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9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69篇
综合类   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研究长牡蛎壳黑选育系F7的生长规律,分别采用了线性回归方程和Von Bertalanffy、Gompertz和Logistic 3种非线性模型对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壳黑选育系F7幼虫期和养成期的生长参数进行生长模型构建,并对长牡蛎壳黑选育系F7养成期的壳高、壳长、壳宽分别与总重进行曲线拟合,以研究长牡蛎壳黑选育系F7的生长规律。研究表明,幼虫期壳高、壳长对日龄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39.723 8+11.697 2x,R^2=0.991;y=31.346 2+9.802 8x,R^2=0.986。壳高与壳长成线性相关,回归方程为y=4.867 0+1.175 0x,R^2=0.989。养成期长牡蛎壳黑选育系F7的总重增长与Von Bertalanffy生长模型最符,R^2=0.955;长牡蛎壳黑选育系F7的总重与壳高、总重与壳长、总重与壳宽分别遵循复合曲线y=0.706×1.055~x,R^2=0.991、y=1.336×1.075~x,R^2=0.983、y=1.287×1.154~x,R^2=0.944。  相似文献   
102.
海水酸化暴露可对海洋生物产生多层面的影响。本研究以潮间带野生与潮下带养殖长牡蛎(不同生境背景)的不同组织(鳃、外套膜及消化腺)为研究对象,分析在室内调控p CO2模拟海水酸化暴露条件下,其基础代谢活动、能量代谢以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海水酸化暴露后,两种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的基础代谢过程均受到了一定抑制作用且受影响程度差异明显。潮间带野生与潮下带养殖长牡蛎的关键生理过程(能量代谢及氧化应激)对海水酸化暴露存在不同的响应变化,表明两种长牡蛎应对海水酸化的调节机制可能存在差异。依据PLS-DA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有生理指标中,对样本的差异贡献较高(VIP值1)的指标为:SDH、AST、ATPase、ATP含量、糖原含量、CAT、GST及SOD,表明海水酸化暴露后,在两种长牡蛎的3种组织中上述指标的响应变化程度更大。综合评价分析多个生理指标的整体变化揭示:在海水酸化暴露条件下,潮间带野生长牡蛎比潮下带养殖长牡蛎对海水酸化的生理响应更为剧烈;相比于鳃及消化腺组织,长牡蛎外套膜组织可能受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03.
为提供一种更科学、全面的三倍体诱导盐度综合评价方法,本研究采用了两种新的统计学方法对低盐诱导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幼虫三倍体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利用概率加权回归拟合构建了低盐诱导太平洋牡蛎三倍体过程中卵裂率、孵化率与盐度的Probit回归模型,得到了不同诱导盐度条件下卵裂率及孵化率的估计值,其中50%卵裂率及50%孵化率的诱导盐度估计值分别为5.648和8.644,对该模型的可信性进行了验证。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了两个可以代表卵裂率、孵化率和三倍体率的主成分和不同诱导盐度的综合评价指数,其中盐度8得分最高,为0.67,其次为盐度10,得分为0.54。研究结果表明,要达到50%孵化率,诱导盐度需大于8.644;盐度8和10均为合适的诱导盐度,其中盐度8诱导率更高、存活率较低,盐度10存活率更高、诱导率稍低。  相似文献   
104.
用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进行了黄河口近江牡蛎(Crassostreaariakensis)的三倍体诱导,以卵裂率、孵化率、诱导三倍体率和三倍体诱导组幼虫的生长率、存活率、三倍体率为指标,研究了诱导浓度、起始诱导时间、诱导持续时间三个因素对黄河口近江牡蛎三倍体的诱导效果。结果表明,三因素对近江牡蛎三倍体诱导效果的影响程度为起始诱导时间诱导持续时间诱导浓度。温度25℃,诱导浓度为300—450μmol/L,起始诱导时间为受精后14min,诱导持续时间为15min时,诱导三倍体率可达51.39%—71.67%,卵裂率、孵化率、幼虫壳高日平均生长率和幼虫平均存活率分别能达到65.16%—81.57%、61.25%—86.78%、8.76—9.88μm/d、69.16%—73.29%,眼点幼虫时期三倍体率达53.33%—62.16%。本研究为黄河口近江牡蛎的三倍体诱导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5.
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规模化人工育苗及养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威  李莉  黎奥  王冲  孙同秋  张国范 《海洋科学》2020,44(2):108-112
近江牡蛎(Crassostreaariakensis)为广温、广盐分布的河口区大型种,曾在中国南北方河口区都有分布。由于近岸河口环境的变化,在中国北方河口区一度难以寻觅,甚至被认为濒临灭绝。利用黄河三角洲区域滨州、东营主要河口近江牡蛎资源,借助南方丰富的淡水资源,在福建宁德迅速开展了近江牡蛎的规模化人工育苗工作,总计获得了1092万粒种苗。在近江牡蛎原产地滨州进行中间培养及海上养成,在长牡蛎主养海区山东乳山进行转场育肥试养并获得初步成功。与同期养殖的长牡蛎相比,近江牡蛎的氨基酸种类及含量无明显差异,且生长速度快,这些特点将有助于推动其成为我国北方沿海的牡蛎养殖新品种。规模化育苗及养殖还有助于降低对野生近江牡蛎资源的采捕需求,对其资源的保护、牡蛎礁的恢复重构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6.
在双壳类软体动物中, 血淋巴细胞介导的吞噬作用是清除入侵微生物的主要方式。本文在长牡蛎中鉴定了一个包含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Leucine-rich repeat, LRR)结构域的新型基因, 命名为CgLRRC69。对该基因的组织分布分析表明, CgLRRC69 mRNA在血淋巴细胞、鳃、肌肉、外套膜、心脏、消化腺和性腺中广泛表达。副溶血弧菌感染可以显著地刺激CgLRRC69在血淋巴细胞中表达, 并且在感染后6h达到峰值。同时,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发现CgLRRC69可以特异性结合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 表明它可能在免疫防御中有功能。吞噬实验结果显示, CgLRRC69重组蛋白可以显著地提高血淋巴细胞的吞噬能力; RNAi干扰CgLRRC69在牡蛎体内的表达, 显著降低了血淋巴细胞对细菌的清除能力。因此, 这些结果揭示了CgLRRC69作为一种新型模式识别受体, 可以特异性识别革兰氏阴性菌的主要成分LPS, 通过调理作用有效地清除细菌。  相似文献   
107.
为了探究北部湾养殖区域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体内的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及其耐药概况变化, 对不同养殖场牡蛎体内的异养细菌进行分离培养, 并统计其数量, 通过药敏纸片扩散等方法研究了细菌的耐药状况。结果显示: 牡蛎在高死亡率养殖环境中体内的异养细菌[(8.6±0.4)×106CFU·g-1]和弧菌[(9.5±0.4)×105CFU·g-1]数量较高, 在中死亡率环境中体内的异养细菌[(6.9±0.2)×106CFU·g-1]和弧菌[(4.5±0.6)×105CFU·g-1]数量次之, 在低死亡率养殖环境中体内的异养细菌[(3.3±0.1)×106CFU·g-1]和弧菌[(2.5±0.6)×105CFU·g-1]数量最低。耐药细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 对β-内酰胺类(青霉素)、糖肽类(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高, 对四环素类(四环素、多西环素)的耐药率次之, 对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新霉素)、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喹诺酮类(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恩诺沙星)的耐药率较低。在高死亡率环境中牡蛎体内的多重耐药菌占79.7%, 其耐药谱型(48种)较广; 在中度死亡率环境中牡蛎体内的多重耐药菌占66.2%, 其耐药谱型为30种; 在低死亡率环境中牡蛎体内的多重耐药菌占58.4%, 其耐药谱型为17种。本文探究了牡蛎死亡率与其体内异养细菌数量和细菌耐药性的关系, 结果显示牡蛎在高死亡率环境中体内的耐药细菌数量多、耐药谱型较广, 低死亡率环境中牡蛎体内的耐药细菌数量较少, 异养细菌数量与牡蛎死亡率呈正相关关系, 两者相关系数为0.996。  相似文献   
108.
首次在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中克隆得到细胞周期蛋白B3(cyclin B3)的cDNA 全长序列和基因组结构序列。cyclin B3 基因cDNA 全长2383 bp, 其中编码区长度为1293 bp, 编码一条含430 个氨基酸的多肽链, 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结构域分析均表明其为其他物种cyclin...  相似文献   
109.
As a result of aquaculture activities Pacific oysters Crassostrea gigas (Thunberg, 1793) have invaded the European Wadden Sea. Using a variable noncoding mitochondrial marker, we show that the invaded range is the result of two independent invasions. Haplotype frequencies point towards two separate groups, one in the southern and the other in the northern Wadden Sea. We found virtually no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throughout the southern range and the putative source from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suggesting that the Southern region can be considered as a closed population. In the North, mismatch distributions, haplotype ordination and isolation-by-distance analysis suggest a stronger, persistent impact of aquaculture on invasive populations. Due to the ongoing supply of new genetic material from hatchery production the northern invasive populations can therefore be considered as an open population 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ce of aquaculture practice on the genetics of this keystone invader in the Wadden Sea.  相似文献   
110.
在长牡蛎的选择育种工作中,为了查明不同地理群体间重要数量性状的差异,利用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和列联表分析等统计方法对长牡蛎中国、日本、韩国3个地理群体快速生长选育系F2代的生长性状、壳型指数和颜色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协方差分析对个体大小进行校正后的数据分析结果与原数据的分析结果基本相同,不同群体间的主要数量性状差异显著。生长方面,日本群体的壳高和总质量显著大于中、韩群体,表明日本群体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壳型指数方面,中国和韩国群体间无显著差异,日本群体壳型指数C显著高于中、韩群体,其余壳型指数均低于中、韩群体;颜色性状方面,不同群体的左壳、外套膜和闭壳肌痕的着色程度差异均极显著,左壳的着色程度依次为,韩国群体>日本群体>中国群体,外套膜和闭壳肌痕的着色程度均依次为,日本群体>中国群体>韩国群体。不同群体间数量性状的显著差异为进一步开展长牡蛎杂交育种以及特色育种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