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海洋学   92篇
综合类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01.
内壳是头足类重要的硬组织器官之一,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内壳的生长具有不可逆性,是记录鸢乌贼整个生活史信息的良好载体。根据2019年3~5月中国灯光罩网渔船在西北印度洋生产调查期间采集的鸢乌贼样本,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了个体间的营养生态位关系、摄食习性等。结果表明,雌、雄鸢乌贼个体的内壳δ13C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δ15N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营养生态位结果显示,雄性群体的生态位宽幅比雌性群体的要大。雌、雄个体的内壳生长对δ13C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雌、雄个体的内壳生长对δ15N均有显著影响(P<0.05), δ13C (1.28‰)和δ15N (3.46‰)值的变化表明鸢乌贼在生长过程中存在洄游现象,营养等级发生改变,且同时期的雌性个体较雄性个体捕食营养层级更高的食物。  相似文献   
102.
In this study, the proximate composition and the amino and fatty acid profi les of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prey) and wild and cultured cuttlefi sh Sepia pharaonis(the latter fed the prey) were determined and compared with FAO/WHO recommendations. The resulting scores for isoleucine, phenylalanine+tyrosine, histidine, lysine, threonine, and tryptophan in cultured cuttlefi sh were ≥150. The ratio of EAA(essential amino acids)/nonessential amino acids in cultured cuttlefi sh(0.82) was higher than in the wild form(0.80). All EAA amino acid scores for cultured cuttlefi sh were higher than their wild counterparts, except for histidine and tryptophan. Both groups of cuttlefi sh possessed similar saturated fatty acid content, with the cultured containing much more total(Σ) 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 Σ n-6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 and eicosapentaenoic acid(C20:5 n-3) but less Σ n-3 PUFA, arachidonic acid(C20:4 n-6), and docosahexaenoic acid(C22:6 n-3) than their wild counterparts. Therefore, the present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se cultured cuttlefi sh were better than the wild form for human health. Notably, these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the nutritional composition of these cuttlefi sh might have been signifi cantly affected by diet.  相似文献   
103.
吕玲  李和生  郑丽  李密  金洋 《海洋与湖沼》2016,47(2):484-490
本文研究了乌贼墨黑色素对铅中毒小鼠的排铅作用及对小鼠体内钙、锌和铜含量的影响。采用48只小鼠为实验对象,按体质量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醋酸铅模型对照组,乌贼墨黑色素低(50mg/kg)、中(100mg/kg)、高(200mg/kg)剂量组以及阳性对照组(1.5g/60 kg),除阴性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每天腹腔注射醋酸铅溶液(7mg/kg)10天。第11天起各剂量组用乌贼墨黑色素灌胃,阴性对照组及醋酸铅模型对照组灌胃去离子水,阳性对照组灌胃二巯基丁二酸(DMSA),连续进行28d。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鼠的血液、肝、肾及脑组织中的铅、钙、锌和铜的含量。研究发现乌贼墨黑色素高剂量组(200mg/kg)显著降低了血铅含量,下降28.15%;乌贼墨黑色素中剂量组(100mg/kg)显著降低了肝铅含量,下降15.89%。同时,乌贼墨黑色素高剂量组对铅中毒小鼠肝铜、肾锌以及脑锌的含量高于醋酸铅模型对照组(P0.05),而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高剂量、中剂量乌贼墨黑色素对血铅与肝铅有一定的排铅作用,同时高剂量的乌贼墨黑色素对小鼠肝脏中的铜、肾脏中的锌以及脑中的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4.
以鱼粉、豆粕和明胶为主要蛋白源配制成蛋白质水平分别为31.5%、35.0%、38.5%、42.0%、45.5%、49.0%的试验饲料。选取初始均重(3.99±0.08)g的拟目乌贼(Sepia lycidas)54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结果表明:拟目乌贼的生长性能指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均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5.91%时达到最佳,除与蛋白质水平为49.72%时差异不显著(P0.05)外,与其他各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饲料系数随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5.91%时达到最低,显著低于除49.72%组外的其他各组;蛋白质效率随着饲料中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显著下降(P0.05)。饲料蛋白质水平对肥满度与肝体比影响不显著(P0.05)。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肠道脂肪酶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均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5.91%时达到最高,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性除与蛋白质水平为42.22%时差异不显著(P0.05)外,与其他各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脂肪酶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其他各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肠道淀粉酶活性则相反。肝脏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呈先升后稳定的趋势,均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9.72%时达到最大,显著高于除45.91%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而饲料蛋白质水平对碱性磷酸酶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乌贼肌肉粗蛋白质在饲料蛋白质水平45.91%时含量最高,显著高于除49.72%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粗脂肪含量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而肌肉水分和粗灰分含量不受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影响(P0.05)。拟目乌贼生长前期(4~10 g)配合饲料适宜的蛋白质水平为45.91%。  相似文献   
105.
为研究不同气候年间西北印度洋鸢乌贼角质颚的生长变化特性,根据2019年(厄尔尼诺)和2020年(正常)相同月份(2~5月)中国灯光罩网渔船于西北印度洋采集的1 896尾鸢乌贼样本,通过角质颚研磨,对不同气候年间角质颚的微结构及其生长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印度洋鸢乌贼角质颚微结构包括头盖和脊突两部分,日龄生长纹以明暗交替的方式呈周期性生长,2019年角质颚生长纹间隔及宽度都较小,色素沉积更浅,纹路异常现象较多。协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气候年间角质颚外形特征参数与日龄的关系均存在性别间显著性差异。2019年雌性个体所有外形特征参数与日龄的关系均最适用指数函数表示,但2020年雌性个体所有外形特征参数与日龄的关系均最适用对数函数表示; 2019年雄性个体除下脊突长LCL (lower crest length)与日龄的关系最适用指数函数表示外,其余特征参数与日龄的关系均最适用幂函数表示,2020年雄性个体所有外形特征参数与日龄的关系均最适用线性函数表示。除2020年雄性个体6项特征参数的绝对生长率AGR (absolute growth rate)和瞬时相对生长率IRGR(insta...  相似文献   
106.
阿拉伯海北部公海海域鸢乌贼资源密度及其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4年9-12月阿拉伯海北部公海海域鸢乌贼资源的调查和渔获统计资料,采用效能比方法,对鸢乌贼资源密度指标CPUE值进行了估算。结果发现,调查海域的鸢乌贼资源密度较高,其CPUE值为0.2~8.3尾/(线.h),CPUE优势组为1.0~4.0尾/(线.h),约占总站数的63.1%,总体平均CPUE值为2.22尾/(线.h)。资源密度的随海域而不同。高于2尾/(线.h)的CPUE值分布在12°N,58~62°E;14~16°N,59~61°E;18~20°N,62~64°E海域。  相似文献   
107.
渤海3种头足类食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火枪乌贼L加壮mbeka)1曼氏无针乌贼s如山hmailunT)17i和双像耳乌贼(&加o山b。Shata)属头足纲,都是我国的经济软体动物'。它们在渤海食物链中分别占有一定的位置。关于它们的食性,尚未见有专题报道。本文根据多年收集的样品,对它的食性作一初步分析。1材料和方法通过胃内食物分析方法,来揭示三种头足类的食性特征。所用的910个头足类标本,计有火枪乌贼(眼长30一96一)653个(空胃649%)、曼氏无针乌贼(34一95一)49个(37%)和双呼耳乌贼门~18一)208个(837%),系1983一1996年间通过渤海拖网调查和沿岸取样获得的。这些…  相似文献   
108.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为动植物响应外界胁迫产生的一类蛋白质,能有效改善机体对外界胁迫的适应能力。本研究基于先前获得的低盐胁迫金乌贼(Sepia esculenta)高通量转录组数据,对与低盐胁迫密切相关的热休克蛋白(热休克蛋白家族和晶体蛋白(crystallin)家族)基因进行挖掘;鉴于实时定量内参基因筛选,同时挖掘出金乌贼肌动蛋白(actin)家族系列基因;然后,对肌动蛋白、热休克蛋白和晶体蛋白家族基因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探究低盐胁迫对金乌贼热休克蛋白和晶体蛋白家族基因表达的影响。金乌贼肌动蛋白家族基因包括actin、内收肌actin、胞质actin、actin 1、actin II和βactin 6个成员,热休克蛋白家族基因包括HSPβ、小HSP、HSP 10、HSP 16、HSP 30、HSP 60、HSP 70、HSP 75、HSP 90α、HSP 90和HSP 90β11个成员,金乌贼晶体蛋白家族基因包括S crystallin、S crystallin 6、S crystallin SL18和O crystallin 4个成员。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肌动蛋白家族6个基因共享甘氨酸、精氨酸、丝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和天冬氨酸等13个位点,晶体蛋白家族4个基因共享苯丙氨酸、天冬酰胺、甘氨酸、天冬氨酸、脯氨酸、精氨酸、酪氨酸、丝氨酸和半胱氨酸等17个位点,而热休克蛋白家族HSPβ、小HSP、HSP 10、HSP 16和HSP 305个基因共享1个甘氨酸位点和4个保守位点,HSP 60、HSP 70、HSP 75、HSP 90α、HSP 90和HSP 90β6个基因仅共享2个保守位点。实时定量结果发现,低盐胁迫可以明显提高金乌贼HSPβ、HSP 16、HSP 30和HSP 70的基因表达,而明显降低晶体蛋白家族基因的表达,表明在低盐胁迫条件下,金乌贼热休克蛋白家族基因通过自身的差异表达来提高机体对外界胁迫的适应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109.
基于DNA条形码研究中国枪乌贼和鸢乌贼的食物种类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枪乌贼(Uroteuthis chinensis)和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作为中国南海头足类的关键种, 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动与能量循环具有重要影响, 其摄食生态的研究将对海洋食物网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传统胃含物分析法难以准确鉴定糜状饵料生物的组成, 本研究利用DNA条码技术, 针对中国枪乌贼和鸢乌贼不可辨认的食物糜提取组织DNA, 选用线粒体基因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I, COI)作为分子标记, 获得的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比对分析, 并使用GMYC(Generalized Mixed Yule Coalescent)模型进行物种界定和构建系统进化关系。结果成功鉴定出中国枪乌贼饵料物种有13种, 鸢乌贼饵料物种有8种, 共20种(其中1种为共有饵料)。比较发现, 汕头-台湾浅滩渔场的中国枪乌贼主要摄食鱼类、甲壳类和头足类, 而南海中部海域鸢乌贼则主要摄食鱼类和头足类。两物种均存在同类相食现象, 但鸢乌贼表现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0.
自然海域中曼氏无针乌贼产卵亲体性成熟提前和小型化现象明显,这可能是一种适应性进化,人工干预背景下曼氏无针乌贼繁殖期行为的动态变化值得关注。2020年4-6月室内采用聚焦个体扫描法和定点连续记录法分别观察和记录了曼氏无针乌贼繁殖期的行为活动,并按其生活习性和行为的生物学功能等进行系统化分类,构建了繁殖期行为谱。结果表明,曼氏无针乌贼繁殖期行为谱主要包括三大类12种行为:(1)游泳行为主要分为前进和后退,繁殖期的雌性多处于静潜水底或静浮水中的状态;(2)捕食行为主要分为发现、定位、捕捉和咀嚼等系列动作,曼氏无针乌贼能够快速感知周围17.0-36.0 cm范围内的饵料,捕捉的有效距离为8.0-22.0 cm,能在2.0-10.0 s内完成对饵料的高效捕获;(3)繁殖行为复杂,主要分为求偶、伴游、交配、产卵等,其中求偶行为体现在雄性对雌性的自我展示、追逐配对和争斗护卫等过程,雄性在争斗护卫和伴游过程中的护雌行为尤为激烈。曼氏无针乌贼交配时采用"头对头"的方式,平均交配持续时间42.9 s。曼氏无针乌贼对产卵附着基有选择性且偏好于最初的附卵物,卵群对雌性产卵行为有诱导和刺激作用,每次产卵到附卵过程平均用时108.6 s。曼氏无针乌贼繁殖期行为谱特征的研究可为后续曼氏无针乌贼行为机制和基于全生活史的资源保护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