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0篇
  免费   287篇
  国内免费   487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878篇
地球物理   106篇
地质学   458篇
海洋学   28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60篇
自然地理   217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2006年川渝地区高温干旱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34,自引:7,他引:27  
2006年夏季,四川、重庆发生了50年一遇的高温大旱.利用中国730站中川渝地区58个测站2006年1月1日~9月8日的逐日降水、日最高气温和NCEP再分析资料,探讨了这次高温干旱的特征及成因机理,重点分析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大陆副热带高压的异常活动以及西风带与热带环流的特征.研究指出,东亚西风带扰动偏弱、偏北,青藏高原低涡活动减弱,使得川渝地区上空长时间受强大的副热带高压控制;2006年夏季副热带高压的加强和维持与菲律宾以东洋面及南海地区的对流加强、孟加拉湾地区降水异常增多导致的加热场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52.
报道关于地球内部极端条件下的流体实验研究的最新进展。使用金刚石压砧结合各种谱学方法及同步辐射光源技术,在高温超高压条件下原位直接测量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已经获得分子-原子尺度信息新的实验数据。本项工作使用金刚石压砧对高压(10GPa)和高温高压(800℃,3GPa)条件下的NaCl-H2O进行红外谱原位直测,研究了高压和高温高压下水分子结构,发现水分子的O—H振动特征峰频率随温度向高波数变化,而且,在临界态区域时水分子间的氢键网格被破坏。实验说明:地球内部流体性质由深到浅不断变化,如水的密度、介电常数等物理参数随温度压力而改变,在临界态出现突变。这些变化可以用高压高温的物质的各种谱学特征来表征。水的性质与它的分子结构、分子振动有关。在跨越临界区时水的性质异常涨落是由水分子结构异常变化、分子振动形式变化和氢键网格破坏所导致的。从分子尺度认识地球内部流体在极端条件下的性质和高压原位实验观测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地球深部物质的性质及其相互作用,有助于认识深部过程。  相似文献   
953.
河南省嵩县鱼池岭斑岩钼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1,自引:15,他引:6  
李诺  陈衍景  倪智勇  胡海珠 《岩石学报》2009,25(10):2509-2522
河南省嵩县鱼池岭钼矿床产于合峪复式花岗岩基内部,含矿岩体为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矿体呈透镜状或似层状产出于侵入体中,含矿斑岩全岩矿化.矿石构造主要为网脉浸染状,网脉矿物组合有石英±钾长石±绿帘石、石英-萤石±方解石、萤石以及大量的石英-黄铁矿、石英-辉钼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等.根据网脉矿物组合和穿切关系,将矿化过程分为早、中、晚3个阶段,其特征性围岩蚀变分别是高温硅化、钾长石化、绿帘石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硫化物化,以及低温碳酸盐化、萤石化.脉石英中广泛发育流体包裹体,包括水溶液包裹体(W型)、纯CO_2包裹体(PC型)、H_2O-CO_2包裹体(C型)及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S型).早期无矿石英脉中捕获了H_2O-CO_2-NaCl体系的初始成矿流体,其温度集中于280~420℃、盐度为30.1 wt%~54.1 wt%NaCl.eqv,压力最大值为194MPa(约6.8km深).成矿流体上升至5.6km左右、温度降低至400℃即发生沸腾,CO_2大量逸失,黄铁矿及少量辉钼矿沉淀,形成石英-黄铁矿-辉钼矿脉;在280~380℃、~137MPa、约4.8km深处流体强烈沸腾,辉钼矿大量沉淀.在200~340℃、约0.8~4.3km深时,黄铁矿、辉钼矿、黄铜矿、闪锌矿等多种金属硫化物沉淀,形成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脉.晚期流体为H_2O-NaCl体系,脉石英中仅见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0~200℃.上述结果表明,由酸性岩浆分异出高温、高盐度、富CO_2流体,CO_2可大量存在于浆控高温热液体系.结合区域地质演化,认为包括鱼池岭含矿斑岩在内的合峪花岗岩基形成于加厚造山带地壳的快速隆升过程;考虑到成矿年龄为144Ma,确定144Ma以来的最大剥蚀厚度不超过7km,平均剥蚀速率不超过0.05mm/a.  相似文献   
954.
华北克拉通两类早前寒武纪麻粒岩(HT-HP和HT-UHT)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35,自引:23,他引:12  
翟明国 《岩石学报》2009,25(8):1753-1771
华北克拉通广泛存在高级变质的早前寒武纪岩石,其中高温高压(HT-HP)麻粒岩和高温超高温(HT-UHT)麻粒岩近年来备受人们的关注,并将它们视为探讨早前寒武纪大陆演化的关键课题.HT-HP麻粒岩主要是含石榴石的基性麻粒岩,它们以透镜体或强烈变形的岩墙状出露于片麻岩中.HT-UHT麻粒岩主要是富铝的变质沉积岩系,俗称孔兹岩系,其中有含假蓝宝石和尖晶石等矿物组合,指示部分岩石的变质温度高于900~1000℃.本文探讨了这两类麻粒岩的出露状况、变质过程与变质历史、原岩与变质年龄.初步研究表明:①两类麻粒岩在变质的峰期温度和压力上有很大的重叠区间,都经历了一个近等温-略升温的降压变质;②两类麻粒岩很有可能在峰期和随后的降压变质阶段是同时的或有关联的;③HT-HP和HT-UHT麻粒岩的分布特征是线状或面状分布仍有待进一步查明;④高级变质的麻粒岩代表了华北克拉通的最下部地壳,它们变质的温压体系、岩石的刚性程度、分布特征、岩石组合以及抬升速率等具有与显生宙明显的不同.本文从而指出两类麻粒岩是否有成因联系是今后研究中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深入研究将会对华北克拉通早期地壳演化、构造和动力学机制提供丰富的资料和证据.  相似文献   
955.
《岩土力学》2017,(11):3304-3310
U型块石路基作为块石护坡与块石基底两种结构路基的组合,同时也作为青藏铁路的一种主要补强措施,其在高温冻土区的长期降温效果备受关注。基于长期的现场监测资料,对青藏铁路楚玛尔河高温冻土区一处U型块石路基的长期降温过程、降温机制以及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U型块石路基表现出持续稳定的降温效果,路基下部多年冻土上限附近降温明显,上限抬升迅速,且进入稳定状态。基底块石层底、顶板温差存在明显冷暖季差异。阴坡侧块石层每年1月至3月初为相对强烈自然对流期,阳坡侧相对缩短半个月时间。受工程热扰动影响,深层的多年冻土在经历2~3年升温过程后,呈现显著的降温过程。路基变形整体表现为较小的沉降量,变形主要来源于早期路基下部高温冻土层的压缩变形。总之,U型块石路基在高温冻土区表现出长期有效的降温效果,变形量有限且已趋于稳定,路基整体稳定性可以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956.
传统地球化学温标在估算高温地热系统内浅层热储温度(一般为100~200℃)时存在局限性,其中应用广泛的Na-K温标和K-Mg温标出现误差的原因仍不清楚.在收集了全球代表性热田内采自地热井的201个流体样品的水文地球化学数据后,利用软件WATCH将井口流体地球化学数据还原为热储条件下的对应值;在此基础上,对Na-K温标和K-Mg温标进行了评价,发现钾长石和常见富钾双八面体粘土矿物均可能对浅层热储内地热流体中的钾含量产生影响,富镁双八面体粘土矿物也可达到与地热流体的平衡,而地热流体中钠含量则受水-岩相互作用的影响很小.因此,浅层地热流体的Na-K比值与热储温度不具有对应关系,而K-Mg温标在计算浅层热储温度时虽然具有一定指示意义,但仍无法得到足够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957.
长江三角洲地区高温热浪人群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球极端气象、气候事件频发的背景下,获取高分辨的灾害风险信息对于区域防灾减灾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在当前的灾害风险评估中,基于行政单元的人口和社会经济等承灾体信息与栅格水平上的致灾因子普遍存在空间不匹配的现象。本文通过融合多源遥感数据和人口、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在利用人居指数对高温人口暴露进行空间化的基础上,获取了250 m分辨率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高温热浪人群健康风险空间格局。结果表明,风险等级较高的地区集中在上海、常州、杭州、宁波、无锡、嘉兴、泰州等城市的中心城区,主要是较高的人口暴露度和城市高温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大城市近郊以及各规模较小的城区的风险等级次之;相对欠发达地区虽然人口暴露程度较低,但较高的高温危险性和社会经济脆弱性指数使得这些地区的高温人群健康风险也不容忽视。识别高风险地区的风险主导因子对于提高人群高温适应能力以及减轻高温健康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8.
利用钦州市三站1957~2003年的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该地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并分析严重高温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总结了严重高温天气过程出现的天气形势特点。结果发现:①钦州市高温天气分布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时间性。②中高纬环流平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热带低值系统外围偏北气流的共同作用是严重高温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特点。  相似文献   
959.
对平乐站1957~2003年夏季实况资料进行分析,阐述了当地夏季高温干旱天气分布概况,分析了夏季高温干旱天气的天气背景。  相似文献   
960.
我国极端高温事件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的联系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利用1957~2004年全国181个气象台站观测逐日最高气温,分析了我国年平均极端高温事件(Ex-treme Hot Events,EHE)日数、强度、最早发生日期(EHE Onset Date,EHE-OD)和最迟发生日期(EHETermination Date,EHE-TD)的气候态及年代际变化的时空特征.气候态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