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2篇
  免费   1046篇
  国内免费   771篇
测绘学   155篇
大气科学   75篇
地球物理   245篇
地质学   1010篇
海洋学   1984篇
天文学   151篇
综合类   234篇
自然地理   415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219篇
  2021年   193篇
  2020年   197篇
  2019年   234篇
  2018年   270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3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SGP4/SDP4模型精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最新发布的SGP4/SDP4(Simplified General Perturbation Version 4/Simplified Deep-space Perturbation Version 4)模型设计了一套定轨方案,从空间目标库中挑选出不同类型和轨道参数的1120个目标进行计算,定量给出了SGP4/SDP4模型处理不同类型空间目标的定轨预报精度.结果表明:近地目标定轨精度为百米量级;半同步和同步轨道定轨精度平均为0.7和1.9km.椭圆轨道目标的定轨精度与偏心率有关,除少数e>0.8的椭圆轨道目标,绝大多数椭圆轨道目标定轨误差均小于10km.用SGP4/SDP4模型对近地目标预报3天,半同步轨道预报30天,同步轨道预报15天,椭圆轨道预报1天,预报误差一般不超过40km.  相似文献   
992.
CCD图像数字定心算法的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CCD采集的数字图像中提取天体的位置和光度信息对于天文研究具有基础意义.其中,恒星星像中心像素位置的精确测量对于天体测量至关重要.针对国际上常用的三种位置测量算法:修正矩方法、Gauss拟合法和中值法,利用实测的CCD图像进行了试验研究.具体地,采用云南天文台1m望远镜观测的CCD图像同时使用这些算法进行了实际测量,根据每幅图像中测得的像素位置,对这三类定心算法进行了比较和精度分析.可视化方法被用于不同阈值的选取和设定比较.实验数据表明,无阈值的二维Gauss拟合方法是一种精度相对较高的定心算法.  相似文献   
993.
采用2002年Woosley给出的前身星模型,使用"WZYWS9"程序数值模拟了质量为11-40M⊙的Ⅱ型超新星的爆发过程.计算结果显示新模型对Ⅱ型超新星塌缩、激波传播及爆发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还讨论了激波初始能量的定义.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对比IPCC历次评估报告中全球碳循环的收支发现,尽管评估报告在估算各主要碳库及其间的通量时差别不大,但表层至中深层海水间溶解无机碳通量却存在巨大差异。利用δ13C的收支平衡检验了这一通量的适用范围,结果表明:IPCC 1996年和2007年评估报告对此通量估计过大,而1990年和2001年评估报告估计偏小。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对盐生杜氏藻的热模拟成烃研究,发现其热解产物中含有丰富的咔唑系列化合物,它包括咔唑(CZ)、甲基咔唑(M CZ)、二甲基咔唑(DM CZ)、三甲基咔唑(TM CZ)、四甲基咔唑(TeM CZ)、五甲基咔唑(PM CZ)和六甲基咔唑(HM CZ)。并且在300℃热模拟产物中咔唑系列化合物含量较高,在芳烃馏分中相对含量为30.97%,350℃时产出较低,为15.44%,而250℃时未检出此类化合物。这一方面表明嗜盐杜氏藻很可能是原油和烃源岩中咔唑类化合物的主要母源之一,另一方面表明高盐环境下这种以杜氏藻为主要生烃母质的原油可能富集咔唑类化合物,这为该环境下油源对比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996.
西藏谷露热泉型铯矿床年代学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露间歇喷泉位于西藏那曲地区那曲县谷露乡西北的桑曲西岸,海拔4700~4750m,现今仍在强烈活动中,其以硅华为主的泉华沉积形成了热泉型中型硅华铯矿床,属印度-亚洲陆陆碰撞效应的产物。本文根据野外第四纪地质与地貌的系统调查研究,将硅华分为南、北两区共5套沉积。由泉胶砾岩组成的第Ⅰ套硅华下伏于南区大硅华台地之下,并越过桑曲而延伸至河东,构成倒数第二次冰期(爬然冰期)冰水沉积的基座。第Ⅱ套硅华组成南区的大硅华台地。由泉胶砾岩组成的第Ⅲ套硅华下伏于北区硅华台地之下,也越过桑曲延伸至河东,构成末次冰期(拉曲冰期)冰水沉积的基座。第Ⅳ套硅华构成北区硅华台地,已被一东西向小沟分为南、北两个小片,均由数列小的硅华锥组成。第Ⅴ套硅华则为现今仍在活动和堆积的硅华锥。根据9个样品的U系法测年结果,并参考野外地貌与第四纪地质的研究结果,可将这5套硅华的铯矿床的形成,划分为如下5个阶段:第1阶段虽暂缺年龄数据,但可按地貌部位和地层层序,判断其堆积于倒数第三次冰期(宁中冰期)以后,很可能为0.5~0.4MaBP之间的大间冰期早中期;第2阶段为0.38~0.25MaBP,相当于大间冰期晚期至爬然冰期早期;第3阶段为0.22MaBP前后的爬然冰期早期;第4阶段为108.6~17.2kaBP的晚更新世的末次间冰期晚期至拉曲冰期;第5阶段为5.3kaBP的全新世中期以来。由老到新,各期泉华的SiO2含量呈现出明显的降低趋势,而铯含量则呈升高趋势,是随着矿石中SiO2有序度的降低而其他成分被保留在晶格中所致。  相似文献   
997.
王小林  胡文瑄  陈琪  李庆  朱井泉  张军涛 《地质学报》2010,84(10):1479-1494
本文报道了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上震旦统奇格布拉克组藻白云岩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特征,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从岩石学特征上看,藻白云岩可分为基质白云石、刃状白云石胶结物与菱形白云石胶结物。基质白云石为微晶自形白云石,晶体大小在2~5μm之间,未见任何灰质前驱物,发育球形与片状白云石;刃状白云石胶结物垂直藻颗粒边缘向孔隙中心生长,长度在几十到100μm之间,由一系列超微晶自形白云石沿c轴平行堆积而成;菱形白云石胶结物分布在孔隙中心,一般小于50μm。从地球化学特征上看,基质白云石具有最高的Na2O含量(380×10-6),FeO、MnO含量中等(727×10-6、175×10-6);刃状白云石胶结物Na2O含量中等(290×10-6),FeO含量最低(200×10-6),MnO含量低于检测限;菱形白云石胶结物具有最低的Na2O含量(200×10-6),最高的FeO、MnO含量(750×10-6、550×10-6)。样品碳同位素组成与前人报道结果一致(2.1‰~3.0‰,PDB),氧同位素组成较古生代碳酸盐岩高(28.1‰~31.9‰,SMOW),说明震旦纪海水具有较高的δ18O值。笔者认为基质白云石为微生物调制作用下原生沉淀的结果;刃状白云石形成于准同生环境下大气水-海水混合流体等体积交代文石胶结物的过程;而菱形白云石胶结物则形成于埋藏环境。  相似文献   
998.
新疆柴窝堡盆地地下水化学及稳定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下水是维持乌鲁木齐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的最重要的水源,尤其是柴窝堡盆地因大量开采使得地下水水位下降、湖面萎缩,地下水系统动态特征发生了变化,所以研究区内地下水水流系统及其补径排关系对于深入研究盆地地下水流系统特征和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水资源能够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尤其是对调整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布局具有现实意义。本次研究主要以地质、水文地质背景资料为基础,结合地下水补给环境的差异,利用水化学和水的稳定同位素进行示踪研究,确定了柴窝堡盆地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和排泄途径,区分出盆地排泄带不同点的补给区,包括东山、南山和西山补给区,对同一补给区又细分出不同的水流系统。  相似文献   
999.
本文通过对在外贝加尔大骨节病区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天然水呈现出高浓度的磷(高达3.5 me/L),同时,锰、硅、铅等元素也呈现出高浓度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水文地球化学数据,认为大骨节病可能与生物地球化学性质的多种因素有关系.进一步研究大骨节病的成因机制需要新的可靠的环境地球化学数据.  相似文献   
1000.
20世纪,越来越多的证据使人们意识到,吸入含石棉的灰尘会使从事与石棉有关的几种职业(如石棉采矿、造船和石棉产品组装)的工人患上几种严重的呼吸道疾病(石棉沉着病,肺癌和mesotheliuma)。为此已经制定了若干规定,以控制工人们在特殊的制造、采矿和其他工作地点与石棉尘埃的接触。比较间接的是控制和管理"天然产生的石棉"(NOA),这一问题近年来也引起了管理机构、健康机构和居民团体的注意。NOA包括在自然状态下原地找到的被描述为石棉的矿物,例如在基岩或土壤中的这种矿物。NOA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如果含石棉的岩石受到自然侵蚀或人类活动(例如修路、城市开挖、农业、采矿、压碎和碾磨)的影响,就有可能暴露并变成空中尘埃的微小纤维。天然石棉矿床的规模差异很大,从薄的四散的细脉一直到大的矿体。它们的地理分布与地质条件直接有关。石棉产出的地质背景是含镁丰富的主岩,这些岩石受到低压低温的变质作用蚀变而成。已知的容矿主岩包括变质的和已被交代的超基性岩(尤其是蛇纹岩)、一些基性火成岩、变质白云岩和变质的铁建造。石棉形状的角闪石在几种热液蚀变型的碱性火成侵入体中也能作为副矿物存在。石棉形成于可预见和可鉴别的地质环境。这种认识是一种信息,而这种信息使公众健康机构可以执行有情报根据的屏蔽和管理规划。第一步是在区域的或国家规模的尺度上确定和描述已知的(报道过的)石棉矿床。第二步是对容纳已知石棉矿的单位进行填图,以划定可能的其他石棉矿化的范围。这种地质研究使有关机构对遇到石棉的可能性做出规划,而尽量节省在不太可能遇到石棉矿的地区的管理费用。对石棉地质条件的认识可以事先应用于岩石和土壤的挖掘项目,而不管挖掘的规模有多大。这种对石棉管理的科学探索能有助于缓解对挖掘所发现的自然石棉矿床的连续不断地做出反应。因此,通过对很可能含有石棉矿床的地区做填图,规划者可开发出一些控制尘埃的程序,这些程序适用于工人和附近居民最容易暴露于空气携带的石棉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