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81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67篇
地球物理   98篇
地质学   108篇
海洋学   180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16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Invasive species pose global biological and economic challenges. Over the past four decades, Prosopis taxa have emerged as a major invader of the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of the world. Prosopis juliflora, one of the highly invasive Prosopis species, is dominantly present in the Afar region of Ethiopia and continues to spread into the surrounding area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aid the mapping, util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invasive P. juliflora in Afar, by employing participatory research techniques. We assessed the introduction history, impacts, uses, and control strategies of invasive P. juliflora by interviewing 108 pastoralists and agro-pastoralists. In addition, we used Participatory Mapping (PM),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and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ies and approaches to map sites invaded by P. juliflora. Sketch maps were produced by men, women, pastoralist and agro-pastoralist groups. Experts aggregated, scaled and reproduced the sketch maps with support from the Afar communities. We provided GPS and GIS trainings to selected community members who assisted us in collecting the GPS locations of more than 70 key features and landmarks. The sketch maps were digitized and geo-referenced by experts using the 70 GPS records as control points. Geo-referenced community maps were superimposed on pan-sharpened Landsat 8 satellite images and presented to the communities for verification. We overlaid the verified community maps on ancillary land-cover layers, and detected the land-cover classes that were most affected by P. juliflora invasion. Despite its uses as source of fire wood, charcoal, and animal fodder, the species has adverse impacts on native species and livestock resources. Afar communities mapped P. juliflora infestations, particularly those that occurred near their villages, using high and moderate density classes. The two highly invaded land-cover categories were dense grassland, and exposed sand & soils. Participants collaborated in creating the produced maps, suggesting that participatory research approaches are another tool for early detection of invasive species and guiding fine-scale management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92.
陈卉  甄峰 《地理科学进展》2016,35(9):1167-1176
在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以及智慧养老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运用信息通讯技术(ICT)提高老年人社区生活质量成为地理学与规划学等领域的关注热点。本文选取南京市首个智慧平台落户社区——锁金社区为实证调研对象,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合问卷调查,探究信息通讯技术对老年人的社区满意度影响路径,其中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个人特征属性、个人ICT使用情况、社会支持情况、社区满意度等。结果表明:老年人信息设备的拥有及使用越趋向多元化,其网络活动越频繁;受教育使用水平越高、使用互联网意愿更强烈的老年人其网络活动越频繁;信息通讯技术主要通过社交类网络活动促进老年人的家庭、邻里交往,提高老年人的社会支持,从而提升社区满意度;与社区建成环境相比,社会支持对于老年人的社区满意度影响更大。因此,合理运用信息通讯技术加强老年人与家人、邻里等的联系强度,是提高老年人社区生活质量的一条可行路径。研究结果对于智慧社区、智慧养老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3.
鹤山龙口村边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鹤山龙口村边次生常绿阔叶林属季风常绿阔叶林类型, 其种类组成复杂多样而富于热带性, 据1200 m2 的样方统计, 有维管束植物62 种, 分属于32 科、54 属, 其中, 属热带分布的有32 种, 属热带- 亚热带分布的有21 种, 属亚热带分布的只有7 种, 其余2 种为世界分布。本群落的外貌终年常绿, 层次结构复杂而不明显, 样地内高于1-5m 的立木有52 种1857 株, 灌木层种类和株数尚多, 100 m2 内有185株, 草本层以乔灌木幼苗为主, 草本植物较少。群落组成结构与地带性常绿阔叶林相似, 乔、灌、草各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在4 左右, 群落均匀度为0-7 ~0-9 , 生态优势度为0-07 ~0-10 , 但群落明显具有次生性, 大部分优势种群呈集群分布。若能减少人为干扰破坏, 本群落将向地带性典型植被类型演替。  相似文献   
94.
海沟是全球大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这一极端环境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海洋的物质循环。前期研究发现,海沟表层水体的初级生产力(NPP)对海沟沉积物埋藏的有机碳性质具有重要影响,但是,颗粒有机碳(POC)在沉降过程中被微生物呼吸和降解的过程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利用2018年春"太阳号"阿塔卡马海沟(Atacama Trench)国际联合航次SO261所采集的表层水样品,测试其中POC浓度、C/N、δ~(13)C、δ~(15)N等参数,并结合0.2—0.8、0.8—3.0、3.0μm三种粒径微生物群落呼吸(microbial community respiration,MCR)速率测试,探究其日变化模式及不同站位的空间变化模式,进而衡量微生物对POC的呼吸降解作用。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水中对POC降解占主导作用的微生物类群粒径为0.8—3.0μm;24 h时间序列实验表明MCR随时间呈现"M"型曲线的双峰变化模式,且和C/N、δ~(13)C、δ~(15)N等参数变化趋势吻合,表明同一站位的呼吸速率主要与光强有关,并对代谢有机碳的元素性质产生影响;在空间上,海沟站位表层的MCR显著大于非海沟站位,并受初级生产力的影响。最后,本文计算得到表层水微生物对NPP的呼吸降解比例在0.5%—4.6%之间。  相似文献   
95.
Community involvement in gathering and submitting spatially referenced data via web mapping applications has recently been gaining momentum. Urban forest inventory data analyzed by programs such as the i-Tree ECO inventory method is a good candidate for such an approach. In this research, we tested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spatially referenced data gathered and submitted by non-professional individuals through a web application to augment urban forest inventory data. We examined the use of close range photogrammetry solutions of images taken by consumer-grade cameras to extract quantitative metric information such as crown diameter, tree heights and trunk diameters. Several tests were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of the photogrammetric solutions and to examine their use in addition to existing aerial image data to supplement or partially substitute for standard i-Tree ECO field measurements.  相似文献   
96.
陈旭繁  黄珂  章洁香  黄琦  刘平  韩博平 《湖泊科学》2021,33(5):1490-1499
轮虫是淡水后生浮游动物中种类最丰富的类群,是水体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关键环节.很多种类的轮虫对环境变化敏感,环境条件的改变能够导致其群落结构的快速变化,因此,轮虫群落的组成与变化可从生态位角度得以解释.物种的功能性状可提供更强的生态适应性信号,轮虫的个体大小是反映其代谢与行为的综合性状,而咀嚼器、防御结构及防御行为则反映了它们对食物利用和应对捕食等方面的功能性状,轮虫群落中物种的这些功能性状组成反映了食物资源和捕食压力等对群落组成的选择作用.为了解我国南亚热带水库轮虫群落的结构特征,于2018年春季(3—5月)采集了我国华南地区43座水库敞水区的浮游动物定性样品和定量样品,同时测定了水温、水深、水体透明度及叶绿素a浓度等指标.共采集到轮虫19属45种,主要为营浮游生活的种类,异尾轮属(Trichocerca)和臂尾轮属(Brachionus)的种类最多,分别有10和7种.在轮虫个体大小上,群落中体长≤150 μm个体的丰度和生物量均占绝对优势(分别为83.11%和53.10%),体现出热带、亚热带地区轮虫群落以小个体种类占优势的一般特征;具有槌型咀嚼器、杖型咀嚼器的轮虫为优势咀嚼器功能群,分别占57.78%和33.14%;具背甲与棘刺的轮虫为主要优势防御结构功能群(66.59%).南亚热带水库春季轮虫群落在食物利用及应对捕食压力上的特点明显,冗余分析表明轮虫群落的种类组成及性状功能群的丰度组成显著地受到食物、温度及竞争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
地震灾害应对实践表明,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在抢救生命、安置群众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应急演练是有效提升民众防灾减灾意识和社区应对灾害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社区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地震应急演练,但在专业性和实效性方面仍存在很大提升空间。本文基于互联网+应急演练理念,提出基于互联网云服务的分布式、多社区、不限人数、同步或异步开展的应急桌面演练新模式,并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进行了试点应用。实践表明,互联网+社区地震应急桌面演练融合了传统桌面演练与实战演练的优势,可针对社区管理层开展地震灾害全过程桌面推演,能有效促进社区管理层应急组织协调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98.
为对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估及底栖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在胶州湾筏式养殖水域,建立了底栖生物生产力现场测试系统(BCSPM),并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测定了沉积物海水界面溶解氧随时间的变化、计算了氧通量、估算了底栖总初级生产力和群落呼吸。在光照较强的中午时刻测定的群落总生产力为20.76mgCm^-2h^-1;养殖水域沉积物中的群落呼吸要高于邻近水域。BCSPM整体运转良好,初步结果为系统的改进和进一步实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
污水可生化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行设计的生化呼吸线测定装置研究了印染污水的可生化性,该装置通过反应体系的溶解氧浓度跟踪生物降解过程.采用本文设计的模拟污水处理装置探讨了污泥驯化时间、污水投加量等对污水可生化性的影响.测定了污水经可生化性调控后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生化呼吸线法判断污水处理体系的可生化性是1种可靠易行的方法,提高体系的可生化性是增加污水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0.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 phthalate,DMP)是近海环境有机污染物之一,不仅对海洋生物造成毒害,且能在生物体内富集和放大,对海洋生态系统形成严重威胁。本文以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比生长速率、叶绿素a含量、光合和呼吸速率、光合基因rbcL转录水平上的相对表达量等指标,研究了鼠尾藻对不同浓度DMP的响应。结果表明,低浓度的DMP(0.lmg/L)短时间内(≤15d)能促进鼠尾藻的生长和叶绿素a的合成,并使藻体的光合作用增强,诱导光合基因rbcL的表达,而在高浓度DMP(≥0.3mg/L)的作用下,鼠尾藻的生长速率、光合和呼吸速率、rbcL基因的表达量均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呈明显下降趋势,且DMP浓度越高,降幅越大。以上研究结果对了解DMP对鼠尾藻胁迫的影响机制奠定了基础,为保护海洋经济藻类的养殖环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