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77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20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71.
中国近岸海域高度计JASON-1测量数据的波形重构算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卫星雷达高度计的测量数据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高度计在近海的测量数据却一直不可用,一方面是因为高度计在近岸海域的回波波形测量受陆地回波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一些校正量对近海不准确,如大气湿对流层校正、海洋潮汐校正以及大气高频因数校正等。通过对高度计在近海测量的回波波形进行重构处理,可以缩短近海数据不可用的距离,提高数据的数量和质量。以我国海域及邻近海域(14°~45°N,105°~130°E)为研究区域,采用四种波形重构算法(海洋算法、重力中心偏离算法、冰层算法二和阈值算法)对JASON-1高度计1 a共31个周期的测量波形重新进行了计算,比较了轨道交叉点处升轨和降轨的海面高度异常值以及海面高度值与验潮站的实测水位,结果表明重力中心偏离法比其他三种算法更适合我国近海的测高波形重构:计算结果精度最高,有效数目最多。  相似文献   
72.
海表流场可直接影响海表的气候变化,且对于研究海气相互作用、热通量输送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利用Jason-2号与HY-2号卫星高度计数据以及Metop卫星的ASCAT与HY-2号卫星散射计数据反演海表流场.利用距离加权平均法生成分辨率为0.25°×0.25°的网格,通过数据融合分别得到海表高度场与海面风场,在此基础上构建地转流和Ekman流反演数学模型.利用Jason-2与HY-2号卫星高程计数据反演地转流,利用ASCAT与HY-2号卫星散射计数据得出风应力驱动的Ekman流,合并两者得到海表流场.通过对研究海域海表流速的反演结果与OSCAR海流产品的对比分析,发现越靠近赤道的位置,其流速误差较大,最大相对误差达到了0.6 m/s.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反演海洋表层流场能较为准确地表现实际海表流场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3.
中国HY-2卫星雷达高度计有效波高真实性检验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Chinese Haiyang-2(HY-2) satellite is the first Chinese marine dynamic environment satellite. The dual-frequency(Ku and C band) radar altimeter onboard HY-2 has been working effective to provide operational significant wave height(SWH) for more than three years(October 1, 2011 to present).We validated along-track Ku-band SWH data of HY-2 satellite against National Data Buoy Center(NDBC) in-situ measurements over a time period of three years from October 1, 2011 to September 30, 2014, 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 and mean bias of HY-2SWH is 0.38 m and(–0.13±0.35) m, respectively. We also did cross validation against Jason-2 altimeter SWH data,the RMSE and the mean bias is 0.36 m and(–0.22±0.28) m, respectively. In order to compare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between HY-2 and Jason-2 satellite SWH data, we validated the Jason-2 satellite radar altimeter along-track Ku-band SWH data against NDBC measurements using the same metho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validation method in this study is scientific and the RMSE and mean bias of Jason-2 SWH data is 0.26 m and(0.00±0.26) m,respectively. We also validated both HY-2 and Jason-2 SWH data every month, the mean bias of Jason-2 SWH data almost equaled to zero all the time, while the mean bias of HY-2 SWH data was no less than –0.31 m before April2013 and dropped to zero after that time.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for HY-2 altimeter SWH are reliable and HY-2 altimeter along-track SWH data were steady and of high quality in the last three years.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HY-2 SWH data have greatly been improved and have the same accuracy with Jason-2SWH data after April, 2013. SWH data provided by HY-2 satellite radar altimeter are useful and acceptable for ocean operational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74.
时空窗口的选择是卫星高度计有效波高产品检验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Monte Carlo(MC)数学模拟的方法 ,研究了时空窗口对HY-2高度计有效波高检验的影响,并采用现场浮标测量数据验证了MC模拟的可靠性。MC模拟结果表明,采用浮标测量数据对HY-2高度计有效波高检验时,必须分海况选取对应的最优空间窗口进行,并给出不同海况下的最优的时空窗口。对于高海况需采用小的空间窗口,在1 m,2 m,3 m,4 m有效波高的海况下,其理想的时空窗口为0 min,117 km,30 km,18 km和13 km。  相似文献   
75.
利用GPS反射信号遥感全球海态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最近几年,迅速发展一种新的空基海洋遥感技术。它在低轨卫星上接收经海面或地面反射的GPS信号,通过分析C/A或P码的相关函数波形及其后沿,荻得全球海面平均高度、浪高、海面风场以及土壤湿度等,提供海洋中尺度涡旋发展、演变信息,监测和分析高纬地区冰层厚度。它采用无源探测方法,具有成本低、荻取数据量多和快速等突出特点,是传统卫星高度计探测的重要补充和发展。该文讨论了这项技术发展现状、反射信号的时间延迟以及海态参数计算等关键技术;也给出作者利用掩星观测资料分析得到的海面反射回波一些重要结果。  相似文献   
76.
GNSS-R地基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GNSS-R地基实验。计划在海岸附近选择一个固定观测平台,利用GPS单频接收机接收从GPS到观测点的直接和海面反射信号,从接收信号分析得到海面平均高度、有效浪高和潮位等海洋参数。并讨论实验原理,观测设备、以及从0级到2级的数据反演。  相似文献   
77.
美国海军大地测量卫星GEOSAT的测高数据本来可以为大地测量学,海洋学和地球物理作出巨大贡献,但自1986年以来,绝大部分数据保密,在国际地学界引起强烈反应。随着欧洲空间局ERS-1卫星大地测量任务于1995年3月完成,其测高数据的质量和分辨率同GEOSAT的差不多,而且公开供国际地学界应用。在此形势下,美国不得不把GEOSAT数据解密,这两种测高数据的结合,将对今后测量产生重大影响。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8.
许可  王志森  杨双宝 《遥感学报》2007,11(3):380-384
延时多普勒雷达高度计(Delay Doppler Radar Altimeter,DDA)是采用孔径合成技术进行高度测量的雷达高度计。与传统雷达高度计相比,DDA沿航迹方向分辨率提高了10倍,发射峰值功率降低了10dB,测高精度提高到2cm。采用DDA技术可以使仪器测量精度更高、空间分辨率更高、功耗更低,易于实现小型化。DDA代表了新一代的卫星测高技术,特别适合海洋、海岸带和极冰的测量。该文就DDA测量机理、波形仿真和精度分析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9.
南海的季节环流─TOPEX/POSEIDON卫星测高应用研究   总被引:57,自引:8,他引:49  
应用1992~1996年的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遥感资料,研究了冬、夏季风强盛期多年平均的南海上层环流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南海上层流结构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该海区冬、夏交替的季风支配。冬季总环流呈气旋型,并发育有两个次海盆尺度气旋型环流;夏季总环流大致呈反气旋型、但在南海东部18°N以南海域未见明显流系发育。研究还表明,南海环流的西向强化趋势明显,无论冬、夏在中南半岛沿岸和巽他陆架外缘均存在急流,其流向冬、夏相反,是南海上层环流中最强劲的一支。鉴于该海流的动力特征与海洋动力学中定义的漂流不同,有相当大的地转成分,建议称为“南海季风急流(South China Sea MonsoonJet)”.冬季南下的季风急流在南海南部受巽他陆架阻挡折向东北,沿加里曼丹岛和巴拉望岛外海有较强东北向流发育。夏季北上的季风急流在海南岛东南分为两支:北支沿陆架北上,似为传统意义上的南海暖流;南支沿18°N向东横穿南海后折向东北;二者之间(陆架坡折附近)为弱流区。两分支在汕头外海汇合后,南海暖流流速增强。就多年平均而言,黑潮只在冬季侵入南海东北部,并在南海北部诱生一个次海盆尺度的气旋型环流,这时南海暖流只出现在汕头以东海域.夏季南海北部完全受东北向流控制,未见黑潮入侵迹象.用卫星跟踪海面漂流浮标观测进行的对比验证表明,以上遥感分析结果与海上观测一致。  相似文献   
80.
陈洁好  张云华  董晓 《遥感学报》2020,24(9):1059-1069
2016-09-15随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的三维成像微波高度计(简称天宫二号成像高度计)是国际上第一个采用小入射角、短干涉基线实现宽刈幅海面高度测量的高度计。由于天宫二号没有为成像高度计配备用于大气校正的微波辐射计,因此需要采用模型方法对大气时延进行精确估计。传统高度计采用星下点观测,通常只考虑大气折射率的改变引起传播速度变化的时延。天宫二号成像高度计采用偏离星下点1°—8°的小角度观测,因此在进行大气传输时延校正时不仅要考虑雷达信号传播速度的改变,还应考虑由于传播方向改变带来的路径弯曲效应。本文针对天宫二号成像高度计的观测几何特性,提出基于数值天气模型校正大气斜距时延的算法:采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天气数据和大气分层模型,通过气象参数计算大气折射率;根据高度计参数和各层大气折射率,依赖折射定律和信号传播的几何关系在路径上逐层积分,计算大气斜距时延的估值。通过对天宫二号成像高度计的陆地角反射器定标实测数据进行处理,经大气斜距时延校正后,角反射器的剩余距离误差的标准差约为6.2 cm,达到厘米量级的斜距测量精度,验证了在不同入射角情况下,所提出的大气斜距时延校正算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