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50篇
综合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东山九孔鲍细菌性疾病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张朝霞  王军  张蕉南  苏永全  黄英  鄢庆枇 《台湾海峡》2001,20(2):193-199,T001
本文分离纯化了1999年春东山县患病九孔鲍的2株主要病原菌,进行了回归感染、药敏试验、病变组织的超薄切片观察。结果表明此次暴发性流行鲍病的致病菌主要是溶藻弧菌和副溶血弧菌。在所进行的48种药物的药敏试验中,2株菌仅对氯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等8种药物共同敏感,药物联合抗菌试验还表明复方新诺明与磺胺甲基异恶唑等有协同作用,氯霉素与复方新诺明等有加成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效果。【方法】由茵陈、地锦草、大黄、黄芩、白术、苦参、板蓝根按一定比例组成中草药复方,用索氏提取法以乙醇为溶剂提取中草药复方的总有效成分,提取物按质量分数0%、0.5%、2.0%,中药复方原料粗粉按质量分数2.0%的添加量制成药饵(分别记为0%、0.5%、2.0%药饵组,2.0%生药组),投喂人工感染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的鲫鱼,测定感染4 d和15 d时鲫鱼的血清转氨酶(GPT、AST)、甘油三酯(TRIG)、胆固醇(TC)、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白球比(白蛋白与球蛋白质量浓度比,A/G)等肝功能指标,尿素氮(BUN)、尿酸(UA)、肌酐(CR)等肾功能指标,心肌功能指标肌酸磷酸激酶(CPK)。【结果】2.0%药饵组在0.5×10~9 cfu/mL和1×10~9cfu/mL的温和气单胞菌攻毒感染下,药饵防治率分别为82.5%和42.5%,与0%药饵组相比,药效极显著(P <0.01)。相对于对照组(健康鱼),感染0.5×10~9 cfu/mL温和气单胞菌病鱼(0%药饵组)转氨酶、TRIG、TC、TP、ALB、GLB、A/G指标下降(P <0.05),BUN、UA、CR、CPK指标上升(P <0.05),而其他药饵组各指标均较0%药饵组改善,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中药复方对鲫鱼细菌性败血症有一定防治作用,可改善病鱼的肝脏、肾、心肌功能的受损状态。以添加质量分数2%中草药复方提取物的药饵防治鲫鱼细菌性败血症的药效显著。  相似文献   
43.
为了进一步评估由白芍(Radix paeoniae Alba)、杜仲(Eucommia ulmoides)和知母(Rhizoma anemarrhenae)组成且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复方制剂A、B、C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组织形态和生长性能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本试验将二龄草鱼随机分成12个试验组和2个对照组,分别连续投喂含有不同复方制剂的饲料和空白饲料,在试验第7、14、21、28天分别随机从对应试验组中采集5尾草鱼肝胰脏、脾脏、肾脏和肠道进行切片制作和组织形态分析;在试验第0、29天分别随机从对应试验组中采集10尾草鱼进行肥满度、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脏体比和肠道承重力测定。结果表明,分别以2%、4%剂量添加于草鱼饲料中的复方制剂A、B、C对试验草鱼阶段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肝胰体比、肾体比和肠道承重力系列指标均无异常影响。组织形态分析方面,复方制剂A对草鱼肝胰脏、脾脏、肾脏和肠道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而复方制剂B、C经连续投喂21天起,对应剂量组草鱼肝胰脏、肾脏逐渐呈现不同程度的组织病变。本文得出结论认为,即使完全符合允饲要求的天然植物品种,缺乏基于较全面的评价维度试验证明其具有使用安全性,则容易仅关注允饲天然植物在效果表达的表象,而忽略其诱发的组织病变造成组织器官的功能衰退。  相似文献   
44.
介绍国医大师潘敏求教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性乙肝)的经验。潘教授认为慢性乙肝的病位在肝,与脾胃、胆、三焦密切相关,因外感湿热、饮食不节、情志失畅、正虚体弱等导致肝郁脾虚、湿毒内蕴,从而病情缠绵,迁延不愈,并以郁、毒、虚概括其基本病机,其中肝郁贯穿慢性乙肝的始终。潘教授根据这一基本病机确立了疏肝解郁、清热解毒、扶正补虚的基本治法,治疗上祛邪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扶正以补益先天后天、扶助阳气为主,并以经验方肝复方为基础方,根据疾病阶段灵活用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5.
【目的】通过药物体外抑菌试验及斜带石斑鱼抗病力研究,筛选有效治疗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河流弧菌(Vibrio fluvialis)病复方中药与中西药联用配方。【方法】用黄连、乌梅、黄柏比例分别为0.9∶1.3∶0.9、1.2∶0.9∶1.0、1∶1∶1的复方中药对河流弧菌进行体外抑菌实验;将质量分数2.2%复方中草药与中西药联用复方分别添加到基础饲料中,投喂感染河流弧菌的斜带石斑鱼73 d,研究中西药对石斑鱼河流弧菌病治疗效果。其中,试验组Ⅰ、Ⅱ、Ⅲ的黄连、乌梅、黄柏比例分别为0.9∶1.3∶0.9、1.2∶0.9∶1.0、1∶1∶1,试验组Ⅳ、Ⅴ、Ⅵ的黄连、乌梅、黄柏、恩诺沙星配比分别为0.9∶1.3∶0.9∶1.3、1.2∶0.9∶1.0∶0.9、1∶1∶1∶1,另设空白对照组Ⅰ(健康鱼,投喂基础饲料)、Ⅱ(病鱼,投喂基础饲料)和阳性对照组Ⅲ(病鱼,投喂板黄散)、Ⅳ(病鱼,投喂大黄五倍子散)。【结果】黄连、乌梅、黄柏配比1∶1∶1、质量浓度200mg/mL的复方中药对河流弧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较佳,为最佳配方及用量。40 d病鱼死亡数,对照组Ⅱ对照组Ⅳ对照组Ⅲ试验组Ⅰ试验组Ⅲ试验组Ⅱ试验组Ⅴ试验组Ⅵ试验组Ⅳ对照组Ⅰ,试验组Ⅱ的黄连、乌梅、黄柏比1.2∶0.9∶1.0为疗效最佳的中药复方,试验组Ⅳ的黄连、乌梅、黄柏、恩诺沙星比为0.9∶1.3∶0.9∶1.3为疗效最佳的中西药联用复方。【结论】中药复方及中西药联用复方均可较好治疗斜带石斑鱼河流弧菌病,后者药效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46.
目的:采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ATR-FTIR)和化学计量学对同科同属易混淆药材玉竹和黄精进行鉴别。方法:采用ATR-FTIR获取样本的一级和二级红外指纹图谱,采用PLS-DA构建最佳图谱模型,并采用PCA、HCA等化学计量学对模型图谱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玉竹和黄精红外图谱主要由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等吸收带组成,两者光谱相似,但在1200~700cm-1处存在较小差异;在此范围对原图谱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前3个主成分(集中在970cm-1、990cm-1和715cm-1附近))对玉竹和黄精鉴别的正确率可达96.56%;在此范围对原图谱进行簇类分析发现,玉竹和黄精种内样本均具有一定地域特征性,但不影响整体鉴别效果。结论:采用ATR-FTIR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可以快速准确鉴别玉竹和黄精,可为同属种植物鉴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
以复方有机疗效助长剂(简称Q.S.)的不同剂量和不同投喂方式对日本对虾(Penaeusjaponicus)各期幼体培育进行三批的试验,分析了Q.S.在日本对虾幼体培育中的应用效果。在水温24~29℃,盐度22~29下,无节幼体至仔虾经15d(10月4~19日)培育,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存活率、平均体长分别是52.9%(40.2%~72.4%),10.05mm(9.30~11.7mm)和31.7%与8.8mm。试验表明,在幼体培育中Q.S.以“水浴”为主,以一定比例掺进饵料为辅的方式最为有效;结果还表明,Q.S.在日本对虾各期幼体的培育中具有显著的提高存活率和促进生长的作用。本文还就提高幼体存活率、促生长与虾苗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8.
复方新诺明在花鲈体内的残留及消除规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报道了22℃±3℃和16℃±2℃水温条件下花鲈 (Lateolabraxjaponicus)多次口服复方新诺明在肌肉、血液、肝脏、肾脏4种组织中的残留及消除规律。药物在花鲈肌肉、血液、肝脏、肾脏中的残留用二氯甲烷提取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药物浓度 ,最低检测限可达0.01μg/mL,平均回收率为80%~90%。研究结果表明 :两种温度下 ,复方新诺明在花鲈体内的残留和消除情况差异明显 ,药物的吸收率及其在组织中的消除速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较高温度下吸收率高 (TMP)且消除速度较快。建议花鲈在22℃和16℃水温条件下口服复方新诺明的停药期应为32d和26d。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乳凝胶对兔耳痤疮模型的药效作用,并初步揭示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油酸制备兔耳痤疮模型,确认造模成功后开始给药干预,通过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考察复方乳凝胶的治疗效果;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相关炎症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表达量;利用免疫组化探究介导痤疮发病的关键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白细胞分化抗原(CD36)受体、NOD样受体家族3(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水平。结果:HE组织染色及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复方乳凝胶治疗后兔耳痤疮病变组织得到显著改善,复方乳凝胶组血清中调控病变的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和IL-8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可介导痤疮发病的关键信号通路NF-κB,下调CD36受体、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水平(P<0.05或P<0.01)。结论:中药复方乳凝胶通过抑制痤疮丙酸杆菌,使与痤疮相关的各种细胞上的TLRs受体及CD36受体表达下调,阻断了NF-κB通路,抑制了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表达,降低了血清中TNF-α、IL-6、IL-8及IL-1β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从而达到治疗痤疮的效果。  相似文献   
50.
为筛选适合添加于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饲料的植物源免疫增强剂,本试验以白芍(Radix paeoniae Alba)、杜仲(Eucommia ulmoides)和知母(Rhizoma anemarrhenae)三种允饲植物配制的复方制剂A、B和C为研究对象,开展其对草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比较研究。试验将二龄草鱼随机分成6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按鱼体重量的3%每天分别投喂添加复方制剂的饲料和空白饲料。试验第7、14、21、28天分别采集试验草鱼血液,用于检测血液细胞组分、血清溶菌酶、血清SOD;试验第29天,对各组试验草鱼进行腹腔注射嗜水气单胞菌活菌,记录攻毒后14天内各组草鱼的存活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14天时,以2%和4%剂量添加的复方制剂A分别显著提高草鱼白细胞吞噬活性128%和143%,分别提高草鱼血清溶菌酶活性69%和85%,分别提高草鱼血清SOD活性61%和55%;连用28天对草鱼的保护率分别达到49%和55%,复方制剂A对草鱼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效果优于复方制剂B和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