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揭示链状裸甲藻(Gymnodinium catenatum)对不同氮源和磷源营养条件的适应机制,通过在不同营养盐浓度和形态条件下对链状裸甲藻进行一次性培养,探究了氮源、磷源对链状裸甲藻生长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链状裸甲藻可在多种形态氮和磷的条件中生存,其中链状裸甲藻在氮浓度0~800μmol/L范围内对NH4Cl的亲和性最高,在磷浓度0~32μmol/L范围内对三磷酸腺苷(ATP)的利用能力最低。不同氮形态处理组中,培养初期谷氨酰胺合成酶在NH4Cl为氮源的条件下活性表达最强;培养中后期,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脲酶在尿素为氮源条件中表达最高,而各处理组中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均较低,表明链状裸甲藻在低硝酸盐环境中没有竞争优势。不同磷形态处理中,各组碱性磷酸酶活性随培养时间先升高后降低,酸性磷酸酶活性(除ATP处理组外)逐渐降低。ATP为磷源的处理组具有最高的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其他三个处理组酶活性表达相似。研究发现不同氮源和磷源显著影响链状裸甲藻的生长,藻细胞可通过调节谷氨酰胺合成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对不同形态营养盐进行利...  相似文献   

2.
海水胞外酶活性可以指示有机物的分布特征以及微生物的营养状况。我们测定了2017年3月25日至4月15日黄海和东海44个大面站以及2018年4月28日至29日胶州湾湾口附近海域10个站位表层海水中的8种胞外酶活性并研究了其分布特征。2017年春季黄、东海表层海水中碱性磷酸酶和脂肪酶活性较高,高值区出现在苏北沿岸和南黄海中部,碱性磷酸酶与磷酸盐浓度之间呈正相关。其余6种酶(肽酶、几丁质酶、纤维素酶、α-D-葡萄糖苷酶、β-D-半乳糖苷酶、木糖苷酶)活性高值区出现在长江口以东的外海,东海的β-D-半乳糖苷酶、木糖苷酶平均酶活性显著高于黄海。8种酶活性平均值排列顺序由大到小为:碱性磷酸酶、脂肪酶、肽酶、几丁质酶、α-D-葡萄糖苷酶、β-D-半乳糖苷酶、纤维素酶、木糖苷酶,其中α-D-葡萄糖苷酶和β-D-半乳糖苷酶的活性基本一致。2018年春季胶州湾附近海域海水中碱性磷酸酶、脂肪酶、木糖苷酶活性分布为近岸高于远岸,几丁质酶活性为近岸低于远岸。8种酶活性平均值排列顺序由大到小为:碱性磷酸酶、脂肪酶、肽酶、木糖苷酶、α-D-葡萄糖苷酶、β-D-半乳糖苷酶、几丁质酶、纤维素酶,其中几丁质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基本一致。黄海的碱性磷酸酶和脂肪酶平均酶活性均显著高于东海和胶州湾附近海域。糖类水解酶(几丁质酶、纤维素酶、α-D-葡萄糖苷酶、β-D-半乳糖苷酶、木糖苷酶)平均酶活性在黄海最低。本文的结果对于理解中国近海海水有机碳的分布、浮游植物及异养细菌对有机碳的降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微生物多糖剂量效应在水产动物对不良环境刺激反应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从南极冰海水中分离得到的南极细菌Pseudoalteromonas sp.3-3-1-2产生的胞外多糖,采用注射不同浓度的胞外多糖溶液的方式处理刺参,定期记录其生长状况并测定体腔液免疫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南极细菌胞外多糖处理后的刺参保护率升高,即较高浓度(4mg/mL)的细菌多糖可以有效降低刺参的死亡率。细菌多糖可以降低体腔液中MDA含量,虽然体腔液ACP、CAT和SOD活性在处理前期有所受到抑制,但是试验后期细菌多糖处理明显增强了上述免疫酶活性,以保护细胞免受氧自由基诱导的氧化损伤。处理过程中刺参体腔液的溶菌酶活性降低,但是细菌多糖的处理减弱了溶菌酶活性下降的幅度。此外,与2mg/mL处理组相比,4mg/mL处理组对刺参体腔液免疫酶的促进作用稍弱,但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极地细菌胞外多糖可对刺参产生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从而提高刺参逆境下的生长活力。  相似文献   

4.
海洋浮游细菌生长率和被摄食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武昌  赵丽  陈雪  赵苑  董逸  李海波  肖天 《海洋科学》2016,40(5):151-158
海洋浮游细菌利用海水中的溶解有机碳合成自身物质,是海洋浮游生态系统的二次生产者。微型浮游动物是细菌的主要摄食者,也是细菌生产向较高营养级传递的中介。研究海洋浮游细菌的生长率和被(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对理解海洋浮游生态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利用改变海水中生物类群组成(或功能)的培养方法研究海洋浮游细菌生长率和被摄食率的历程和现状,为我国的同类研究提供借鉴。改变海水中生物类群组成(或功能)进行培养的方法有海水分粒级培养、海水稀释培养和添加选择性抑制剂培养。这些方法各有其局限性,应用并不广泛。细菌及其主要摄食者异养鞭毛虫群落在自然海区和实验室内都有生长周期,鞭毛虫的生长周期落后于细菌,因此细菌的生长率有时会小于被摄食率,有时会大于被摄食率。我国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落后,应值得引起重视,建议从海水稀释培养法入手开展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5.
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P)是浮游植物在磷胁迫状态下表达的一种水解有机磷源的胞外酶,可用于指示海区浮游植物的磷胁迫状态。本研究于2013年7月,对秦皇岛近海抑食金球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褐潮发生期间浮游植物的碱性磷酸酶活性(AP activity,APA)进行研究,结合其他理化参数,分析藻华发生时浮游植物的磷营养状态及其对海水中磷源的水解与利用情况。结果表明,褐潮发生时,抑食金球藻细胞密度高达108个/L,溶解有机磷(Dissolved organic phosphorus,DOP)成为浮游植物生长利用的主要磷源。抑食金球藻的细胞密度受到海水中NO3–、DOP、溶解无机磷(Dissolved inorganic phosphorus,DIP)浓度等的显著影响。浮游植物大量表达AP水解DOP,平均APA高达217.72 nmol/(μg·h)±90.86 nmol/(μg·h)(350.44 nmol/(L·h)±130.57 nmol/(L·h)),且APA随浮游植物生物量增大而显著增加。该结果表明抑食金球藻褐潮发生时,海区遭受严峻的磷胁迫甚至限制。磷源,尤其是有机磷源的可利用性可能在秦皇岛海区抑食金球藻褐潮的发生和维持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菌-藻相互作用下胞外酶活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报道了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塔马亚历山大藻 (Alexandriumtamarense)与几株海洋细菌之间的生态关系。实验表明 ,在培养前期 ,培养液中的营养成分尚足以维持藻类和细菌的生长 ,细菌的加入是胞外酶活性升高的主要原因所在 ;在培养的后期 ,混合培养液和藻对照培养液中胞外酶活性持续升高。A.tamarense在单独培养下 ,其胞外酶活性从第12天起才有明显的提高 ,第16天增加较快,达到0.104μmol/(L·h);至第20天藻体衰败时 ,胞外酶活性达到最高水平 ,为0.385μmol/(L·h)。Z7 细菌单独培养时 ,其胞外酶活性在单独培养的2d后有一个高峰值0.133μmol/(L·h)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 ,其酶活性逐渐降低。细菌Z7 和Z10 与A.tamarense共培养下 ,两者胞外酶活性变化趋势相似。  相似文献   

7.
为加深对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和海洋生态系统功能的认知,并为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文章综述海洋中碱性磷酸酶及其活性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展望。研究结果表明:碱性磷酸酶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细菌,通常根据滤膜孔径等进行分类,对于海洋碳、氮、磷循环和调节生物群落组成具有重要意义;碱性磷酸酶活性通常采用水解荧光模拟底物法定量研究,并在全球海洋范围具有一定的水平、垂直和季节分布特征,影响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典型环境因子包括太阳辐射、海水温度、河流输入、上升流、溶解态有机磷、溶解态无机磷、溶解态无机氮、金属离子以及病毒裂解、浮游动物捕食和排遗作用等。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估缺氧对大弹涂鱼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模拟缺氧环境(溶解氧1.5±0.11mg/L),探究急性缺氧(1h,3h和6h)对大弹涂鱼缺氧相关基因表达、蛋白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6h缺氧过程中,对照组实验鱼肝脏中缺氧相关基因表达、蛋白含量和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缺氧处理组实验鱼肝脏中缺氧诱导因子(HIF)、葡萄糖转运体、脯氨酰羟化酶和Bcl2/腺癌E1B19KD交互蛋白3基因的表达量和蛋白含量在6h处理时间内逐渐上调,但肿瘤抑制蛋白p53基因的表达量和蛋白含量在1h时显著最高;缺氧处理组实验鱼肝脏中乳酸脱氢酶、柠檬酸合酶和丙酮酸激酶活性逐渐下调,在6h时达到最低;但肝脏中葡萄糖激酶和磷酸果糖激酶活性在3h时显著增加,随后逐渐降低,在6h时达到最低;在整个缺氧过程中,缺氧处理组实验鱼肝脏中缺氧相关基因表达、蛋白含量和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表明,HIF信号通路在缺氧应答中被激活;缺氧胁迫会抑制鱼类需氧代谢的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选择连云港近海临洪河口河心浅滩沉积物,采用不同浓度毒死蜱和重金属于室内培养,研究了毒死蜱和重金属对沉积物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酶活性及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碱性磷酸酶活性受毒死蜱影响显著,峰值出现在10-200mg/kg浓度区间,培养第三周时V_(max)显著下降,酶活性抑制作用最显著。2)毒死蜱对过氧化氢酶激活作用的峰值出现在50mg/kg处。培养三周,过氧化氢酶活性逐渐回归正常值。3)Cd处理对沉积物碱性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抑制作用显著,明显强于Pb处理以及Cd、Pb复合处理,而Pb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Cd对两种酶的抑制作用。4)酶活性可以用来指示沉积物的早期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10.
海水中碱性磷酸酶活力的测定及其在磷的循环中的作用初探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建立了海水介质中浮游植物、细菌及游离态三种碱性磷酸酶活力的分光测定法。在厦门西港海域及实验生态中分别测定了这三种碱性磷酸酶的活力;同时采用~(32)P示踪法探讨了碱性磷酸酶对小球藻直接利用溶解有机磷(DOP)的影响。结果表明,浮游植物体的碱性磷酸酶活力占主导地位;当水体溶解无机磷降低到一定浓度时,浮游植物体碱性磷酸酶活力可突增,它提供了浮游植物直接利用DOP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低盐度急性胁迫对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 esculenta)的影响规律,研究可口革囊星虫对急性低盐度胁迫的响应机制,本试验先通过急性毒性试验确定可口革囊星虫96 h内对低盐度的耐受范围,再选取96 h最小死亡率盐度,研究该盐度急性胁迫下可口革囊星虫(平均体质量0.85±0.07 g)体质量、体壁含水量、Na~+/K~+-ATP酶活力以及酸碱磷酸酶活力在96 h内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本试验盐度3.0~7.0范围内,可口革囊星虫24 h的最大死亡率盐度是3.0,可口革囊星虫96 h的最小死亡率盐度为7.0;可口革囊星虫死亡率随盐度降低逐渐升高,但相同盐度下随着时间延长,可口革囊星虫死亡率基本不变,可口革囊星虫96h内能耐受的最低盐度是7.0;在低盐度7.0胁迫下,可口革囊星虫体质量和体壁含水量在12 h内显著增大(P0.05),12 h后趋于平稳(P0.05);Na~+/K~+-ATP酶活力也在6 h内显著升高至最大值(P0.05),6 h至12h又显著降低(P0.05),此后稳定在高于对照组水平;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变化趋势与Na~+/K~+-ATP酶活力类似,均是先显著升高(P0.05)后显著降低(P0.05),最后稳定在高于对照组水平。以上研究表明,可口革囊星虫能够通过Na~+/K~+-ATP酶、酸碱磷酸酶等渗透和免疫相关的生理调节机制,迅速响应低盐度环境,其对低盐度有很强的适应力和耐受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氨氮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的急性毒性及不同浓度的氨氮溶液(22、47.5、102和220 mg/L)对其体内六种免疫酶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氨氮浓度越大,其毒性作用越强,方斑东风螺死亡率越高;500mg/L氨氮处理组于24h便出现(20.3±2.1)%死亡率,并且96h后存活率降为0。而相同条件下,随试验时间的延长,方斑东风螺死亡率也越高。氨氮浓度和处理时间均对方斑东风螺免疫酶活力有显著的影响(P 0.05)。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CAT和AKP活性均表现出"诱导-抑制"的趋势, ACP和T-SOD活性表现出"抑制-诱导"的趋势, CSH-PX活性呈现"诱导-抑制-诱导"的趋势,而氨氮对处理个体POD活性的影响整体表现为抑制作用。可见,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会对方斑东风螺免疫酶活性产生较大的影响。本研究从生态现象和生理指标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氨氮对方斑东风螺个体的致毒特性,将对方斑东风螺的养殖具有实用意义,同时丰富了氨氮对贝类毒理实验免疫性能层面的基础数据,并为其他贝类氨氮胁迫实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哈维氏弧菌对条纹斑竹鲨4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对条纹斑竹鲨(Chiloscyllium plagiosum)进行病原接种试验,分别在4、8、12、24、48、72、96h后测定肝脏、脾脏、鳃及血清的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血清中溶菌酶(lysozyme,LSZ)的活力.实验结果表明:对照组条纹斑竹鲨的这4种酶的活力呈现出明显的组织差异性,血清中SOD活力为124.32 U/cm3,显著高于其他3种酶的活力;其他组织中3种酶的活力由高到低依次为SOD、ACP、AKP.在实验组条纹斑竹鲨被感染4~72h期间,血清中SOD活力明显下降,ACP活力持续下降,感染96h后除LSZ外,其他3种酶的活力都呈回升趋势;其他组织中ACP与AKP活力变化均为被感染4h后下降,12h后明显回升,SOD则在被感染4h后活力上升,而后下降,96h后回升.这4种酶的活力的变化主要是应激作用与非特异性免疫防御作用共同作用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The enzymatic activity of alkaline phosphatase (APA) was studied in the transition zone between the African upwelling system and the open ocean waters of the Canary Islands region. This region is recurrently dominated by the presence of upwelling filaments that may transport nutrient-enriched waters out into the open ocean before nutrients become exhausted by plankton. Turnover rates by APA were generally low in the whole region, but detectable in all the measurements carried out. On average, turnover rates were higher in the upwelling stations, and APA in those waters seemed to be mainly generated by heterotrophic bacteria to supply easily assimilable organic C. APA outside the upwelling area showed an inverse hyperbolic relationship with increasing phosphate, suggesting the presence of both constitutive and Pi-inducible APA. In these offshore waters, a threshold of 0.1 μM of phosphate could be defined for the regulatory function of Pi on APA. Thus, APA in nutrient-poor waters seemed to be induced to compensate for Pi-deficiency. Turnover rates in the filaments showed basal (probably constitutive) levels, whereas they increased in the surrounding waters, where phosphate concentration presumably did not satisfy plankton P-demands. The fertilising effect of the filaments and associated cyclonic eddies extended to at least 175 km offshore, where basal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ies were still found. The magnitude of this effect depends probably on the intensity of upwelling events and the degree of recirculation of filament water back to the coastal jet.  相似文献   

15.
The number and lipolytic activity of neustonic and planktonic bacteria inhabiting estuarine Lake Gardno were determined. Lipolytic bacteria were very numerous in investigated layers of water, accounting for 10–88% of the total number of culturable heterotrophic bacteria.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the decomposition of individual lipid substrates by bacteria. The highest percentage of neustonic and planktonic strains were able to hydrolyse tributyrin and Tween 85. The least numerous bacteria group was microflora hydrolysing Tween 20 and Tween 40. The activity of lipases synthesized by bacteria from the subsurface layer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lipases produced by bacteria isolated from the surface layers. A significant effect of salinity on the activity of lipases has been shown.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不同低氧水平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设置溶解氧为0.5 mg/L和2.0 mg/L的低氧海水环境,以溶氧水平为7.0 mg/L的天然海水为对照组,研究了低氧胁迫对菲律宾蛤仔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氧胁迫的时间越长的条件下,乳酸脱氢LDH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力逐渐降低,而碱性磷酸酶AKP活力逐渐增大;对于相同的酶,对照组的酶活力高于处理组的酶活力;在溶氧DO越低的情况下,菲律宾蛤仔的死亡率越高。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重金属Hg对锦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异养细菌的主要代谢酶的影响,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锦州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Hg开展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利用平板扩散法测定了9个站位沉积物中异养细菌四种水解酶活性。结果显示:锦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严重,Hg的含量和潜在生态危害河口最为严重,向外逐步递减,表明本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Hg主要由陆源输入;表层沉积物中异养细菌水解酶活性与抗性异养菌比例均表现为西南部河口区高于东北部外海海域,与重金属Hg的含量分布及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基本相似,这表明长期高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改变了锦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异养菌的生理代谢过程,在生理或遗传物质上对重金属产生了一定的抗性;磷酸酶、蛋白酶、脂肪酶与沉积物中Hg的含量具有显著正相关性,说明其对重金属Hg较为敏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反映锦州湾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Hg污染状况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