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15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多倍体贝类的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多倍体贝类繁殖生物学的研究现状。主要是从多倍体贝类的性腺发育、生殖细胞、减数分裂、繁殖力以及其性成熟年龄和性比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三倍体贝类的性腺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发育,但总体表现出高度的不育,而四倍体贝类的性腺发育正常;三倍体、四倍体贝类的生殖细胞明显大于同龄的二倍体的生殖细胞;多出的几套染色体使多倍体贝类减数分裂时染色体的分离形式复杂化;多倍体贝类的性成熟年龄与二倍体基本一致,三倍体贝类雌雄比例与二倍体有所不同,雌雄同体的比例增大。  相似文献   
42.
本文系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用不同的饵料密度、稚贝密度、光照强度、底质以及这些因子相结合对缢蛏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从中找出缢蛏育苗的最佳培养条件,为人工或半人工育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本文以笔者在调研与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东方Tun属分鱼种以至不同部位的毒性强弱,讨论了河豚毒的性质,毒力及中毒机理与防治方法,同时也对河豚毒的药用价值与利用作了较简明的介绍,最后作者尚对东方Tun属分类学,中毒防治及河豚药物开发利用研究提出了一些意义与建议。  相似文献   
44.
由于有害赤潮的发生日趋频繁,对养殖业、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危害越来越大,造成的经济损失也逐渐增加,因而有害赤潮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藻毒素是有害赤潮致害的重要因子之一,而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毒素又是藻毒素中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一类毒素。随着科学家们对PSP毒素的来源(Steidinger,1993)、结构和作用方式(Penzotti et al.,1998)的深入研究,PSP毒素在赤潮研究、分子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基础研究、医药、军事防化等的应用也逐渐受到重视。本文作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综合评述,以期为深入开展PSP毒素应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5.
浙江沿岸贝类生物体中Hg、Cd、Pb、As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运用冷原子荧光法、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及分光光度法对 1 998年 5~ 6月所采集的浙江沿岸 1 4个测站 2 3个贝类生物样品中的重金属 Hg、 Cd、 Pb、 As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贝类生物样品中重金属平均含量 :Hg为 0 .0 2 0× 1 0 - 6、Cd为 1 .5 4× 1 0 - 6、Pb为 0 .49× 1 0 - 6 、 As为 1 .73× 1 0 - 6 。贝类不同科间重金属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蚶科含 Cd量最高 ,帘蛤科含 As量最高。同时对不同海区的贝类生物体中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6.
通过对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和AT-6藻株)、链状亚历山大藻(ACDH藻株)和微小亚历山大藻(AM-1藻株)的PSP毒素含量和组成以及它们分别对轮虫、黑褐新糠虾和鲈鱼存活影响的比较研究发现:塔玛亚历山大藻AT-6藻株不产生麻痹性贝毒毒素PSP,而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链状亚历山大藻ACDH和微小亚历山大藻AM-1均产生PSP毒素,其总含量分别为19.74、5.395、5.57fmol/cell(2.60、0.36、1.61pgSTXeq/cell)。塔玛亚历山大藻AT-6对轮虫、黑褐新糠虾和鲈鱼这三种生物均没有不利影响;对于轮虫,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和链状亚历山大藻ACDH的96hLC50分别为:200和1200cells/ml,而微小亚历山大藻AM-1无不利影响;对于糠虾,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链状亚历山大藻ACDH和微小亚历山大藻AM-1的96hLC50分别为7000、11000、16000cells/ml;对于鲈鱼,这三株藻的96hLC50分别为3700、4000、20000cells/ml。四株亚历山大藻对三种生物的毒性大小与其PSP毒素含量和组成无直接的相关关系,其毒性作用可能来自其他未知毒性物质。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不同组分分别对三种生物的毒性比较研究表明:藻细胞重悬液和藻液对三种生物的不利影响最为显著,去藻过滤液和细胞碎片对轮虫和鲈鱼没有明显影响,但糠虾的存活率有所下降;细胞内容物对轮虫和糠虾也无影响,但对鲈鱼的存活有一定影响。以上研究表明:不同亚历山大藻的毒性大小存在差别,其对不同生物的危害机制也不相同,除PSP毒素外,亚历山大藻可能还存在其他的毒性物质。  相似文献   
47.
麻痹性贝类毒素污染是世界共同关注和重点管控的食品安全问题, 其溯源一直是产业监管的难点和技术重点。基于指纹溯源技术理论, 采用室内模拟3种产毒藻暴露紫贻贝后风险形成过程, 开发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 MS)鉴定麻痹性贝类毒素区域特征的指纹溯源技术。结果表明, 采用乙腈/甲醇/丙酮(体积比为1︰1︰1)混合溶液作为提取剂, C8色谱柱联合正离子模式, 质荷比(m/z) 100~600和Amide色谱柱联合正离子模式, m/z 600~1 500作为色谱质谱检测条件下, 提取的化合物数量较多且稳定性良好, 覆盖了40.4%指纹信息; 紫贻贝与产毒藻中的共检出11种毒素成分, 且具有高度相关性。N-磺酰胺甲酰基类毒素(如C类)和膝沟藻毒素(GTX类)在暴露期发生了显著的代谢转化; 将摄食3种产毒藻后紫贻贝的差异化合物与特征毒素组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共筛选出13种复合指纹物质。构建6种特征物质的Fisher判别模型, 交叉验证准确率为88.9%, 可实现产毒藻种溯源。该研究建立了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 MS紫贻贝特征指纹溯源技术, 初步实现了从污染麻痹性贝类毒素的贝类到肇事藻种的逆向溯源,可应用于贻贝麻痹性贝类毒素风险溯源研究。  相似文献   
48.
为了探讨北京市观象台地面气象要素与北京城八区非职业性一氧化碳(CO)中毒人次的相关性,收集了北京16个急救中心日CO 中毒人次与同期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平均海平面气压等气象要素的时间序列,利用线性回归分析分别统计CO 中毒人次与各气象要素的月平均气候及9天滑动平均的相关关系.CO中毒人数主要集中在冬半年(10月至次年4月),1月平均 CO中毒人数最高,每千万人口为8.1人;北京月平均 CO中毒人数与月平均海平面气压成正相关、与月平均极端最低气温呈反相关;过去9天的平均极端最低气温与未来9天CO中毒人数的相关系数达-0.7661,统计学意义明显(P<0.01).气象部门在冬季通过预测天气变化来提醒使用燃气、煤炭等取暖的居民预防CO 中毒,做好公共事件气象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49.
吉林省西部是地方病高发地区,尤其是地方性氟、砷中毒的情况比较严重,尽管防氟改水工作已经进行40多年,但目前仍有相当多村屯的村民饮用高氟水,严重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并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针对现状作者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具体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50.
For the supply of fish and shellfish to consumers in fresh condition, clean handling after catch from the sea is essential. According to HACCP (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s), it is important to meet such requirement by keeping fish and shellfish under a certain low temperature and clean conditions after catching. The deep ocean water (DOW) characterized by low temperature and cleanliness has been chosen for fish and shellfish handlings, particularly for salmon, cod, and sea urchin in Town 'Rausu' in Hokkaido, Japan. DOW below 2.9℃ of an amount of nearly 5 000 m^3 is planned to be pumped up every day from a depth of about 350 m, and temporarily stored in a large simulated tank on land. DOW is then supplied to fish boats through hydrants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harbor and used for keeping salmon in clean and cold conditions. Ice made from DOW is also used for lowering temperature if necessary. DOW and ice made from DOW are also used during the transportation of fish and shellfish. The entire system is scheduled to be completed by the summer of 2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