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2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1.
利用历史的表面漂流浮标资料研究了南极绕极流的平均结构、变化规律和能量特征。强劲的南极绕极流沿着纬向从西向东流动,并伴随着复杂多变的海洋锋面,主导着整个南大洋的海洋环流系统。首先,标准方差椭圆表明,阿加勒斯回流和东澳大利亚暖流是南极绕极流重要的流量补充。在南半球的冬季,南极绕极流的流速随着西风的增强而增强。在南极绕极流经向摆动的影响下,流核上的经向流速比纬向流速具有更加不稳定的特征。另外,南极绕极流从非洲南部开始自西向东逐渐减弱。其次,从能量的角度讨论了南极绕极流的细节特征。平均动能、扰动动能及其均方根在流核区域都很强,扰动动能和平均动能比值的趋势恰恰相反,强(弱)能量分布区域的涡旋耗散反而比较弱(强)。除了扰动动能和平均动能的比值之外,所有的能量形式都呈现了从西向东减弱的趋势。涡动耗散对南大洋北部的平均动能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87年以来WOCE项目及我国自行投放或进入黑潮及其邻近海域(15°~36°N,114°~135°E)的共计323个卫星跟踪海表面漂流浮标资料,得到全年平均及季节平均的浮标轨迹及(1/4)°×(1/4)°格点平均的表层流矢量结果。分析认为:对于全年平均的表层流场,黑潮表层流路主要表现了对大洋西边界地形的适应,并呈现出6个较大的弯曲,其中在反气旋型弯曲处都发生分支或入侵现象、气旋型弯曲处这种现象却不明显。对于季节平均的表层流场,黑潮表层不同流段分别表现出各自显著的季节差异:吕宋海峡附近海域,表层水向南海的入侵只发生在秋、冬两季,而春、夏两季却不发生;在台湾以东海域,黑潮表层流路与黑潮右侧反气旋涡的存在与否密切相关,春季没有涡旋存在时,黑潮表层流路常出现气旋式大弯曲,其他三个季节反气旋涡存在时,黑潮表层流路相对平直;在台湾东北海域,黑潮表层水向东海南部陆架区的入侵以秋、冬季最强,春季次之,而夏季几乎不发生;在赤尾屿以北的东海黑潮中段,黑潮流动比较稳定,其表层平均流径走向由偏北到偏东依次约为冬(北偏东30°)、春(北偏东33°)、秋(北偏东38°)、夏(北偏东45°);流路宽度由宽至窄依次约为秋(90 km)、春(80 km)、冬(70 km)、夏(60 km),而流速由大至小依次为夏、春、秋、冬,且各季节都表现出北段流速大于南段的现象;在九州西南海域,春、秋两季黑潮表层水发生明显的向北入侵,入侵的黑潮水与东海外陆架水共同成为对马暖流的一部分来源,而夏季这种现象不明显,九州西南海域黑潮表层流路北界的位置以秋季最为偏北(但最北不超过31°N)、流路也最宽;在琉球群岛外缘海域,南半部基本没有北上的表层流存在,只有在冲绳群岛-奄美群岛以东海区,秋、夏、春三季表层反气旋涡旋都比较活跃,在涡旋的西侧有顺着冲绳群岛-奄美群岛的东北向流,其中秋季最为明显。这些结果可以为黑潮及其邻近海域的深入研究提供较为客观、直接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回归模型模拟卫星跟踪海洋漂流浮标轨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析浮标漂流速度和表层地转流、风海流结果表明:浮标漂流速度和表层地转流具有良好相关性。针对卫星跟踪漂流浮标运动的准地转性,建立了以海表地转流为主要回归自变量的几种回归模型,用以模拟浮标漂流轨迹,以期对浮标运动特性有进一步的认识。对南海中伴随涡旋运动的2个浮标模拟试验显示,诸多模型中以海表地转流、风海流及背景流为自变量的回归模型模拟浮标漂流轨迹效果较好。利用该回归模型,模拟出南海2个漂流浮标轨迹和真实轨迹距离偏差较小且二者运动趋势基本一致。通过分析回归模拟所得风海流、海表地转流及背景流发现:涡旋中心附近浮标漂移主要受地转流的控制,而涡旋边缘处风海流起到关键性作用,正是这部分贡献使得浮标能够进入(脱离)涡旋。背景流的空间分布决定着浮标漂移的最终去向,特别是背景流方向改变的区域,背景流的存在使得模拟浮标轨迹能够像真实轨迹一样运移。  相似文献   
14.
Argos表面漂流浮标在黑潮区的若干观测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近几年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及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在南海和西北太平洋海域布放的部分卫星跟踪表面漂流浮标所取得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浮标流经海域的表层海流特征及浮标漂移路径上水温的变化。结果表明:2003年1月,黑潮表层水有入侵南海的趋势,夏季南海表层水经吕宋海峡流出,汇入黑潮主干;夏末冬初,黑潮主干经过东海时明显呈弯曲流动;2003年春季,日本以南海域黑潮弯曲不明显;台湾东北部海域存在一个强反气旋涡;表层海水的温度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明显,在浮标漂移路径呈反气旋或气旋式转动的区域,对应出现了表层水温的高、低温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一种旨在观测沿岸表层流的自制"表层海流实验"漂流浮标,该浮标基于GPS信号、简易且十分经济(每个约$30)。通过分析在大亚湾布放的六个漂流浮标轨迹和由此推算得到的流速发现,此类浮标基本可以刻画广东沿岸冬季表层流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Understanding the drifting motion of a small semi-submersible drifter is of vital importance regarding monitoring surface currents and the floating pollutants in coastal regions. This work addresses this issue by establishing a mechanistic drifting forecast model based on kinetic analysis. Taking tide-wind-wave into consideration, the forecast model is validated against in situ drifting experiment in the Radial Sand Ridges. Model results show good performance with respect to the measured drifting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migrating back and forth twice a day with daily downwind displacements. Trajectory models are used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individual hydrodynamic forcing. The tidal current is the fundamental dynamic condition in the Radial Sand Ridges and has the greatest impact on the drifting distance. However, it loses its leading position in the field of the daily displacement of the used drifter. The simulations reveal that different hydrodynamic forces dominate the daily displacement of the used drifter at different wind scales. The wave-induced mass transport has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the daily displacement at Beaufort wind scale 5-6; while wind drag contributes mostly at wind scale 2-4.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surface circulation in the Indian Ocean using Argos float data over the period 1979-2011.The Argos observations manifest some new phenomena.The climatological annual mean circulation shows that the surface current becomes much stronger after turning around in shore in the western Indian Ocean.In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the Great Whirl(GW) to the east of Somalia develops quickly in spring(April-May) as the monsoon reverses to move northward,becoming strongest in summer(June-September) and disappearing in autumn(October-November).The west end of the Agulhas retroflection can reach 18°E,and it exhibits a seasonal variation.At approximately 90°E,the Agulhas Return Current combines with the eastward South Atlantic Current and finally joins the Antarctic Circumpolar Current.  相似文献   
18.
台湾东北部黑潮表层水入侵东海陆架的季节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瑞祥  刘志亮 《海洋科学》2015,39(7):118-123
基于1998~2011 年进入台湾东北部的WOCE-SVP(World Ocean Circulation Experiment -Surface Velocity Programme)计划的Argos 浮标运行轨道数据, 分析了台湾东北部的环流特征、黑潮表层水入侵东海陆架的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在春夏季, 黑潮表层水入侵仅限于陆架外缘, 而在秋冬季, 黑潮表层水可深入东海陆架或进入台湾海峡。自黑潮区入侵至100 m 和150 m 等深线的浮标数量在秋冬季较多, 春夏季较少。台湾海峡的浮标轨迹在春夏季几乎皆为北向, 在秋冬季皆为南向。在秋季, 东海中部和南部陆架会在黑潮西侧出现逆流和涡旋。可见, 台湾东北部环流具有显著的季节特征; 黑潮表层水入侵东海陆架在秋冬季较强, 春夏季较弱。本研究采用最新的Argos 浮标数据, 揭示了台湾东北部黑潮入侵东海陆架的季节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吕宋海峡浮标轨迹的拉格朗日拟序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