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0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600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159篇
地质学   336篇
海洋学   145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66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盐生隐杆藻多糖的提纯及含量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盐生隐杆藻(Aphanothecehalophytica)的培养液经透析醇析得胞外粗多糖EPI,藻细胞经热水抽提,醇析得胞内粗多糖IPI,它们均含有17种微量元素。EPI经脱蛋白,IPI经脱蛋白脱色得半精品EPⅡ和IPⅡ,半精品分别经DE-52和DEAE-Sephadex-A-25柱层析纯化得精品EPⅢ和IPⅢ。它们经纸层析,琼脂糖电泳和DEAE-Sephadex-A-25柱层析证明为同一组份。红  相似文献   
42.
通过向极大螺旋藻(Spirulina maxima)培养液中添加"轮虫克星Ⅰ号",进行以杀除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的试验.结果表明,该药物能有效杀灭藻液中的褶皱臂尾轮虫;褶皱臂尾轮虫的死亡时间、死亡率以及杀灭轮虫后螺旋藻的恢复情况与药物的浓度有关;在试验范围内既能杀灭轮虫、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又较小的最佳药物质量分数为1.25%.  相似文献   
43.
程兆第  蓝东兆 《台湾海峡》1994,13(4):335-337
硅藻门沟纹藻属在我国是1个新记录的属。核属最先由Kolbe(1954)在西太平洋赤道区(2°52'S,89°50'W,水深3225m)的柱状样沉积物中找到1种,订名L.petterssonii。之后,又在1955年从大西洋(0°7'N,19°12'e;0°8′N,16°19′E)和太平洋(6°44′N,129°28′W;2°52′S,89°5′W)的柱状样沉积物中找到另1种,订名L.hustedt  相似文献   
44.
作者于1986年5月在四川省渠县渠江(属嘉陵江水系)采得小形蠕虫一种。运用Gussev氏的标准及林慕恩氏修订方法分类的研究表明,寄生于任氏华鲮鳃上的这种小形蠕虫系单殖类指环科多基虫属一新种,定名为华鲮多基虫Dogielius sinilabe sp. nov.。模式标本保存于重庆师范学院生物学系。  相似文献   
45.
藻胆蛋白 与绿藻光合膜之间的激发能传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藻胆蛋白与绿藻光合膜之间激发能传递的关系.发现只有在别藻蓝蛋白存在时,藻红蛋白或藻蓝蛋白才能将其所吸收的光能传递给一起温育的绿藻类囊体光系统Ⅱ.传能效率与藻胆蛋白的种类有关.藻胆蛋白只能将激发能传递给经SDS-PAGE纯化的LHCⅡ,但不能传递给D2蛋白.  相似文献   
46.
珠江河口铜,铅,锌,铬和镉对单细胞藻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47.
四氯化碳对杜氏盐藻的毒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等浓度对数间距0.2设置毒物四氯化碳(CCl4)浓度对杜氏盐藻进行了毒性实验,根据细胞的生长以及β-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观察CCl4,对盐藻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CCl4浓度小于0.13%时对盐藻生长及β-胡萝卜素累积几乎没有影响。盐藻对CCl4的最大耐受浓度为0.20%。CCl4浓度达到0.32%时,5天之后造成细胞全部死亡和β-胡萝卜素累积消失。  相似文献   
48.
青岛对丝藻属Antithamnion Nageli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丝藻属由Nageli,C.1847年建立,分布于地中海、大西洋和太平洋。已报道的约有45种。近年来Wollaston等根据藻体小枝及腺细胞等特征,将原属于对丝藻属的一些种类移至凝对丝藻属Antithamnionella中。  相似文献   
49.
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肠道病原菌,感染宿主范围广。在水产养殖生物中,该菌是鱼类(鳗、鲇、鲆等)、两栖类(蛙)、爬行类(鳖、鳄鱼)的重要致病菌。爱德华氏菌病(Edwardsiellosis)是水产养殖中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影响了养殖生物的健康并对水产养殖业危害巨大。随着对迟缓爱德华氏菌致病性研究的深入,对该病原致病因子相关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研究发现一些胞外酶和毒素与细菌的致病过程有关,相关的致病因子有溶血素、软骨素醇、皮下坏死毒素、过氧化氢酶等。这些致病因子参与了细菌的黏附、定殖、侵袭和在宿主体内的繁殖和扩散过程。但从总体而言,对迟缓爱德华氏菌致病因子组成及其致病机制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最近的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致病因子——Ⅲ型分泌系统;迟缓爱德华氏菌的Ⅲ型分泌系统仅存在于致病菌株.而在非致病株中没有发现,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它的出现为人们对迟缓爱德华氏菌的致病性的了解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0.
两种海洋微藻硝酸还原酶活性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种常见海洋微藻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测定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确立了离体法和活体法的提取(振荡)时间及酶促反应时间,分别为:5 min,30 min(离体法)和6 min,10 min(活体法),并对2种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本文条件下,离体法较活体法更适于进行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强壮前沟藻(Amphidinium carterae)、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新月菱形藻(Nitzchia closterium)和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的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活体法更适于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nase)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