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08篇
  免费   955篇
  国内免费   987篇
测绘学   1052篇
大气科学   1094篇
地球物理   722篇
地质学   2245篇
海洋学   931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709篇
自然地理   2757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83篇
  2022年   244篇
  2021年   305篇
  2020年   236篇
  2019年   265篇
  2018年   201篇
  2017年   238篇
  2016年   235篇
  2015年   271篇
  2014年   561篇
  2013年   393篇
  2012年   420篇
  2011年   495篇
  2010年   394篇
  2009年   432篇
  2008年   511篇
  2007年   377篇
  2006年   353篇
  2005年   328篇
  2004年   355篇
  2003年   275篇
  2002年   266篇
  2001年   259篇
  2000年   218篇
  1999年   224篇
  1998年   201篇
  1997年   194篇
  1996年   182篇
  1995年   178篇
  1994年   134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9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针对雅鲁藏布江源区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不断加剧的生态退化问题、以畜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及其对生态状况的依赖性,分析了源区居民点分布与地貌、生态状况、水文条件、交通条件的空间关系,评价了地貌等因素对该区居民点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2008年雅江源区居民点分布呈显著的地形聚集特征,大部分居民点聚集在4 600~5 000 m高程带、0°~5°缓坡区和没有坡向的平坦地带.雅鲁藏布江源区居民点分布与生态状况具有较强的空间趋同性.小嵩草草甸、紫花针茅草原和固沙草草原是居民点分布的主要植被类型;与1990年相比,2008年源区及其居民点分布区的NDVI较低,草地盖度及其生产能力有所降低,风沙化土地渐趋扩张,极少数居民点分布于风沙化土地,以固定沙地为主.源区居民点分布还具有明显的河流指向性和交通指向性.超过83%的居民点分布在距离雅鲁藏布江水系1.5 km范围内和道路两侧2.0 km范围内,特别是500 m范围内;距离雅鲁藏布江水系和交通线路越远,居民点分布越稀疏.究其原因,以草原放养为主畜牧业生产及其对牧草和水分的依赖性是影响居民点分布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92.
中国不同气候区域Hargreaves模型的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模型中,FAO 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准确但需要气象参量过多,而Hargreaves模型只需要气温数据却无法保证较高的准确性。为了提高Hargreaves模型在中国不同气候类型条件下的适用性,以FAO Penman-Monteith模拟值为参考,建立了Hargreaves模型的修正系数。CLIMWAT数据库中156个站点的应用表明,修正前R2、RMSE分别为88.1%、3.803mm/d,修正后分别为97.3%、0.233mm/d;北京站多年的应用表明,修正前R2、RMSE分别为94.4%、4.861mm/d,修正后分别为97.2%、0.442mm/d。在此基础上,利用GIS分区运算工具建立了中国不同气候区域的修正系数表。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常规气象观测条件下(无风速、辐射观测)不同气候区域参考作物蒸散量的估算精度。  相似文献   
993.
李光 《西部资源》2012,(3):164-167
铁矿石为钢铁工业的重要基础原料,而我国铁矿石贫矿多,富矿很少,远不能满足钢铁工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不足部分只好依靠进口弥补。该区地层区划:太古代岩石地层单位属华北地层大区(Ⅴ),阴山地区分区;中晚元古代及古生代岩石地层单位属华北地层大区(Ⅴ),晋冀鲁豫地层区(Ⅴ4),大青山小区(Ⅴ43—2);中新生代岩石地层单位属滨太平洋地层区(5),大兴安岭——燕山地层分区(51),阴山地层小区(511)。大地构造单元位于华北地台北缘、狼山—白云鄂博台缘凹陷、白云鄂博褶断束。矿区位于白云鄂博褶断束西段。该区经历了长期复杂多次的构造活动,构造线方向近东西,区域构造发育、构造形式、尺度多样,褶皱、断裂、韧性剪切变形均有显示。  相似文献   
994.
《西部资源》2012,(4):75-75
本世纪以来,我国一些重要的锡矿区都做过一些程度不等的地质调查。比较重要的有:1898—1910年M.Lecrele及J.Deprat、1914年丁文江对个旧的调查;1934—1940年孟宪民等对个旧进行了1∶5万—1∶1万地形地质和坑、硐地质调查;早在公元前3700年埃及人就已用锡。公元前1800年,中国就有了青铜制品。我国商代后期是青铜器极盛的时代,是青铜工艺发展的第一个高峰。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武官村的我国著名的司母戊大鼎,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重达875kg的司母戊大鼎是我国目前出土青铜器中最大的,也是世界青铜器中所罕见的。  相似文献   
995.
《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研究》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创琳 《地理研究》2012,31(10):1927-1927
省际边界区域是两个及以上省级行政区划单元的接壤区域。目前, 我国省级行政区边界总长度达5.2万km,涉及849个县级行政区划单元, 面积占全国的47.9%.当前, 大多数省际边界区域, 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省际边界区域, 省际边界的“切变”效应显着, 造成该类区域发展水平低, 区域摩擦频发, 空间协调难度较大, 统筹发展难点较多。推进这一特殊类型区域的协调发展, 既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的新命题, 又是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热点和难点。由朱传耿、仇方道、孟召宜等撰写的《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科学出版社2012年3月出版)一书, 顺应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突破行政区划界限, 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战略要求, 以淮海经济区为实证区域, 深入、系统地开展了省际边界区域统筹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996.
广东省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测度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徐辉  刘俊 《地理科学》2012,(9):1075-1080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中心问题,建设创新型区域是提升区域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提出了一套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测度指标体系,分析研究了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形成机理及其数学模型,针对该问题的灰色不确定性,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影响广东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因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度的定量分析,描绘出影响(1999~2006年)广东经济增长(GDP)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因素的灰色关联图。结果显示,该模型的有效性较好、可靠性较高、实用性较强。最后,根据广东省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测度的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广东省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7.
卢永飞 《地理教学》2012,(10):12-14
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许多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案例都离不开区域这一载体。近几年来,地理高考试题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具有基础性、常识性和综合性特征的区域地  相似文献   
998.
孙尚楼 《地理教学》2012,(7):25-25,18
一、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是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不同学科的城市定义认为:从经济学方面看,城市是具有相当面积、经济活动和住户集中,以致在企业和公共部门产生规模经济的连片地理区域,城市是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等——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状系统。从地理学方面看:是指地处交通方便、覆盖有一定面积的人群和房屋的密集结合体。从城市规划学方面看,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相似文献   
999.
周意鸿 《地理教学》2012,(18):43-44
新课标要求学习区域地理重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区域的方法,而非大量记忆一些分布类的地理知识;重视地理知识的联系,提升迁移地理知识的能力,而非简单记住区域的物产加地名。可是,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旧存在下列误区,笔者结合一些实例总结如下。【误区一】对于地理分布类知识,我们还是强调学生去记忆。如埃及的地理位置(如邻国、临海)、地形类型、河流和城市等等。而在新课标中,对于地理分布类地理知识,如位置、地形、河流、植被和土壤等,只要求结合相关的地图,能够从地图中找出来就行。如2012年长沙中考试题的第27题。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七届"中部博览会"(全称"中国中  相似文献   
1000.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这一章,内容多,知识点丰富,从表象上看,似乎无任何头绪。一般情况下,教师只能照本宣科地介绍知识,学生听起来就会显得枯燥无味,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无法得到养育,教学的有效性无法得到根本的保证。这部分内容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已习得的知识也很多,因为来源渠道多,因此知识储备显得零乱。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