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107篇
海洋学   4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12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51.
基于长江三角洲案例的区域旅游交通配置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要素的科学配置是无障碍旅游区建设所面临的重要命题.长江三角洲是中国开展区域旅游合作最早的地区,也是国内首例建设的"无障碍旅游区".尽管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网络密集,大众交通旅游职能效应有相当程度的发挥,但从有利于旅游发展的角度考察,该地区旅游交通在管理体制、专业化水平、信息流通等诸多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从区内交通资源整合、现有道路设施水平完善与旅游交通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加以完善和努力.  相似文献   
252.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变特征的GPS监测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上海地区GPS综合应用网SCGAN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变的监测和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 对监测到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振幅达5~6 mm的垂向季节性运动的地球物理机制进行较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研究表明,通过对大气压、积雪和土壤湿度质量负载、非潮汐海洋质量负载、以及基岩的热胀冷缩等地球物理机制因素引起地壳垂向季节性变化的定量分析,可以较好地解释GPS的监测结果,对两者间存在的一些系统偏差做了定性分析. 而对上海市区4个GPS基准站监测到的振幅近10 mm的垂向季节性变化,在扣除地球物理因素后,剩余5 mm垂向季节性变化与上海近几年每年定期采、灌地下水引起的地下水水位的周期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53.
利用典型钻孔P5孔沉积物的岩性、测年、孢粉和有孔虫的分析结果,探讨了末次冰消期以来长江三角洲东南部古河谷区记录的气候波动和海平面阶段性上升过程及其控制下的古河谷沉积模式。研究发现本区古河谷末次冰消期(15~10 ka BP)以淡水湖沼相沉积为主,4 m厚的泥炭可能是新仙女木事件的反映。10~9 ka BP 发育滨海相粉细砂、粉砂沉积,反映此时海平面较为稳定。9~8 ka BP发育溺谷相泥质粉砂、粉砂质泥沉积,厚达11 m,反映海平面快速上升作用下的高速率充填。至全新世大暖期,古河谷区沉积顶界已和长江三角洲平原的第一硬土层埋深大致相同,反映古河谷已基本被填平。  相似文献   
254.
A squall line swept eastward across the area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produced gusty winds and heavy rain from the afternoon to the evening of 24 August 2002. In this papers the roles of moisture in the genesi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quall line were studied. Based on the precipitable water vapor (PWV) data from a ground-based GPS network over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in China, plus data from a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National Atmospheric Center (PSU/NCAR) mesoscale model (MM5) simulation, initialized by three-dimensional variational (3D-VAR) assimilation of the PWV data, some interesting features are revealed. During the 12 hours prior to the squall line arriving in the Shanghai area,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PWV indicates a favorable moist environment for a squall line to develop. The vertical profile of the moisture illustrates that it mainly increased in the middle levels of the troposphere, and not at the surface. Temporal variation in PWV is a better precursor for squall line development than other surface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PWV not only indicated a favorable moist environment, but also evolved a cyclonic wind field for a squall line genesis and development. The "+2 mm" contours of the three-hourly PWV variation can be used successfully to predict the location of the squall line two hours later.  相似文献   
255.
分析了长江流域经济协作系统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其未来的运行模式,并就该模式运行的关键策略,即长江三角洲国际性区域建构的可能性,必要性及其措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56.
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地区的江苏省昆山市,以发展外向型经济而闻名,是大上海都市圈中一座新兴的现代工商业城市,综合实力在全国百强县(市)中名列第二。2004年,这个占地927平方公里的县级市,以占全国近万分之一的土地,集聚了全国近1/9的台资、2%的合同外资、2.3%的到账外资,创造了占全国4.1‰的GDP、2%的进出口总额,昆山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江苏省人均值的5.1倍。  相似文献   
257.
杨桂山 《地理学报》2004,59(Z1):41-46
土地是支撑区域发展最为基础的自然资源,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LUCC)既受自然因素的制约,又受人文因素的强烈影响,是最能表达区域人-地关系状况的地理要素。因而不仅成为自然地理学研究的重点,而且也是人文地理学关注的热点。近50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变化过程表明,耕地变化主要受政策、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等人文因素驱动。分析显示,长江三角洲耕地面积随人均GDP的增长呈良好的指数减少关系,人均GDP低于12000元/人,经济增长占用耕地的压力较大;人均GDP超过30 000元/人时,这种压力将开始减缓。现阶段长江三角洲仍处于经济发展对耕地压力较大的发展阶段,但已较1998年前明显减轻,预估至2010年前后,该区经济增长对耕地压力将明显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258.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表月平均反照率的卫星遥感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兴奎 《大气科学》2002,26(3):394-400
应用NOAA-AVHRR气象卫星数据,通过近似的大气校正模型及双向反射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建立了动态的反照率反演模型,并反演计算了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1995年3~12月的地表反照率.通过对诸多影响反照率变化因子的分析显示,遥感反演结果与地表覆盖特征及气候特征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259.
分析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区域经济,探索该区域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260.
作者根据多年来在尼罗河与长江三角洲工作中所获大量实测资料,探讨两个三角洲晚更新世末期硬土层沉积特征、时空分布及其成因;剖析干旱性气候和湿冷性气候对三角洲硬土层成因的影响;指出两个三角洲晚更新世末期的硬土层主要为洪水泛滥堆积物,但在枯水期受到了风的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