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25篇
  免费   1350篇
  国内免费   1913篇
测绘学   479篇
大气科学   1539篇
地球物理   1759篇
地质学   3363篇
海洋学   2071篇
天文学   171篇
综合类   581篇
自然地理   1825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287篇
  2021年   351篇
  2020年   358篇
  2019年   443篇
  2018年   332篇
  2017年   393篇
  2016年   394篇
  2015年   440篇
  2014年   533篇
  2013年   621篇
  2012年   553篇
  2011年   558篇
  2010年   494篇
  2009年   531篇
  2008年   510篇
  2007年   570篇
  2006年   505篇
  2005年   429篇
  2004年   388篇
  2003年   352篇
  2002年   309篇
  2001年   281篇
  2000年   286篇
  1999年   238篇
  1998年   206篇
  1997年   214篇
  1996年   175篇
  1995年   146篇
  1994年   133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120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To promote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se of clean coal resources in China, data on the regional and age distribution of sulfur, arsenic and other harmful elements in Chinese coal was broadly collected, tested for content, and analyzed. Coal in northwestern China is characterized by low to extremely low levels of sulfur; the coal of the Taiyuan Formation in northern China mainly has high-sulfur content; that of the Shanxi Formation i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low sulfur coal; and the Late Permian coal in southern China has overall higher sulfur content; other regions have low sulfur coal. The average content of harmful trace elements in the bulk of China's coal is similar to the corresponding content in the coal of the North America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whereas the content of various elements (Hg, Sb and Se) is different in magnitude to the corresponding percentage in the crust. The average content of the elements Cr, Se, Co, Be, U, Br in Late Permian coal in S China ranks first in the country whereas the average content of Hg and CI in the coals of Late Carboniferous to Early Permian age in N China are the highest. The average content of Mn in Early and Middle Jurassic coal is higher in NW China. The high content of harmful elements in some coal should cause particular concern both i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oal.  相似文献   
172.
广州市地面塌陷分布特征与人为致灾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州市地面塌陷频繁发生,近10年来呈波动式上升趋势。其塌陷类型分为岩溶塌陷和工程地面塌陷两种,岩溶塌陷主要分布在广花盆地的花都区、白云区,工程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主城区。地面塌陷孕灾环境复杂、致灾因子多样,承灾体脆弱,灾害后果严重,人为因素是地面塌陷的主要诱发因素。岩溶塌陷主要是由于过量抽取地下水或矿山疏干排水、地下采空、暴雨触发所致;工程塌陷主要是人类工程行为所致,其主要致灾因子包括排水疏干与突水(突泥)作用、人工加载、人工振动、人工开挖桩基、地表渗水、地铁等地下工程盾构掘进等。  相似文献   
173.
云南公路滑坡稳定性分析中模糊信息分析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模糊信息分析方法应用于公路滑坡稳定性分析。运用模糊信息分析中的模糊信息信息分配、信息集中等方法,在云南元磨高速公路滑坡的50组公路滑坡资料中选取了滑坡高度、坡度、组成物质的粘聚力、内摩擦角等重要影响因素,建立了其与滑坡稳定性之间的模糊关系,得到相应的滑坡稳定性分析数学模型。应用该模型对该区域其他滑坡进行验证,其效果良好,故该方法可较好的应用于实际。  相似文献   
174.
洞庭湖区土壤实测碳量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区域土壤碳库的分布特征对于全球变化研究、土壤肥力和生态系统的功能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在缺乏长期实测资料情况下,国内外多以模型、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或较稀的实测数据进行研究。文中利用洞庭湖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实测数据,研究影响该区土壤碳分布的因素认为区域土壤碳量处于全国的中、高级水平;地质地貌条件是影响土壤无机碳量分布的最重要因素;土壤类型对土壤碳量有影响;本区水土流失强度对表层土壤总有机碳量影响不大;经济林、竹林的土地利用方式及防治土壤潜育化有利于土壤的碳储存;从TOC等沉积的时空演化规律说明,本区环境变化是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响应,为区域土地利用、促进土壤碳固定及全球环境变化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5.
破碎蚀变岩型金矿与裂隙充填石英脉型金矿是栖霞地区主要金矿化类型,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分布于郭家岭超单元西石硼单元或玲珑超单元郭家店单元二长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附近;而裂隙充填石英脉型金矿主要分布于栖霞-桃村一带的古老基底构造轴部附近,且集中分布于该地区南北宽不超过20km的范围内。而大部分含金矿脉其附近往往发育有成群成带的中基性岩脉,中基性岩脉特别是煌斑岩为该区找金的一个间接标志。  相似文献   
176.
统筹城乡用地、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既是节约和集约用地的重要途径,又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需要。通过分析禹城市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提出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的建议和对策,从而为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基本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7.
泥石流堆积物的粒度分布及其分形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泥石流堆积物主要由砾石、砂砾、粉粒和粘粒组成,组成泥石流堆积物的颗粒级配变幅很大,从直径大于数十米的巨砾到肉眼难以看见的几微米的胶体微粒均有分布,大小颗粒粒径之比可达106—107。泥石流堆积物颗粒具有明显的自相似性和无标度区间。本文以小江流域多处泥石流堆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图解法全面分析了泥石流堆积物的粒度组成特征,根据分形理论计算了泥石流堆积物颗粒的分维值,对泥石流堆积物的分形特征进行探讨,并与泥石流堆积物粒度特征相联系,发现分维很好的反映了泥石流堆积物颗粒组成及其粒度分布特征。将泥石流堆积物颗粒分维与泥石流的粘性、形成年代等性质相联系,以找出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8.
主要论述传统的人口分布专题地图方法及其不足,阐述了人口分布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运用人口在不同用地类型上的分配的理论,模拟人口分布,根据辽阳市的土地利用情况以及人口数字准备来绘制人口分布图。  相似文献   
179.
An important task in modern geostatistics is the assessment and quantification of resource and reserve uncertainty. This uncertainty is valuable support information for many management decisions. Uncertainty at specific locations and uncertainty in the global resource is of interest.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methods to build models of uncertainty, including Kriging, Cokriging, and Inverse Distance. Each method leads to different results. A method is proposed to combine local uncertainties predicted by different models to obtain a combined measure of uncertainty that combines good features of each alternative. The new estimator is the overlap of alternate conditional distributions.  相似文献   
180.
选择辽西为中心,以近东西向延伸800km的辽蒙地质走廊为研究区,通过年代学研究,确认130Ma以来的中、新生代火山活动对称分布的时空格局,具有“中间老、两侧新”的特点,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软流圈来源的岩浆向东西两侧侧向流动,岩浆来源不断加深。在此基础上提出“软流圈底辟体上涌和水平侧向流动”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