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7篇
  免费   1363篇
  国内免费   1653篇
测绘学   256篇
大气科学   1276篇
地球物理   655篇
地质学   1663篇
海洋学   3152篇
天文学   76篇
综合类   456篇
自然地理   859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97篇
  2021年   263篇
  2020年   250篇
  2019年   258篇
  2018年   261篇
  2017年   255篇
  2016年   278篇
  2015年   319篇
  2014年   336篇
  2013年   431篇
  2012年   319篇
  2011年   309篇
  2010年   263篇
  2009年   372篇
  2008年   345篇
  2007年   387篇
  2006年   362篇
  2005年   339篇
  2004年   303篇
  2003年   304篇
  2002年   278篇
  2001年   248篇
  2000年   229篇
  1999年   198篇
  1998年   186篇
  1997年   162篇
  1996年   144篇
  1995年   119篇
  1994年   119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31.
金振奎  苏妮娜  王春生 《地质学报》2008,82(10):1323-1329
优质煤储层在此指厚度大、分布广、储集物性好的煤层。沉积相对优质煤储层的形成和分布有重要控制作用。通过浅海和泻湖淤积填平发育起来的潮坪环境和三角洲环境是最有利的优质煤储层形成环境,煤储层厚度大、分布广。沉积环境对煤储层中的灰分含量和镜质组含量有重要影响,而灰分含量和镜质组含量又直接影响煤储层的储集物性。灰分充填了煤储层中的孔隙,其含量越高,储集物性越差;镜质组有利于割理的形成,其含量越高,储集物性越好。由于在灰分含量、煤岩显微组分等方面的差异,潮坪环境沉积的煤储层的储集物性优于三角洲的煤储层,下三角洲平原沉积的煤储层优于上三角洲平原沉积的煤储层。海平面变化对优质煤储层的形成和分布也有重要控制作用。高位体系煤储层富集,单层厚度大,横向分布相当稳定,尤其是高位体系域晚期,是形成优质煤储层最有利的层位。而水进体系域煤储层稀少,单层厚度小,横向分布不稳定,不利于优质煤储层形成。  相似文献   
32.
广西合浦海水珍珠变黄机理新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水珍珠缓慢变黄的传统解释是无机相文石不稳定向方解石转化这个不可逆过程造成的.然而作者通过肉眼观察、光学显微镜观察、H2O2漂白体系使变黄的海水珍珠重新变白实验及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均表明传统解释可能存在错误,变黄的海水珍珠无机相没有发生明显的相变,故推测珍珠内有机相的变化是珍珠变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3.
黑鲷嗅上皮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艺磊  张子平 《台湾海峡》1994,13(2):129-132,T001
通过扫描与透射电镜观察了黑鲷嗅上皮的超微结构,嗅上皮内侧是感觉上皮区,其主要的细胞类型是:纤毛感觉细胞,微绒毛感沉细胞,柱状细胞,支持细胞和基细胞,非感觉上皮分布在嗅上皮边缘及点缀于感觉上皮区,似指状结构,具有粘液细胞,支持细胞,基细胞等,根据上述观察结果,可认为黑鲷属以视觉为主进行活动的鱼类。  相似文献   
34.
物质海 -气通量计算新建议中将物质海 -气通量计算公式 F=K(CL- b Cg)中的 CL 用CL ( SML ) 代替。本文着重于对公式中质量迁移系数 K的讨论。在测定了海水微表层、次表层水粘度并同时测定了其它一些化学参量基础上 ,得出如下结论 :海水粘度与盐度、碱度有一定相关性 ;微表层与次表层海水的粘度变化小于 3%。因此 ,海水微表层效应影响 K值 ,与海水微表层效应影响物质浓度相比 ,可以不考虑。  相似文献   
35.
根据 2 0 0 1年 2月和 7月对崎岖列岛附近海域的水质和底质表层沉积物调查结果 ,采用环境质量单项评价标准指数法 ,对该海域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 :(1 )该海域水质的 p H值、溶解氧和石油类等环境因子基本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浓度则超标严重 ,该海域水质已处于严重富营养化状态 (夏季比冬季富营养化程度略低 ) ;(2 )该海域底质表层沉积物中除部分站位的重金属 Cu、 Zn含量超标外 ,有机质、石油类和重金属 Pb、 Cd、 Hg的含量均未超标 ,底质环境状况尚好  相似文献   
36.
The synoptic analysis of sea fog in western Antarctic sea region is made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data in the Chinese Antarctic station, Great Wall Station, from December 1994 to November 1995, and the facsimile weather charts issued by Chile. It is found that more than 90% fog in this region is the advection cooling fog. Also, the synoptic mechanism of the fog creation and distinction is discussed by analyzing the pressure field, the temperature field and the upperlevel stratification. Finally, the focus of attention in forecasting fog is pointed out.  相似文献   
37.
南极冰层的冰量为24.5×106km3,占地球总冰量的90%以上,南极冰川进退控制着全球海平面变化和气候波动。酉部南极乔治王岛第四纪冰碛与湖积剖面记录了近12000a来南极曾于距今11000a,9000a和6100a出现过3次快速的冰消过程,近6000a来是一小幅度冷暖交替的气候波动过程。深圳湾北岸潮间带堆积是在近6000a以来发育的,堆积物的环境记录表明,海平面呈周期性升降变化,波动周期平均为670a,低海面时期发生于距今5500—4900a,3900—3600a,2400—2200a和1300—1200a。相邻低海面间则是海面上升时期,每一升降周期的海平面变化幅度为80cm左右,近100a的现代增温,海平面处于上升阶段,上升速率为2—3mm·a(-1)。  相似文献   
38.
1 .IntroductionOpen oceanaquacultureis becominga newfisheriesindustryasthe human demandfor seafoodin-creases .Consideringthe require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helackof suitable shelteredsitesisforcingfishfarmers to move to more exposed offshore loc…  相似文献   
39.
渤海三维海洋温度和海流数值预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十·五"期间,我国开展了三维海洋温度和海流数值预报的业务化研究工作.经过3年的努力,渤海三维海洋温度和海流数值预报系统研制完成,并于2003年10月,开始试预报.本文对该预报系统以及运行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所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0.
基于雷达海冰图像互相关的冰漂流场测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的渤海和黄海北部在每年冬季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冰情,它直接影响结冰海区的石油平台、船舶以及港口等设施的正常作业,对海冰的观测与预报随着上述海区的开发利用越发显得重要,利用航海雷达连续准确地跟踪海冰漂移运动轨迹,是当今观测、调查、研究冰漂流移动规律的有效方法之一,我国的科研人员利用雷达成像技术对渤海的冰情进行了长期的雷达海冰观测、研究,在由雷达海冰图像对海冰的物理特征的识别、分类以及冰漂流场测量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