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61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31.
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将笔者20余年刻苦学习品读《徐霞客游记》(下面简称《游记》)的丰硕成果,于2014年6月出版了。6月17日拿到样书,爱不释手;连夜又从头到尾读了一遍,直到东方露出了霞光。心情正如徐霞客先生《游记》开篇之作的一句话:人意山光,俱有喜态。迎着初升灿烂的霞光,啊!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新的生活又开始了!啊!新,创新是一切事业的生命线,也是这本书追求的目标。笔者把本书的创新之处写在下面,和读者共享、交流。  相似文献   
132.
以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与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为例,比较了细菌与真菌对黑云母风化作用的异同点,为研究微生物风化矿物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分别采用有氮培养基和察氏培养基作为胶质芽孢杆菌和黑曲霉的实验培养基,并以黑云母矿粉为钾源,培养5天后利用ICP-OES、SEM及酶活测定等方法,对发酵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矿物表面形貌以及发酵液中碳酸酐酶(CA)活性进行检测。胶质芽孢杆菌与矿物通过多糖等黏性物质紧紧黏附在一起形成细菌-矿物复合体,而黑曲霉与矿物相互作用则形成了真菌-矿物聚集体。黑曲霉培养液中离子溶出量总体高于胶质芽孢杆菌培养液,其中Al 3+、Fe3+和K+含量分别高出约17、30和3mg/L;分泌的酸性物质的量和CA活性都明显高于胶质芽孢杆菌,表明黑曲霉拥有对矿物更强的风化能力。  相似文献   
133.
134.
彭璐  王晓芳 《湖南地质》2009,(11):66-67
常见花岗岩地貌有两大类型,花岗岩丘陵和峰林状花岗岩山地。花岗岩丘陵区的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均很强烈,形成很厚的红色风化壳,风化壳一般分三层,即上部红土层、中部网纹砂土层、下部碎石层。风化作用造成花岗岩呈层状剥蚀,等坡后退,其红土层每年蚀去厚度不超过2cm;另一种是球状剥落,形成"石蛋"。地质灾害问题最危险的是"石蛋"滑落,即滚石灾害;而崩岗、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除人类工程活动诱发外,一般规模都较小,且崩滑物质被暴雨冲刷掉,能量消减,不易聚集。  相似文献   
135.
雅丹地貌     
《山东地质》2009,(1):60-60
雅丹地貌是新疆罗布泊地区一种特殊的地貌形态,它很少为世人所知,而其魅力却丝毫不亚于吸引了万千游客的许多世界名胜,这就是神奇的雅丹。雅丹,维吾尔语原意为“陡壁的小丘”,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相似文献   
136.
钟华邦 《地质学刊》2009,(3):267-267
在新疆西准噶尔地区的超基性岩体,由于围岩古生代硅质岩易遭受风化作用,在地貌上位于低处。新疆唐巴勒超基性岩体地貌景观图中的硅质岩在高处,而超基性岩体在低处。这是由于硅质岩含二氧化硅高,而超基性岩二氧化硅含量较低的缘故。  相似文献   
137.
微生物影响硅酸盐矿物风化作用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研究了硅酸盐细菌对矿物的风化作用。选用土壤中常见的钾长石、伊利石等矿物作为细菌风化作用的对象,通过在含有矿物颗粒的无氮培养基中培养硅酸盐细菌,使其在培养液中与矿物颗粒发生相互作用,再取样并处理后进行电镜观察和X-射线衍射分析。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细菌对矿物试样表面确实发生了溶蚀作用,被细菌作用后的矿粉,颗粒浑圆,边缘模糊不清,表面呈凹凸不平状,矿物颗粒被大量的菌体物质所覆盖。用X-射线衍射分析检测到细菌对具不同晶体结构矿物的“选择性”破坏作用,在有多种矿物同时存在的情况下,细菌对较易分解的矿物破坏作用速度较快。结合矿物学与微生物学相关知识,初步分析了细菌培养液中细菌与矿物界面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土壤生态系统中矿物的生物风化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38.
生物风化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物无时无刻不参与地球表层矿物和岩石的风化,但以往的研究大多注重物理风化与化学风化作用,对生物风化作用关注很少。近年的研究表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均参与了风化过程。研究生物风化作用机理及在生物作用下矿物的演化序列,对于揭示土壤形成、化学元素循环规律、全球环境变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9.
大兴安岭地区是否存在第四纪冰川遗迹一直困扰着中国的冰川学界,因为过去多年来没有找到令人信服的第四纪冰川证据。该地区的冰川问题研究也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一直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学研究的核心所在。近两年在大兴安岭南段的克什克腾地区发现保存有大量完整、典型的古冰斗群  相似文献   
140.
在吉林东部花岗岩区地下水化学成分和化学类型研究的基础上,以Na作为参比元素,确定了花岗岩风化过程中22种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相对活动顺序。花岗岩区地下水的地球化学类型属低矿化度(变化范围为69.51×10-6~386.49×10-6,平均值为199.48×10-6)的HCO3-Ca和HCO3-Na-Ca型。花岗岩风化过程中元素的活动性顺序(RM)从大到小依次为:B、Ca、Mo、Zn、Sr、Na、Mg、Cr、Cu、Ni、K、Co、Li、V、As、Ba、Si、Y、Fe、Ti、Al、Mn。风化产物中的粘土矿物主要为高岭土、蒙脱石,反映出本区花岗岩的风化淋滤程度较弱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