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4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95篇
测绘学   267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234篇
地质学   292篇
海洋学   95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77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利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内部资源,在FPGA中实现了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2.
针对电提取离子法找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强调建立“参照系”采样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以“提取系数”作为成果评价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3.
作为《河南省黄淮平原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重要组成部分的杞县示范区农业地质调查野外调查及采样工作日前顺利结束,为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开了个好头。  相似文献   
104.
本研究利用核糖体大亚基5'端序列PCR-RFLP以及转录单元内间隔区(Internal TranlsclqIbed Sppacer,rr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对福建东山岛附近海域3种优势种类造礁石珊瑚共生藻进行了分子系统分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PCR-RFLP分析发现东山岛附近海域3种优势种类造礁石珊瑚共生藻都属于C系群共生藻,而ITS序列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东山岛附近海域3种优势种类造礁石珊瑚共生藻都属于C1亚系群.研究结果表明ITS序列进化速度快,适合于造礁石珊瑚共生藻属亚系群水平的鉴定.而东山岛附近海域造礁石珊瑚共生藻的多样性低,暗示东山岛附近海域造礁石珊瑚共生藻共生系统面对外界环境压力的适应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105.
页岩气是一种新的能源矿产,具有巨大的勘查开发潜力,现已成为全球油气勘探的一个新领域。采样测试作为一种勘查手段,在页岩气气藏岩性、成因来源、赋存形式、成藏特征、成藏条件、含气量等方面的研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页岩气的勘查开发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页岩气资源评价等勘查中,正确采集测试样品、合理选定测试项目和测试方法、有效运用采样测试这一勘查手段,是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6.
青海大柴旦断裂古地震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卫星影像解译发现,青海海西地区大柴旦东侧山前洪积扇上发育了一条影像特征清晰、连续性较好的活动断裂带,被称为大柴旦断裂。野外追踪调查确认该断裂为一条总体走向NNW(340°左右),长度约125km的活动断裂带。该断裂属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晚第四纪构造活动具挤压逆冲特征兼右旋走滑分量。山前冲洪积扇保存有多级较小的断层陡坎、断层沟槽和冲沟右旋等断错地貌现象。利用差分GPS技术对断层陡坎进行测量,单条小陡坎的高度一般为0.5~1m,多条陡坎组合累积高度为3~5m。通过对2个天然古地震剖面和3个探槽剖面进行综合分析,最前缘的主控断层为逆冲断层,后缘表现为张性正断层的组合形式,断裂新构造活动具有逐渐向山前扩展的特征。根据样品14C测年结果大致确定了5次古地震事件,其中全新世以来有4次;古地震时间具有准周期性,其复发间隔约为2 000年。最近一次古地震事件的离逝时间是(1 935±60)a B.P.之后,说明大柴旦断裂离逝时间与复发间隔较接近,地震危险性比较高。  相似文献   
107.
王乐洋  李志强 《测绘学报》2021,50(7):863-878
本文将Bootstrap方法引入非线性模型精度评定理论中,通过对原始样本值或因变量的残差向量进行重采样,以获取自助样本的方式代替复杂的求导运算,给出了Bootstrap方法解决非线性精度评定问题的完整算法.针对Bootstrap方法中对模型随机项的等概率采样,通过获取采样过程中随机变量的经验分布函数,提出了加权采样策略,并分别给出了将改进方法用于非线性模型精度评定中的详细计算步骤.通过案例研究分析表明:重采样观测值的Bootstrap方法和重采样残差的Bootstrap方法能够得到比近似函数法、Jackknife法更为合理的参数标准差,具有更强的适用性;而加权采样的重采样观测值Bootstrap方法和加权采样的重采样残差Bootstrap方法能够获取更加精确的精度信息且更具优势,从而验证了将Bootstrap方法用于非线性精度评定及本文改进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8.
成飞飞  付志涛  黄亮  陈朋弟  黄琨 《测绘学报》2021,50(10):1380-1389
为解决全色与多光谱遥感影像融合中脉冲耦合神经网络参数不能自适应调节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参数自适应脉冲耦合神经网络模型(PA-PCNN)和保持能量属性(EA)融合策略相结合的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NSST)的遥感影像融合方法:①通过提取多光谱影像YUV颜色空间变换的Y亮度分量并与全色影像进行NSST变换,获得高频系数和低频系数.②针对低频子带系数,采用EA法进行融合;针对高频子带系数,通过PA-PCNN模型得到的最优参数,以确定最优的PCNN模型,进而实现高频子带系数的融合.③将NSST和YUV进行逆变换得到融合影像.本文选取空间频率、相对无量纲全局误差、相关系数、视觉信息保真度、基于梯度的融合性能和结构相似度测量等6种客观评价指标对融合影像的光谱和空间细节评价,利用多组不同分辨率全色和多光谱遥感影像,通过与4种融合方法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视觉感知和客观评价方面总体优于其他全色与多光谱遥感影像融合方法.  相似文献   
109.
仪器、周围环境和人为操作等往往会造成点云中包含大量的噪声,导致模型回归精度低等问题.RANSAC算法凭借其简单实现、稳健的优势广泛应用于解决模型回归的问题.但是,针对不同的场景,RANSAC算法需要不断地调整参数来估计最优模型解.本文考虑到RANSAC及其现有改进算法的不足,以及内群点与噪声之间往往存在密度分布差异性,首先利用密度加权导向采样的方式优化初始假设模型,然后提出了一种空间密度函数以用于最优模型评价和迭代次数计算,整个过程不需要任何先验知识.本文方法能够解决内群点比率大于10% 的模型回归问题.通过与已有方法的试验对比,本文方法能够在无先验信息的情况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健性.  相似文献   
110.
电离层闪烁作为北极区域频发的一种天文灾害,会影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时空服务,需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测.监测电离层闪烁通常需要高采样频率(50 Hz)的电离层闪烁接收机,但其分布有限,难以提供较大区域(如北极区域)的全面监测.为此本文以1 Hz GNSS观测数据为基础,详细研究了利用大地测量趋势分离、精密单点定位和小波变换等技术提取载波相位观测值中电离层闪烁信号的相关经验参数和方法,构建了可用于监测电离层闪烁的相位闪烁因子,并利用加拿大高纬度北极电离层闪烁监测网络(CHAIN)提供的11个测站188 d的观测数据对其有效性和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与常用的ROTI因子相比,本文所提出的闪烁因子与ROTI均能有效地探测到电离层闪烁的发生,但是本文提出的闪烁因子与电离层闪烁接收机直接给出的相位闪烁因子具有更好的相关性,尤其是在有强电离层闪烁发生的时段,这说明该闪烁因子具有更为优良的电离层闪烁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