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0篇
  免费   807篇
  国内免费   889篇
测绘学   809篇
大气科学   407篇
地球物理   1473篇
地质学   2098篇
海洋学   829篇
天文学   98篇
综合类   549篇
自然地理   283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237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83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257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228篇
  2011年   241篇
  2010年   239篇
  2009年   255篇
  2008年   280篇
  2007年   268篇
  2006年   223篇
  2005年   290篇
  2004年   226篇
  2003年   189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222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149篇
  1998年   144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144篇
  1995年   135篇
  1994年   117篇
  1993年   106篇
  1992年   159篇
  1991年   214篇
  1990年   110篇
  1989年   103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3篇
  196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在一致凸Banach(巴拿赫)空间中研究了渐近非扩张映射的带误差的Ishikawa迭代序列的收敛性。结果推广了原来的定理。  相似文献   
142.
评析DNA03高精度数字水准仪测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介绍了徕卡DNA03高度数字水准仪的原理、主要特点及应用程序,并对仪器进行了野外精度测试,得出了徕卡DNA03数字水准仪完全适用于精密水准测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3.
王咏梅 《山西气象》2003,(1):15-15,36
对运城市终霜冻资料时间序列进行了周期分析,再利用基于预测误差平方和(PRESS)准则的逐步回归周期分析方法建立运城市终霜冻预报模型,预测终霜冻出现的日期,经检验和试报表明,该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4.
对九三地区1970-1995年大豆单产与气象因子进行了分析,建立时间序列分析模型,求出了气象产量。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大豆单产与各气象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找到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145.
本文探讨了利用乌兰多个树木年轮年表的信息,异地重建沱沱河冬季1—3月气温的途径和方法,重建了沱沱河800年气温序列,结果表明:重建的冬季气温序列的主要冷、暖期与已有成果基本吻合,13、15、17世纪的冷期以及14、16世纪的暖期是存在的,而17世纪的寒冷期持续时间最长,寒冷程度也最强。本文对重建的气温序列的阶段性、突变和周期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分析,为青藏铁路工程沿线气候演变提供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46.
2003年3月30日在沈阳市郊满堂乡发生了ML4.3级地震,本文讨论了这次地震的烈度并对震区的地震地质条件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47.
强震造成的活动地块地壳形变差异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 0 1年 11月 14日发生在昆仑山口西的 8 1级地震 ,在地表产生了长度大于 35 0km的破裂带 ,最大水平位移 6m左右 ,为左旋走滑断层。在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周围不同活动地块内不同构造部位布设的GPS基准站对地震的响应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位于柴达木活动地块内部的德令哈基准站在地震的当天观测到 7 5mm的同震位移 ,位于川滇活动地块西南边界带的下关基准站在震后 3d发生了 6 8mm以上的明显位移 ,而位于同一地块内部的昆明基准站和位于祁连山活动地块内的西宁基准站、位于拉萨活动地块内的拉萨基准站震时和震后都没有产生明显的位移。GPS基准站的观测资料表明 ,强震所处的活动地块和其相邻活动地块对强震有明显的响应 ,如果相隔一活动地块 ,则受强震的影响较小 ;在活动地块内 ,活动强烈的边界带或其它活动较强的部位对强震引起的地壳形变的响应明显大于活动强度较弱的部位 ;强震对相邻活动地块影响的差异 ,主要与强震所处活动地块运动时对其产生的作用方式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48.
石玉燕  颜启  林怀存 《地震研究》2003,26(4):328-331
选取1990~2001年发生在沂沭断裂带中部地区的23次ML2.3~4.0级地震为基础资料,对沂沭断裂带中段及附近地区地震波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Vp=5.83km/s,-↑Vs=3.54km/s。同时,根据反射波走时方程,得出该地区反射波速度Vp11=6.21km/s,Vs11=3.65km/s和平均地壳厚度为37km。  相似文献   
149.
断层气CO2快速测定方法在四川地震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致君  闻学泽  程万正 《地震研究》2003,26(Z1):118-125
介绍了快速测定活动断层带CO2气体的方法、川西地区断层气CO2观测点的选建以及观测的情况.初步的观测结果显示,在1999年四川绵竹两次5.0级地震、2001年四川雅江5.0 级和6.0级地震和2001年云南永胜6.0级地震前,部分观测点的断层气CO2均有很好的短期前兆异常显示.实践表明:直接埋设在断层破碎带上的观测点比埋在第四纪松散堆积层中的观测点更能观测到来自地壳内部的、可能与地震前兆有关的断层气CO2的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150.
丽江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发震应力场和破裂特征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丽江7.0级地震震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空间分布的复杂地区,区域应力场主压应力优势方位为南南东。震区位于可能受到多种构造动力源作用的特定构造运动环境中。获得了主震和22个ML≥4.0级余震的震源机制P波初动解,分析表明,主震发震应力场为北3°东,与震区区域应力场主压应力优势方位有一个小角度的偏差。主震的发震应力不仅有水平应力的作用,同时还有显的垂直应力的作用。在余震序列发展中震区呈现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