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4篇
  免费   282篇
  国内免费   468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84篇
地球物理   85篇
地质学   701篇
海洋学   998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02篇
自然地理   14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3篇
  1950年   3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4年   3篇
  1941年   2篇
  1940年   1篇
  1939年   1篇
  1938年   1篇
  1936年   2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采用现场测量和11对微卫星标记引物对海湾扇贝南部亚种选育系F5与普通养殖群体的生产性能、遗传差异及遗传多样性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生产性能上,选育系的壳高、壳长、壳宽、体重、壳重、软体重、肉柱重、肉柱率、成活率和笼产量等性状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7.02%、16.67%、15.02%、43.71%、35.86%、58.74%、81.18%、29.46%、17.94%和69.47%。在遗传差异的SSR分析上,选育系和普通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观测杂合度(Ho)、平均期望杂合度(He)、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3.2727、3.3636;2.3366、2.3203;0.3152、0.3545;0.5326、0.5441;0.4622、0.4693;群体间遗传距离(Dxy)为0.1161,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465。结果表明,选育系生产性能明显优于普通群体,遗传多样性指数较普通群体有所降低,两群体间出现了显著的遗传分化,选育系F5获得了显著的遗传进展。同时,选育系群体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为进一步的选育利用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982.
长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演变过程及原因探讨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根据近30年来的长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历史资料,以及2009年和2010年的现场调查数据,从长江口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特征出发,分析了其长期演变的过程和规律,旨在阐明底栖动物群落的演变趋势,识别其重要演变时段。同时结合长江口海域近50~60年来的入海径流量和携沙量变化、营养盐和DO等水质特征变化,分析底栖动物群落的变化原因。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口底栖生物群落的变化可大体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之前,底栖生物群落无论物种数、生物量都维持相对较高的水平;第二阶段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至2005年,由于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底栖生物群落的上述指标都有所降低,表明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干扰的加剧;第三阶段是2005年之后至现在,由于长江口水域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加强,底栖生物群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通过对长江口海域各种环境因素的分析表明,底栖生物群落变化受到长江口区域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共同影响,变化趋势也与环境因素的变化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983.
东海陆架盆地南部构造样式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为重点研究对象,基于区域地震反射资料,结合盆地的结构特征,分析、总结了其构造样式特征。结果表明:根据构造样式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可以将东海陆架盆地南部划分为伸展型构造样式、挤压型构造样式和复合型构造样式3类;伸展型构造样式可继续分为半地堑(箕状断陷)构造组合、复式地堑式构造组合、多米诺式断裂构造组合、掀斜断块和火成岩构造;挤压型构造样式分为挤压背斜、断背斜和叠瓦式断裂组合;复合型构造样式分为正反转构造和负花状构造。  相似文献   
984.
东海南部三叠纪地层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东海南部三叠纪地层的可能分布,在充分利用东海中生代油气勘探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总结东海邻近陆域和琉球岛弧晚三叠世地层的分布特征,结合海域最新处理的地震剖面精细解释结果,综合研究认为,东海南部可能存在三叠纪地层,且可能与上覆地层之间具有"南整合北分离"的特征。由于陆域南部晚三叠世为海湾相深水环境,具有一定的生油气潜力,因此,推测海域南部三叠纪地层很可能是重要的油气勘探新领域。  相似文献   
985.
依据2007年5月(春)、8月(夏)辐射沙脊群南部所获得的浮游动物样品,分析了该海域浮游动物的分布、时空变化及其与生态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浮游动物66种(不含鱼卵和仔鱼),生态属性以暖温性、近岸低盐种类为主;浮游动物总丰度春季(1 558.57 ind/m~3)>夏季(305.79 ind/m~3);饵料浮游动物生物量春季(2 923.75 mg/m~3)>夏季(335.46 mg/m~3);水平分布均呈现中北部高、南部低的特点。调查海域中部(4~5断面)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及均匀度指数(J)值较其他断面要低。相关性分析表明,春季浮游动物丰度和饵料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分布变化与浮游植物的丰度密切相关,夏季则与海水平均盐度的变化相关性显著;春、夏季浮游动物总丰度分布分别取决于优势种短尾类大眼幼体(Brachyura megalopa)和小拟哲水蚤(Paraca/anus parvus)的分布。  相似文献   
986.
李磊  王云龙  蒋玫  袁骐  沈新强 《海洋通报》2012,31(3):329-335
根据2009年春季(5月)和夏季(8月)对长江口海域的调查监测资料,研究了海水中COD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其污染水平进行了评价,同时分析了COD对海域富营养化的贡献,探讨了化学耗氧有机物的主要来源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口海域春夏季表层、春夏季底层之间COD均存在显著的差异,春季表层与底层、夏季表层与底层之间COD则无显著差异,春季表、底层COD的平均浓度、最高浓度均小于夏季,平面分布呈由近岸向远海逐渐递减的趋势;夏季研究海域COD污染高于春季;COD对富营养化的贡献范围为39.69%~63.58%,平均贡献为(46.53±4.49)%,贡献随着富营养化指数的增加而减小;陆地径流输入以及陆源排放是COD的主要来源;COD与环境因子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COD时空分布主要受制于长江冲淡水,对富营养化的贡献主要受营养盐影响,与海底沉积物再悬浮也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987.
根据泗水县地下水调查与监测,结合已有资料,经过综合分析,提出了对泗水南部灰岩地区矿泉水矿田的认识,重点介绍了泗水矿泉水矿田的地质背景,形成分布特征,同时提出了几点开发建议,为进一步开发和研究泗水矿泉水矿田指明了重要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988.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CDOM光谱吸收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的光吸收特性,分析了CDOM浓度(吸收系数a(440))、光谱斜率(Sg)与盐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CDOM的a(440)变化范围为0.21~0.85 m-1,平均值为0.44 m-1;Sg值的范围为0.013 3~0.016 7 nm-1,平均值为0.014 nm-1;a(440)的水平分布表现为长江口海区比外海区高,Sg的水平分布表现为长江口海区比外海区低,反映了长江口海区CDOM中的腐殖酸成分比外海区大。研究区内a(440)与盐度、Sg与盐度明显线性相关,表明CDOM在河口混合行为中呈保守行为,CDOM具有良好的保守性质。  相似文献   
989.
990.
泥质岩的矿物组成和成岩作用是制约其作为CO2地质封存的盖层封闭能力和作为页岩气储层具易压裂性质的重要原因。通过地球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观测及能谱测定,确定了松辽盆地南部HX井上白垩统青山口组泥岩的矿物组成,识别出了蒙皂石转变伊利石反应过程中形成的亚微米级自生微晶石英。研究表明:HX井上白垩统青山口组泥岩的母岩岩石类型和风化效应一致,泥岩主要由黏土矿物、钠长石和石英组成,钾长石少量;黏土矿物以伊利石/蒙皂石混层为主,其次为绿泥石;脆性矿物(钠长石、石英和钾长石)的平均质量分数为44.43%,黏土矿物平均质量分数为54.26%。蒙皂石转变伊利石反应过程中形成的亚微米级微晶石英单晶呈自形-半自形粒状,集合体呈巢状,分布于伊利石/蒙皂石混层黏土矿物的微孔隙中。以伊利石/蒙皂石混层矿物为主、且存在一定量的自生微晶石英的泥岩盖层(例如HX井青山口组泥岩)将有助于注入CO2的长期封存。HX井青山口组泥岩中的脆性矿物含量符合工业价值页岩气的储层标准,而黏土矿物含量则相差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