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15篇
海洋学   40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利用出芽短梗霉进行吸附水体中Cr(Ⅵ)、Cd(Ⅱ)共存离子实验, Cr(Ⅵ)、Cd(Ⅱ)毒性浓度均为300 mg/L时,菌种生长良好。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出芽短梗霉吸附水中Cr(Ⅵ)的最佳条件是pH值为3.0、时间为2 h、温度为30℃,吸附量为8.575 mg/g;吸附Cd(Ⅱ)的最佳条件是pH为5.0、时间为30 min、温度为30℃,吸附量为15.49 mg/g。  相似文献   
72.
通过西菲律宾海MD06-3052孔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 ruber的n(Cd)/n(Ca)[n(Cd)和n(Ca)分别指示Cd元素和Ca元素的物质的量]变化研究及其与陆源物质输入、海水结构以及海洋初级生产力等重建结果对比,从营养物质来源和利用两方面,探究了MIS6期以来该区域表层营养物质水平演化及其控制因素,从而为热带西太平洋生物泵作用和营养物质循环提供新思路和新证据。MIS6期以及MIS 2—3期研究区吕宋岛来源的陆源物质输入增多,导致了研究区MIS 6晚期、MIS 3早期和MIS2期浮游有孔虫G. ruber n(Cd)/n(Ca)的升高。而在MIS 3晚期,尽管陆源物质输入量大、次表层营养物质上涌,但初级生产力对于营养物质的利用量大于前两者营养物质输入量之和,最终形成研究区浮游有孔虫G. ruber n(Cd)/n(Ca)在MIS 3晚期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海平面的迅速升高导致营养物质来源短期不足引起MIS 6/5冰消期浮游有孔虫G. ruber n(Cd)/n(Ca)呈现低值。而MIS 5e期研究区陆源物质输入的增多,又促使浮游有孔虫G. ruber n(Cd)/n(Ca)出现高值。此外, MIS 4—5d期,陆源物质输入较低、次表层营养物质仍受到阻碍,但研究区初级生产力在MIS4—5d期则逐渐升高,致使研究区浮游有孔虫G.rubern(Cd)/n(Ca)呈现下降趋势。研究结果反映不同时期浮游有孔虫G.rubern(Cd)/n(Ca)的受控因素不同,需要对其从营养物质来源和利用两方面因素加以考虑,才能获得更为准确的研究结果。总之,本文对西菲律宾海浮游有孔虫n(Cd)/n(Ca)指标的探究,不仅为该指标在热带西太平洋区域的古海洋学研究打下了基础,还为该指标在其他海域更为准确的探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3.
闪锌矿的Cd含量与颜色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黑色闪锌矿贫镉,浅色闪锌矿富镉。笔者统计了国内外74个矿床,385个Cd含量数据。其中33个矿床有不同颜色闪锌矿的Cd含量数据37组。闪锌矿从黑色到浅色,Cd含量依次降低的有15矿床,17组数据,占统计矿床的44.1%,数据组的48.6%;Cd含量逐渐增加有14个矿床,14组数据,分别占统计矿床的45.5%,数据组的38.9%;Cd含量先降后升,黑色闪锌矿含量最高的有2个矿床,2组数据,分别占统计矿床的6.1%,数据组的5.7%;Cd含量先减后增,浅色闪锌矿含量最高和先升后降,褐色闪锌矿含量最高的各有一个矿床,一组数据,分别各占统计矿床的3.0%,占数据组的2.9%。由此看来,黑色闪锌矿与浅色闪锌矿的Cd含量无明显差异,说明闪锌矿的Cd含量与其颜色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74.
为了评价有色金属矿山城市大气降尘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来源及其对土壤重金属累积的影响,分析测试了铜陵市大气降尘样品中Cd元素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降尘样品中Cd元素的平均含量为16.44/μg/g,明显高于安徽省江淮流域多目标调查中铜陵土壤Cd元素的平均含量;降尘中Cd元素含量较高的样品出现在矿山和冶炼厂附近.用富集...  相似文献   
75.
In this study, the joint effects of Cd(Ⅱ), Pb(Ⅱ) and atrazine (ATR) on Solidago Canadensis L.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containing Cd, Pb and ATR could inhibit root elongation of Solidago Canadensis L., and that there was a positiv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hibitory rate of root elongation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Pb(Ⅱ). The mixture of Cd(Ⅱ) and Pb(Ⅱ)-ATR in soil showed a significant adverse effect on root and shoot biomass of Solidago Canadensis L. Acetylsalicylic acid (ASA) contents increased slightly at the lower concentrations of Cd(Ⅱ)-ATR, then decreased when Cd(Ⅱ)-ATR concentration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1.0 TUmix(Cd+ATR). The toxic effect of Pb(Ⅱ)-ATR on the ASA contents of Solidago Canadensis L.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Cd(Ⅱ)-ATR. Soluble sugar contents firstly decreased and then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Cd(Ⅱ)-ATR and displayed fluctuation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Pb(Ⅱ)-ATR. Total protein content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Cd(Ⅱ) and Pb(Ⅱ)-ATR , relative to the control sample. The NP-SH con-tents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up to 12.2 mg/gfw of Cd(Ⅱ)-ATR, followed by a significant decline to 4.5 mg/gfw after 14 days of exposure. The effect of Pb(Ⅱ)-ATR was similar to that of Cd(Ⅱ)-ATR but the amount of NP-SH was not higher than that of Cd(Ⅱ)-ATR.  相似文献   
76.
华东某铀矿区稻米中Cd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了某铀矿区周边稻米与对照区稻米中重金属元素Cd的含量,重点对铀矿区稻米中的Cd元素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铀矿区内10.53%的稻米样品Cd含量超过国家标准,89.47%稻米样品中Cd的含量未超过国家标准(GB 2762-2005),而对照区稻米样品中Cd含量均远低于国家标准(GB 2762-2005);(2)铀矿区稻米中Cd含量远高于对照区稻米中Cd含量,尾矿堆积区、水冶厂和矿床开采区下游及周边区域内稻米中Cd元素含量明显高于上游地区或远离上述区域的其他地区。(3)矿床开采产生的废水与废渣、水冶厂的废液渗漏、尾矿露天堆积以及矿石运输过程中的矿渣洒落等原因可能是导致Cd元素随地表径流发生迁移进入稻田,从而使矿区稻米中Cd的含量较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7.
铁矿石中Cr、As、Cd、Hg和Pb不仅影响冶炼设备和产品性能,同时污染环境。文章以铁矿石标准物质为研究对象,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铁矿石中Cd、As、Cr、Hg和Pb等5种元素进行了适用性探讨。结果表明,与常规的单元素原子吸收光谱法或多元素同步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相比,用微波消解方法处理铁矿石,具有样品消耗量少(0.1000±0.0200)g、消解用酸少(2.5 mL HCl+0.5 mL HF+1.0 mL HNO3)、排放降低、节约成本等优点,且无需配制铁底液,无需添加任何掩蔽剂,质谱干扰小,适用于分析Cr含量为5.5×10-10~2.5×10-4,As含量为7.6×10-10~1.9×10-4,Cd含量为4.5×10-11~5.5×10-6,Hg含量为1.88×10-9~1.9×10-7,Pb含量为1.2×10-10~3.2×10-5的铁矿石样品。优化后的前处理方法节约了能源、试剂和样品消耗,降低了二次污染和有效损失。  相似文献   
78.
云南岩溶区As、Cd元素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宇  彭淑惠  杨双兰 《中国岩溶》2012,31(4):377-381
云南岩溶区水系沉积物中As、Cd元素含量分别为6.7~14.9ppm和0.14~0.21ppm,普遍高于省内其它地区。云南不同岩溶区As、Cd元素含量高异常还有较大的差异。As、Cd元素的高异常以滇东南岩溶区最为明显,异常幅度最大;其次为滇东岩溶区、滇西北以及滇西保山—沧源岩溶区;滇东北地区Cd异常较为突出,而As异常较弱。一般从岩石到土壤As、Cd元素呈富集态势,富集约4~5倍。通过对小江流域泸西As、Cd元素高异常区的地球化学和地质环境分析,发现农作物对As吸收量不大,超标率为14.8%;但对Cd元素吸收远高于As元素,超标率高达74.1%。通过对比分析,认为岩溶区碳酸盐岩As、Cd元素的高背景含量(As含量12.89~28.86ppm、Cd含量0.031~0.314ppm)是其风化形成的土壤中As、Cd元素含量高异常的根本来源,As、Cd元素主要通过粘土矿物和有机质的吸附累积而富集。   相似文献   
79.
在实验条件下,利用流式细胞术探讨了重金属镉对赤潮异弯藻和微小原甲藻的种群增长和种间竞争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1)共培养的条件下,Cd2+胁迫前后2种微藻的细胞体积和细胞内容物复杂程度没有一致的变化规律,但叶绿素a含量和存活率均呈下降趋势;(3)叶绿素a荧光值和存活率可以考虑作为Cd2+胁迫增强的微藻生物标志物系统的指标。  相似文献   
80.
有机-中性化技术对旱作土壤镉有效性的长期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连续提取法测定了土壤中镉(Cd)的形态,以研究石灰或钙镁磷肥与猪粪或泥炭混施对田间条件下Cd污染土壤中Cd有效性的抑制效果.处理的第1年,猪粪使石灰对土壤Cd有效性的抑制率从18.2%提高到22.3%,使钙镁磷肥的抑制率从37.1%提高到50.8%;泥炭使石灰的抑制率从18.2%提高到57.1%,使钙镁磷肥的抑制率从37.1%提高到49.3%.处理的第4年,猪粪使石灰对土壤Cd有效性的抑制率从32.3%提高到44.2%,使钙镁磷肥的抑制率从38%提高到51.6%;泥炭使石灰的抑制率从32.3%提高到45.4%,使钙镁磷肥的抑制率从38%降低到8.2%.上述结果表明猪粪和泥炭在施用后第1年均可增强石灰和钙镁磷肥对土壤Cd有效性的抑制效果.到第4年,猪粪仍然促进了石灰和钙镁磷肥对Cd有效性的抑制效果,而泥炭增强了石灰的抑制效率但降低了钙镁磷肥的抑制效果.研究结果证明了有机-中性化技术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石灰和钙镁磷肥大幅度提高了土壤Cd的碳酸盐结合态与专性吸附态,从而降低了土壤Cd的有效态(水溶态+交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