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3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64篇
大气科学   371篇
地球物理   308篇
地质学   231篇
海洋学   119篇
综合类   151篇
自然地理   7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2月13日,省气象局转发了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规定》,并要求全省各地认真做好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992.
2004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信息时代的天气、气候和水。信息是影响国民经济建设、防灾减灾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国气象局的领导下,江西气象部门充分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气象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气象预报服务产品不断增多,为江西经济建设、防灾减灾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93.
近年来,福建省各级党委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将地质灾害防治作为“生命工程”紧紧抓在手上不放松,多措并举,以实施地质灾害防治“一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大力完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和科学技术支撑体系,构建起“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全民防灾”的新格局,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2年1月至2017年10月,通过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全省共避免3万多人伤亡;通过实施搬迁重建,有近20万群众住进了安全舒适的新居;通过实施地灾工程治理和应急降险处置,使数十万居住在地灾危险区附近的群众受益。  相似文献   
994.
吴向荣 《海洋预报》2003,20(2):49-53
本文着重分析了0216号台风引起的福建全省沿海风暴潮几个显著特点及其成因,初步探讨灾情分布的原因,为今后该类型台风风暴潮预报积累经验及防灾减灾提供基础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995.
易晓蕾 《海洋通报》2003,22(4):55-59
结合政府职能部门在海洋环境保护中的管理经验和获取的资料,在论述我国近年来赤潮发生频率及灾害状况的同时,从多视角,包括监测系统和监测手段以及赤潮科学研究等方面,阐述了在赤潮管理及减灾方面开展的工作。并指出在开发利用海洋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中,进一步加强赤潮的预报和防灾、减灾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海洋管理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96.
强台风“珍珠”是2006年我国编号的首个热带气旋,它又是影响南海的“初台”,也是登陆华南沿岸的“初台”,生命周期长达10d。在“珍珠”生成发展过程中,具有来得早、范围大、强度强、路径奇、海洋灾害重等特点。本文对台风“珍珠”特性成因分别进行阐述和分析;并通过整理沿海海洋观测站及珠江口浮标的台风过程实测资料,对“珍珠”造成广东近岸、南海北部海域的灾害性台风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5月14~18日凌晨,南海海域持续受到4m以上巨浪影响,台风中心大浪区最大浪高达12m,台风“珍珠”给粤东沿岸造成了严重的海浪灾害;同时结合台风“珍珠”908灾害调查小组的调查数据,分析海洋灾害预警预报机制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及时、准确的海洋环境预报对沿海地区的防灾减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7.
1引言雷电是一种大自然释放电现象。雷电引起森林火灾,点燃爆炸物,导致输电线路与电力系统故障,扰乱控制系统的电子设备,对人民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影响。2雷电灾害调查的意义雷电灾害调查是在雷电事故产生后,对雷电事故发生现场情况、发生地勘察、现场取证、事故鉴定、评估事故损失并整理出事故发生原因。通过雷电灾害调查及鉴定可以预防同类事故发生可能性,从而为气象部门处理同类事故做出理论依据,同时气象部门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具有管理权,也为政府制定防灾减灾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998.
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可为防灾减灾提供数据资源、定位基准、基础框架和关键技术等支撑。目前中国减灾服务重决策轻预警,减灾服务技术、系统、应用集成不够,尚缺乏统一的认识与整体性的顶层设计指导框架。回归减灾服务本质,从测绘地理信息视角提出并阐释了一体化综合减灾智能服务的概念及内涵;考虑防灾减灾服务需求,设计了由感知层、技术层、系统层和应用层等构成的一体化综合减灾智能服务总体架构;重点阐述了减灾服务智能、综合、一体、精准、快速和高新等方面的思考,分析了一体化综合减灾智能服务的支撑技术;介绍了一体化综合减灾智能服务原型系统,以解决灾害事件、各种承灾体、孕灾环境等应急信息的一体化感知、定位、融合与综合场景模拟,以及知识化减灾服务等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999.
我国是世界上受滑坡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区域性滑坡隐患探测工作.近年的政府工作表明,80%的滑坡发生在已圈定的隐患点范围外,80%的滑坡发生在防灾减灾工作条件相对薄弱的边远农村地区.为了解决这个困境,亟需:(1)厘清不同类型滑坡宜选用的广域探测技术,解决滑坡隐患广域探测的漏检问题;(2)突破社区协同滑坡防灾的难题,助力滑坡隐患探测和风险评估.本文将滑坡隐患分为4类:斜坡变形区、复活历史变形破坏区、稳定历史变形破坏区和潜在斜坡变形区,以便充分发挥多源遥感数据和技术的优势;进而提出一种“滑坡隐患广域探测-单体滑坡隐患风险评估-社区协同防灾”的多源遥感滑坡防灾技术框架.以青藏高原交通工程关键区段约10 000 km2区域作为研究区,协同社区(如设计和建设单位)共识别出滑坡隐患263处,其中斜坡变形区249处,复活历史变形破坏区5处,稳定历史变形破坏区9处,并针对3个典型滑坡隐患进行风险定量评估和社区协同防灾.该多源遥感技术框架将有助于提高社区滑坡防灾的能力,也将直接服务于青藏高原交通工程的建设与运维.   相似文献   
1000.
从四川的地质灾害情况的实际,根据成都市国土资源局2013年举办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工作,用数学统计方法,进行抽样调查,准确了解地质灾害易发区当地民众在培训后知识的把握情况,探讨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的办法,提出进一步加强减灾防灾的宣传教育工作,在生产建设中强化科学管理,减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发动群众,群测群防,建立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为当前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