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60篇
地质学   71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10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查明青海湖布哈河流域地下水 地表水相互作用对指导青海湖国家公园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水化学、稳定同位素(δD和δ18O)和放射性氡同位素(222 Rn)研究了青海湖布哈河流域地下水 地表水相互作用。结果显示,布哈河流域河水和地下水水化学主要受水岩作用影响,而孔隙水和湖水主要受蒸发结晶影响。氢氧同位素具有空间变异性。地下水与河水222 Rn活度中游高而上下游低;孔隙水中222Rn活度值在横向上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而降低,纵向上随着深度增加而表现出降低的趋势。地表水体的222 Rn活度时间分布特征表现出明显的日间高、夜间低的昼夜循环特征。表明枯水期河水主要由地下水进行补给,中上游地区和下游地区地下水补给量占比分别为96%和87%,但是降水发生时地下水 地表水相互作用发生了转换,降水前主要是地下水补给地表水,降水后则是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占比达98%。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咸水湖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类似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12.
本研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数据库等数据获取、分析、存储、发布技术和牧草的生长、生产管理等模型,详细设计了牧草生长生产管理决策系统的体系结构和数据库内容,以及系统主要组成模块、功能和实现方法,开发完成了牧草生长生产管理决策系统。该系统旨在对青海湖农区牧草管理提供数字化管理和决策,促进青海湖农区牧草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13.
214.
本文依据紫果云杉(Picea purpurea Mast)残木、部分地层测年资料、湖成地貌,结合树木年轮和湖水观测资料,探讨近8000年来青海湖演变史并概略预测其发展趋势:8000—3500a.B.P.为暖湿期,3500a.B.P.以来渐趋冷干—干旱,600a.B.P.以来又几经暖湿—冷干的更替;在不考虑温室效应的前提下,大致在133年后湖水达补耗水量平衡期;在温室效应的影响下,湖水将提前于下世纪中叶进入补耗平衡期。  相似文献   
215.
《地理教学》2013,(3):64
正环青海湖开发的景区有鸟岛、沙岛、仙女湾、金沙湾和二郎剑等。8月10日,记者来到游客最多的景区之一——二郎剑。这里是我国首个鱼雷发射试验基地,距西宁151公里,又被称为151基地。景区位于青海湖东南岸,是一条狭长的陆地堤带,草原、沙滩、动物等各种自然资源丰富。而如今,这里却被大量垃圾覆盖。在距二郎剑约10公里处有一个填埋场,记者远远就闻到了一股刺鼻的臭味。走近一看,这个填埋场并没有  相似文献   
216.
1976-2007年青海省刚察县土地沙漠化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土地沙漠化是青海湖沿岸地区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本文选取青海湖北岸的刚察气象站19582007年的气象数据和刚察县1976-2007年的社会经济资料,对近30年来刚察县土地沙漠化的驱动力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976-2007年,刚察县沙漠化土地面积的增加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尤以年平均风速和耕地面积变量的贡献率最大.刚察县沙漠化土地的扩张在不同时间段的影响因素不同.1976 1987年,沙漠化面积的扩张是气温逐渐回暖、降水回升的过程中人为因素影响的结果;1987 1995年,沙漠化土地增加了17.28 km2,沙漠化土地的扩张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叠加的结果,以自然因素为主导,人为因素起加剧的效果;1995 2007年,在暖湿、风速降低的气候环境下,沙漠化土地的扩张是人为因素作用的的结果.沙漠化扩张过程是高寒脆弱不稳定的生态系统在气候干湿波动、人类活动与沙漠化土地之间复杂的相互反馈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217.
青海湖近千年来气候环境变化的湖泊沉积记录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青藏高原上所钻取的古里雅冰芯和青海都兰树轮高分辨率气候变化记录的对比,分析了过去近2 000a来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这两个地区过去2 000a来温度都在波动中逐渐上升,展示了气候逐渐变暖的趋势.进入20世纪以来,气候显著变暖,并有加速变暖的趋势;2)树轮和冰芯均明显地记录了小冰期的3次冷期,其出现的时间基本上一致.小冰期并不是过去2 000a来的最寒冷的时期.冰芯和树轮记录均表明公元初的寒冷程度要大于小冰期;3)古里雅冰芯所记录的温度和降水量揭示出,过去近2 000a来的降水和温度变化的总趋势是正相关关系;但在短时间尺度上,温度和降水的变化并不同步.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温度长期变化中的低频波动频率要大于降水,二是虽然温度和降水的变化在百年级时间尺度上有正相关性,但降水的变化要滞后于温度变化50~100a;4)同时周期分析表明,古里雅冰芯中的δ180和积累量以及都兰树轮记录的变化周期大多数与太阳活动有关,表明青藏高原地区冷、暖、干、湿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可能是太阳活动的变化;5)对这两记录的对比研究也揭示了气候变化的区域差异.如中世纪暖期在都兰树轮记录中很强而在古里雅冰芯记录中很弱,而都兰树轮记录中,中世纪暖期以后至1 800A.D.在波动中变冷,但在古里雅冰芯记录中这一时期在波动中变暖.  相似文献   
218.
草地蝗虫发生遥感监测的一种新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洪亮  倪绍祥 《遥感学报》2003,7(6):504-508
草地蝗虫发生的遥感指标分析是建立草地蝗虫发生预报模型的基础。以Landsat-5 TM为遥感信息源,根据草地蝗虫发生的遥感机理,提出了一种基于比值的草地蝗虫发生监测的遥感新算法,即R/G=(TM4 TM7)/TM6。在青海湖地区,结合草地蝗虫发生的野外样点数据,应用此新算法以及常用的标准植被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AVI)],分别进行了此3种指标对草地蝗虫发生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在草地蝗虫密度≥5头/m^2时,常规的标准算法(NDVI,SAVI)优于新算法(RIG);而在草地蝗虫密度≥15头/m^2和≥25头/m^2时,RIG优于NDVI和SAVI,可用于草地蝗虫发生的遥感监测。  相似文献   
219.
GPS测量在青海湖水上客运码头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通过在青海湖GPS控制测量、水深测量的应用实例,使GPS网平差中的约束条件更加精化,提高了该地区测量的精度和效率,对GPS在高原地区的应用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20.
氢氧稳定同位素和水化学已成为研究水文循环过程的良好示踪剂,两者的结合能很好地揭示流域或者区域(特别是缺少水文观测数据的高寒内陆地区)的水文循环过程。青藏高原地表环境较恶劣,缺乏流域尺度的水文观测资料,不利于对流域尺度水文循环过程的综合理解和认识,成为水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的瓶颈。为此,本文以青海湖沙柳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降水、河水和地下水的定期定点高密度采样和对其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δD、δ18O)和水化学氯离子(Cl-)浓度的分析测定,其目的旨在识别和示踪流域不同水体间的补给关系,探究D-18O同位素和Cl-离子能否指示流域水文过程。结果显示,青海湖沙柳河流域干、支流河水和地下水均受降水补给,自上游至下游,干流河水受降水补给作用较强,支流河水受补给作用依次减弱,地下水受降水补给作用较弱。下游干流河水主要受下游地下水和全域支流河水补给,比例分别为15.45%和84.55%;下游地下水主要由中上游的河水和地下水补给,比例分别为42.40%和57.60%。上述结果表明结合氢氧稳定同位素和水化学手段可定量揭示高寒内陆河流域的水文过程,可为青藏高原其他类似流域水文过程示踪研究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