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7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572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176篇
地质学   479篇
海洋学   1286篇
综合类   134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为了弄清北部湾涠洲岛6株疑似红色赤潮藻(Akashiwo sanguinea)株的种类,作者采用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对其进行形态学初步鉴定;并对藻株SSU rDNA、LSU rDNA和ITS序列测序,利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北部湾涠洲岛6株藻与红色赤潮藻形态特征基本符合;3种序列系统发育树分析均发现北部湾涠洲岛6株藻与不同海域来源的红色赤潮藻聚在同一大分支上,自展值高达99、100、100;与来自亚洲海域的韩国安山株、新加坡株、中国厦门港株序列差异最小,亲缘关系最近,而与其他地理来源的红色赤潮藻序列差异大,亲缘关系较远。红色赤潮藻SSU、LSU、ITS种内遗传距离分别为0.001~0.008、0.003~0.025和0.045~0.406,明显小于该藻与其他裸甲藻科(Gymnodiniaceae)藻属下的种间遗传距离0.032~0.072、0.165~0.222和0.589~1.559,因此可确定北部湾涠洲岛6株藻均为红色赤潮藻。研究结果将为北部湾海域赤潮生物来源与组成、赤潮的发生与管理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992.
人类活动导致臭氧层变薄和混合层变浅,迫使混合层的浮游植物暴露在更高的紫外辐射下。实验以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为研究对象,在自然光照条件下,通过在暗盒上方覆盖不同的截止型滤光板,获得不同波段紫外辐射,探讨不同紫外波段对其生理特性的影响。本实验通过在室外培养,模拟赤潮爆发状态,对中肋骨条藻进行7种不同紫外波段的处理(分别使用280、300、320、340、360、380、400 nm截止型滤光板)。实验结果表明:紫外辐射会显著抑制中肋骨条藻的光合固碳速率,随着紫外波段逐步被滤除,光合固碳速率越来越高;>280 nm和>300 nm波段下的比生长率显著低于>400 nm波段处理;280 nm~300 nm波段紫外对叶绿素a有显著的漂白效应,同时也会显著减少类胡萝卜素的含量;这表明紫外辐射对中肋骨条藻的抑制效应主要是紫外辐射B导致的,而紫外辐射A的作用不显著。在估测浮游植物海洋初级生产力的过程中,紫外辐射的作用往往被忽视。  相似文献   
993.
2019年4月在海南岛冯家湾潮间带的野外调查过程中采集到一种仙掌藻, 利用传统形态分类学与分子系统分类学结合的方法, 将该种鉴定为未氏仙掌藻Halimeda velasquezii W.R. Taylor。该种的形态特征为藻体呈绿色钙化, 直立生长, 固着器单一较小, 由横卵形或肾形节片连接形成, 节片表面观形态为近圆形, 内部为管状髓丝, 节点处髓丝多发生侧面成对融合, 皮层下髓丝末端无囊状膨大。1,5-二磷酸核酮羧化酶/氧化酶大亚基基因(ribulose-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 large subunit, rbcL)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 在系统发育树上, 本研究样本与印度洋-太平洋地区产的未氏仙掌藻处于同一分支, 且自展支持值为100, 碱基基因差异为9bp (0.69%)。该种在海南岛海域首次被发现, 为新记录种。本研究同时首次提取并分析了中国种群的rbcL基因序列, 丰富了该种的中国种群的生态学知识, 扩展了其地理分布范围, 对了解海南岛海域海藻资源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分布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4.
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0,0.1,1.0,4.0和8.0mg/L)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烯效唑处理20天内对铜藻(Sargassum horneri)的生长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显著抑制了铜藻的生长,各处理组藻体的长度和比生长速率(SG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烯效唑处理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0.1和1.0mg/L烯效唑处理组的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均显著提高,可溶性糖的含量在前5天内有短暂的促进,而4.0和8.0mg/L处理组的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显著下降,而可溶性糖的含量显著升高。抗氧化防御指标的变化也呈现差异性,各处理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5d时均显著提高,而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低浓度(≤1.0mg/L)处理组SOD活性恢复到对照组水平,高浓度(≥4.0mg/L)处理组SOD活性仍保持在较高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0.1mg/L处理组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实验10d时才显著升高,表现为逐渐诱导的现象,丙二醛(MDA)含量在20d时略低于对照组;而其他三个高浓度处理组的CAT活性在实验期间,均显著升高,MDA含量20d时也显著高于对照。以上研究结果丰富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藻类生长影响的研究体系,为烯效唑在大型藻类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5.
异常气候和环境对刺参养殖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炜  李成林  韩莎  赵斌  徐涛 《海洋科学》2018,42(2):159-166
为有效化解或降低异常气候和环境对我国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养殖生产造成的不良影响,进一步增强产业抵御风险能力,概述了近10年来"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等世界性气候变化不同程度引发的持续高温、集中强降雨、长期大范围冰封等极端天气现象,以及海洋生态持续恶化导致的有害藻华泛滥、围海造礁等环境突变现象对我国刺参养殖产量、产品质量造成的直接影响,调查研究了灾害发生对刺参养殖业发展造成的次生影响,结合产业现状,分别从基础设施、苗种质量、技术集成创新、风险意识、产业链结构以及保障机制等方面系统分析了当前刺参养殖应对异常气候和环境影响的短板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应对措施与防范策略建议,以期为保障我国刺参养殖产业持续、高效、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96.
用气体混合仪设置不同的CO_2浓度处理组,测定了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细胞密度、碳酸酐酶活性、甘油含量等生理指标,结合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比较了不同CO_2浓度下细胞内主要代谢路径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CO_2浓度的升高,杜氏盐藻的生理活性及光合活性提高;而CO_2浓度过高对盐藻生长呈抑制作用; 3%CO_2浓度最适于本实验杜氏盐藻藻株的生长。随着CO_2浓度的升高,胞外碳酸酐酶活性下降。低浓度的CO_2有利于β-胡萝卜素的积累,且光系统Ⅱ(PSⅡ)光合活性在CO_2浓度0.03%~3%范围内上升, CO_2浓度达9%时降低,与光合作用相关蛋白的表达趋势接近。上述结果说明杜氏盐藻可能通过调节光合作用中叶绿素等捕光色素的合成及相关蛋白的表达笼统,以响应CO_2浓度的变化;而过高浓度的CO_2可对细胞产生氧化损害,引起热激蛋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蛋白含量的上调以应对氧化胁迫。  相似文献   
997.
流动的海水可以为海藻的生长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对其生长和繁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当前的生理生态学模拟实验,大多忽略了这一重要的环境因子.大型海藻虽然被认为是第4类"蓝碳",但关于其固碳能力的研究较少.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可以调节流速的大型海藻固碳能力测量系统,既可以测量大型海藻的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和对无机氮、无机磷的...  相似文献   
998.
刘艳秋  胡存  刘海笑 《岩土力学》2013,34(12):3617-3624
修正了传统隐式回映算法,建立了适用于饱和黏土循环动力分析的边界面塑性模型的完全隐式积分格式。该模型基于无弹性域概念和临界状态理论,采用各向同性、运动硬化准则、旋转的边界面,并引入表征土体结构损伤和重塑程度的损伤变量以反映循环载荷作用下饱和黏土的各向异性、刚度、强度软化及塑性变形累积等特征。针对等压固结 和偏压固结 的饱和高岭黏土的不排水三轴试验进行模拟,采用不同的应变增量步长进行计算,并与试验数据对比,结果表明,修正隐式回映算法应用于该类边界面模型的合理性、积分格式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另外,结合有限元软件自动时间步长的增量迭代解法,对饱和黏土应力控制的不排水动三轴试验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修正的适用于该边界面的塑性模型隐式回映算法可以得到比较合理的数值分析结果,能够反映饱和黏土的循环刚度的退化和强度的弱化等动力特性。  相似文献   
999.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中含有粗面质岩石,是深层天然气重要储层之一。岩心、钻井及地震资料研究表明,粗面岩具有高位喷发、低位充填的特征,在火山口附近厚度大,远离火山口厚度小。粗面岩主量、微量及同位素地球化学显示其属于钾玄岩系列,富集稀土元素,强不相容元素Rb、Ba、Th、U质量分数较高。粗面岩的(87Sr/86Sr)i=0.704 321~0.705 395,εNd(t)为正值(3.36 ~ 3.83),Pb同位素比值相对集中,(206Pb/204Pb)i、(207Pb/204Pb)i、(208Pb/204Pb)i平均值分别为18.43、15.51和38.23。研究表明,粗面质岩浆由区域年轻地壳组分部分熔融形成,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地壳混染作用不显著。粗面质岩浆多期次喷发后形成粗面岩,热液气体不断聚集发生隐蔽爆破形成角砾,未固结的角砾被岩浆期后热液“胶结”,形成隐爆角砾岩,构成了粗面质岩石重要的储层类型。  相似文献   
1000.
卡拉胶与琼胶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卡拉胶(carrageenan)与琼胶(agar)均属红藻多糖,是构成某些红藻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卡拉胶多从麒麟菜(Euchenma)、角叉菜(Chondrus)、沙菜(Hypneaceae)中提取获得,琼胶从江蓠(Gracilaria)等海藻中提取获得。卡拉胶与琼胶均具有良好的胶凝性,由于这种特性使其在食品、医药、化工方面有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