氧化氢酶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稳定可靠、成本低廉的分析测定方法。对两种烟苗叶片的测定表明,楚雪26烟苗叶片的过氧化氢酶活性高于楚雪14,烟苗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呈上半叶>全叶>下半叶,说明烟苗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受不同烟苗品种影响,且过氧化氢酶在烟苗叶片分布并不均匀。  相似文献   
130.
纳米银广泛用于抗菌材料、医疗设备和其他抗菌产品。在纳米银产品的生产、运输、消费和处置过程中,纳米银将不可避免地释放到自然环境中,而水生生态系统是纳米银在自然界中重要的汇之一。本文以青岛近海为研究对象,采集现场海水进行实验室模拟培养,通过测定(48 h)不同浓度纳米银(0.5、5和50 mg/L)短期暴露下对表层海水中浮游细菌死亡率、蛋白质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及氨肽酶活性的变化,研究纳米银对近岸海区浮游细菌生长和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纳米银胁迫下细菌生长和活性受到显著抑制(P<0.05),高浓度组在培养4 h后死亡率达到最高值88.20%,随着暴露时间延长,纳米银胁迫组活细菌数量缓慢恢复、死亡率逐渐减小;纳米银对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氨肽酶活性的抑制效应分别在培养4和8 h后达到最高,分别为8.58%和32.55%,在培养16 h后,酶活性开始缓慢上升,表现出对纳米银胁迫的适应性;纳米银组的蛋白质含量在培养8 h后达到最低,相比于对照组降低了29.80%,在培养后期同样有所升高,蛋白质含量接近于对照组。由此可见,纳米银对青岛近海浮游细菌的生长和活性都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不同浓度纳米银对细菌的抑制效应不同,纳米银浓度越高,抑制效应越明显(P<0.05),具有明显的浓度梯度效应;在培养后期,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氨肽酶活性都有恢复,蛋白质含量上升,细菌死亡率下降,表明细菌对纳米银胁迫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