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85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354篇
综合类   131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01.
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实验室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依据90年代关于对虾病毒病的资料,就病原学检测、血清学检测以及基因组检测技术在WSSV感染检测的应用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502.
503.
有机锡对金藻(Dicrateria sp.)有毒性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有机锡对金藻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三丁基锡(TBT)和三苯基锡(TPT)在低浓度的情况下,即或.可金藻细胞的生长和存活,室内一次培养研究显示,该2种有机锡化合物对金藻表现出很强的毒性,对生长速率的72h半数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0.58和0.77μg/dm^2。  相似文献   
504.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对马氏珠母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13~33℃范围内,马氏珠母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与体重呈负相关,可用Y=aW表示;在13~28℃温度范围内,马氏珠母贝-b的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8℃时,耗氧率达最大值,温度升高至33℃时,耗氧率反而下降,而排氨率在此温度范围内则呈持续升高趋势;在13~28℃温度范围内,马氏珠母贝呼吸和排泄Q10值分别为1.51~2.71和1.03~2.73,且在该温度范围内,马氏珠母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的比值范围为7.29~13.14。方差分析表明,体重、温度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马氏珠母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马氏珠母贝的日常代谢高于标准代谢,耗氧率和排氨率平均值分别提高40.8%和59.1%。  相似文献   
505.
马氏珠母贝黄壳色选育系G_1遗传结构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挑选11个黄壳色的马氏珠母贝养殖个体为亲本繁殖子代群体,并随机选取50个体为亲本,建立对照群体。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马氏珠母贝黄壳色群体和对照群体的遗传结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壳色和对照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别为0.358 7和0.373 3,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86.89%和90.16%;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为3.75%。可见,经过一代选择后,黄壳色群体遗传结构指标略低于对照群体,但两个群体未发生明显分化。  相似文献   
506.
在室内可控条件下,比较和分析了青岛大扁藻Tetrasemis helgolandica、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角毛藻Chaetoceros calcitrans、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和绿色巴夫藻Pavlovaviridis5种微藻对泥蚶Tegillarca granosa、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青蛤Cyclina sinensis和彩虹明樱蛤Moerella iridescens4种滩涂贝类稚贝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培养初期(5~6 d),投喂不同微藻的稚贝实验样品生长速度差异并不明显,但培养9~10 d后,各实验组稚贝实验样品的生长速度开始出现明显差异:投喂角毛藻、球等鞭金藻的泥蚶和缢蛏稚贝实验样品及投喂角毛藻、青岛大扁藻的青蛤和彩虹明樱蛤稚贝实验样品,运动能力强,生长迅速、整齐,经过15~18 d的培养,成活率达85%以上;投喂微绿球藻的4种稚贝实验样品,运动能力弱,生长缓慢、不整齐,成活率低于20%。投喂角毛藻的泥蚶、缢蛏和青蛤稚贝实验样品的生长速度最快;投喂青岛大扁藻的彩虹明樱蛤稚贝实验样品的生长速度最快,而投喂角毛藻的彩虹明樱蛤稚贝实验样品的生长速度与之非常接近。角毛藻对泥蚶、缢蛏和彩虹明樱蛤稚贝实验样品的饵料效果最好,球等鞭金藻次之;青岛大扁藻对青蛤和彩虹明樱蛤稚贝实验样品的饵料效果与角毛藻非常接近,而青岛大扁藻对泥蚶和缢蛏稚贝实验样品的饵料效果较差;绿色巴夫藻的饵料效果与球等鞭金藻类似但均比球等鞭金藻差;微绿球藻的饵料效果最差。用颗粒粒度计数分析仪分析泥蚶和青蛤稚贝实验样品对5种微藻的选择性滤食后发现,最先被泥蚶稚贝实验样品滤食干净的是角毛藻,其后是球等鞭金藻;泥蚶稚贝实验样品开始滤食青岛大扁藻时的速度较慢,但当角毛藻和球等鞭金藻被滤尽后,青岛大扁藻也被迅速滤食,泥蚶稚贝实验样品滤食微绿球藻的速度最慢;最先被青蛤稚贝实验样品滤净的也是角毛藻,其后是青岛大扁藻,在角毛藻和青岛大扁藻被滤尽后,球等鞭金藻也迅速被滤食干净,微绿球藻同样是最慢被滤食的。可见,贝类稚贝总是优先滤食饵料效果好的微藻,饵料效果最差的微藻被贝类稚贝滤食的速度最慢。  相似文献   
507.
中国明对虾caspase 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细胞凋亡来清除多细胞器官受损伤或有害的细胞,为动物发育过程中保持机体平衡起到关键作用。为了研究细胞凋亡在甲壳类动物应对病毒感染后所起到的作用,作者利用同源克隆技术获得了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caspase基因(FcCasp)的cDNA序列,并分析了该基因在对虾受到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简称WSSV)刺激后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基因的cDNA含有954个核苷酸,编码317个氨基酸,具有caspase家族典型的QACRG五肽蛋白酶活性位点(190-194氨基酸)。对注射了WSSV的中国明对虾FcCasp的表达进行分析,在5个时间点取其肝胰脏样本,经real-time PCR检测发现,WSSV刺激3 h后,对虾肝胰脏中FcCasp的表达呈现显著性上调,说明FcCasp的表达与WSSV感染密切相关,提示FcCasp基因与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508.
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是 90年代初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 DNA多态性检测方法。其特点是简便快捷、一次可探测多个位点 ,无需知道被检 DNA的核苷酸序列信息。这一技术已被广泛用于动植物的研究 ,但在软体动物类的应用 ,国内外的报道都较少。本文报告用 RAPD技术检测我国最重要的海产珍珠贝之一——合浦珠母贝 (Pinctada fucata)基因组 DNA多态性的研究结果。1 材料和方法1 .1 实验材料合浦珠母贝分别采自北部湾和大亚湾的野生种群 ,两地各用贝 3 0个 ,贝龄 1~ 4…  相似文献   
509.
510.
以马氏珠母贝 ( Pinctada martensis( Dunder) )全脏器为原料 ,经丙酮脱脂、酶解、脱色、醇沉、干燥后 ,得糖胺聚糖粗制品。用正交试验优选出酶解与醇沉条件。该糖胺聚糖粗提物对体外培养 HL - 60细胞有一定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