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本文首次提出生物地球化学分异作用的概念。并从地史时期的古生物和现代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和人类)的地球化学分异作用事实,论述生物选择吸收分异作用和生物选择富集分异作用两种类型。同时阐明了它们的形成机理:生物体内靶细胞、靶组织和靶器官结构功能和生理作用的特异性和专属性的需求,即内因;而地球的生态环境地球化学物质场内,存在着的电子构型、地球化学参数、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表现各异的地球化学性状的百余种化学元素(离子、分子或化合物),能够满足各类生物的特异性和专属性的物质需求,即外部条件(外因)。内因与外因相结合即是形成机理。生物地球化学分异作用,可为农业、医疗卫生和营养保健以及环境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2.
Confocal photoluminescence (PL) and local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were used to study the type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oint defects in coated diamonds, the input of which is about 30% in the Snap Lake deposit, Canada. Nitrogen concentration is on the level of several hundreds of ppm in the core, with a nitrogen-poor layer in its outer part, whereas in the coat it is usually several times higher as a result of fast growth. Nitrogen defects in the core are strongly aggregated with N3, B and B′-forms dominating, whereas A-defects are typical of the coat. The rounded shape of the coated diamonds is a result of the combined effect of partial dissolution of the octahedral core and the “abnormal” growth of the coat, which produces a fibrous structure. Analysis of PL and PL excitation spectra showed that structureless yellow-green PL of the coat is likely to be due to nickel-nitrogen complexes with their fine structure broadened in the strain fields. The presence of irradiation/annealing products such as vacancies V0 and nitrogen-vacancy complexes NV, N2V2 shows that the diamonds studied have undergone post-growth ionizing irradiation with further low-temperature annealing in natur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43.
青藏高原北部的大气加热场特征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12  
利用五道梁1994-1997年的实际观测资料,结合一些经验计算公式计算得到了1994-1997年青藏高原北部地区的大气加热场强度。结果表明,从4年平均情况来看,高原北部地区4-8月大气加热场为热源,10月-2月为冷源,3月和9月为转换时期;就年平均大气加热场强度年际变化来看,1994年和1995年为大气冷源,1996年和1997年则为大气热源;高原北部的大气加热场强度的年际变化主由地面感热输送的年际变化所决定。  相似文献   
44.
研究了地震资料的现场处理技术--QPOG(Quickly Predicting Oil and Gas),提出利用QPOG技术右以在地震勘探中快速有效地进行油气预测,并给出了有井区和无进区的两种预测方法;有井区以人工神经网络、模糊相似优先比等方法为主,无井区以分形、混沌、突变等理论方法为主,通过对具体研究区的实际预测,证明了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5.
通过对电离缓冲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卤水中铷含量的过程进行分析,建立了该法的不确定度评价数学模型,系统分析并计算了各不确定度分量、合并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测定结果显示,卤水样品中铷含量为170±3.2 mg.L-1,由待测溶液浓度引入的不确定度为影响测定结果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6.
田定方  范闻捷  任华忠 《遥感学报》2020,24(11):1307-1324
植被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率FPAR(Fraction of absorbe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反映了植被冠层的光学特性,是表征植被光合作用水平和生长状态的重要参量,因此成为全球变化研究中多种过程模型的重要输入参数。随着定量遥感研究的深入和新型传感器的使用,从区域到全球尺度上的FPAR遥感估算方法不断提出,多样化的遥感FPAR产品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碳循环、能量循环、生产力估算及作物估产等研究领域。本文梳理了遥感估算的植被光合有效辐射的相关概念和算法,并着重对过去十年间遥感估算FPAR的新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探讨。研究表明,近年来FPAR遥感的研究工作一方面聚焦于对现有算法的改进与各类型产品的验证,更多的研究则侧重于FPAR概念体系的拓展,叶片、叶绿素水平的FPAR估算,直射光、散射光的FPAR建模等新方向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47.
脱镁叶绿素对浮游植物吸收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7年6月期间对大连湾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脱镁叶绿素对浮游植物吸收特性的影响。由实测数据及相关文献推断出脱镁叶绿素蓝光和红光吸收峰分别位于412和670nm波段,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对脱镁叶绿素和叶绿素a的比吸收系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12nm波段脱镁叶绿素的比吸收系数远大于叶绿素a;440nm波段,叶绿素a的比吸收系数略大于脱镁叶绿素;670、675nm波段,叶绿素a的比吸收系数约为脱镁叶绿素的3倍。随脱镁叶绿素占色素总浓度比例的增大,浮游植物吸收曲线上蓝光吸收峰偏离440nm波段,逐渐向412nm波段靠近,并得到蓝光波段吸收峰的高度由脱镁叶绿素浓度决定,而红光波段吸收峰的高度由叶绿素a浓度决定。色素浓度与吸收系数进行乘幂函数拟合分析表明,412、440nm波段吸收系数与脱镁叶绿素浓度拟合相关性高于叶绿素a,而675nm波段相反。  相似文献   
48.
近地表高频补偿技术在三维地震勘探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地表的滤波作用不仅会引起地震波高频成分的快速衰减,还会引起地震子波相位的畸变,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中,必须对这些由近地表引起的衰减和频散进行补偿.文中研究了近地表吸收规律,应用微测井资料求出了表层的吸收衰减因子,补偿了近地表高频成分,给出了针对三维地震资料的近地表高频补偿方法,对大庆齐家北工区的地震资料进行了实际应用,同时还应用属性分析技术对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9.
环境因子对菲律宾蛤仔摄食生理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董波  薛钦昭  李军 《海洋与湖沼》2000,31(6):636-642
于 1 998年 1— 6月 ,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实验室内采用静水方法对采自胶州湾潮间带的菲律宾蛤仔 (以下简称蛤仔 )进行摄食率、清滤率和吸收率的测定。结果表明 :(1 )蛤仔摄食率和清滤率随着个体体重的增加而增大 ,而单位重量的摄食率和清滤率随个体体重的增加而减小 ,它们之间呈幂函数关系。 (2 )底质对蛤仔摄食生理影响的实验表明 :铺砂可以显著地提高蛤仔的摄食生理指标。 (3)在一定的饵料浓度范围内 ,摄食率和清滤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呈幂函数关系。当饵料浓度达到一定值后 ,清滤率迅速下降 ,而摄食率只略微有所下降 ,基本上保持平稳不变。这说明蛤仔可以通过调节清滤率来稳定摄食率。 (4)蛤仔吸收率和饵料浓度及个体大小无明显相关性。 (5)水温 1 5℃ ,投喂小球藻的条件下 ,实验结果显示蛤仔 [壳长 (3.53± 0 .0 2 )cm、软体部干重 (0 .41± 0 .0 2 )g]产生假粪的阈值为2 .1 6mgPOM /L。  相似文献   
50.
泡塑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痕量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在Fe3 存在下,用泡沫塑料分离富集,以抗坏血酸和硝酸铵为基体改进剂,采用斜坡升温和长寿命石墨管技术进行化探样品中痕量金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方法。该方法已应用于化探样品中金的分析工作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